书评|岁月如诗踏歌行 ——感悟之享老省长诗作《岁月诗痕》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1-09-20 11:40:25

岁月如诗踏歌行

——感悟之享老省长诗作《岁月诗痕》

蒋集政

唐之享老省长将《岁月诗痕》送我“雅正”,令我诚惶诚恐。虽然也偶尔涂鸦,但对诗词如“雾里看花”不甚了了。本想一拖了之,不巧不久前偶遇老省长,又提起“书评”之事:“是不是因为工作忙,没有挤出时间呢?”我不胜汗颜。“盛情难却”也好,“勉为其难”也罢,权当学生向老师交的“作业”罢。

作为永州人,很早以前就知道之享副省长了,只是无缘得识。2001年4月的一天,接通知说,之享副省长专程视察调研市机关事务局所属杨家山幼儿园。我时任市政府办公厅副主任,联系协管市机关事务局工作,有幸与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陪同视察调研,那是我第一次见到之享副省长。此后的这些年里,见面的机会渐渐地多了起来,不管是在省政府工作,还是后来转任省人大常委会任职,以及退休后到现在,每次见面,我们都习惯称呼他“省长”,他退休后,有时也称呼他“老省长”。

以前只是听说,之享省长为人随和,待人客气,特别是对“老乡”好。后来接触的多了,才感觉到那不是一般地随和、客气,那是“相当地——随和”“相当地——客气”。如果有幸与老省长一起就餐,更有幸坐在他身边,那么恭喜你了——老省长会不断地往你酒杯里斟酒,往你菜碟里夹菜,你不想吃撑,不想酒足菜饱,那真是你本事大……

说这些,似乎扯得远了,那么“言归正传”。作为一位省级领导干部,出生在旧中国,出身于农村,一路走来,生活的艰苦、求学的刻苦、工作的辛苦可想而知。而在这艰苦的生活、刻苦的学习、辛苦的工作中却始终保持诗意的心情,记录如诗的岁月,留下美好的诗篇,实在令人感佩。读着这些诗篇,让我浮想联翩,深深地感受到作者不仅是一位学海遨游的辛辛学子,更是一位浑身正气的领导干部,还是一位情趣高雅的浪漫诗人。不敢对老省长的诗作加以置评,仅从诗作中感受到的真挚情怀与读者朋友共享。

——浓浓家乡情

诗人从6岁开始在家乡农村放牛,由此发现了牛不辞辛苦、默默耕耘的品格。在《十六字令·牛》中,诗人认为“牛,百宝农家第一筹。耕田地,默默自加油。”感觉“牛,雨雪风霜不畏愁。甘奔走,俯首乐悠悠。”一幅牛耕田地、放牛暮归的乡村图画跃然眼前。

诗人考取北京对外贸易学院时,“正当‘双抢’热腾腾,怀揣通知上北京。有幸今生进贸院,村中户户笑盈盈。”(摘自《上大学》)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诗人仍不忘家乡父老,不忘春耕农忙。1973年春耕时节请假回家帮父母闹春耕,看见“故乡三月雨余妍,万顷良田一碧连。姹紫嫣红春烂漫,莺歌燕舞蝶翩跹。和风漫拂千山翠,惠雨如酥百草鲜。”感叹“栽得新秧邀我舞,农夫妙手绣尧天。”(《故乡春景》)1974年再次回到家乡参与春耕,看到“江南绿柳艳阳天,大地回春意盎然。带杖肩犁躬稼穑,弯腰拱背继先贤。”心中充满喜悦与期盼,“人勤绣出山乡美,水好滋培稻麦舔。盼望丰收非美梦,秋来金谷满田间。”(《故乡春耕》)

乡音难改,乡情难忘。2012年诗人退休后携家人回东安县芦洪市镇社塘村省亲,见到父老乡亲和家乡的发展变化喜上眉梢:“金秋时节返家乡,风物宜人放眼量。水秀山青林滴翠,千村万户酒飘香。日新月异吹诗句,雨顺风调迈小康。宦海多年童不识,欣逢故友话偏长。”(《回故乡》)不由想起唐代诗人贺知章著名的《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当然,诗人的视野并不仅仅局限于芦洪市镇社塘村,更有对东安、对永州的赞美与思念。诗人回到《东安》:“楚南宝地盛名扬,舜帝南巡满路香。越岭嵯峨环翠麓,芦洪(指芦洪市镇)潋滟锁涟江 。紫溪(指紫溪镇)夜访依花舫,沃土晨耕种稻粱。最喜峰巅频极目,月圆最忆是家乡。”诗人与家人同游《舜皇山》:“含珠抱玉桂湘边,绿水青山景灿然。奇境千姿张画本,风光万种接云天。古杉斑竹岚烟绕,怪石幽泉锦绣缠。舜帝南巡曾驻跸,古来佳话播人间。”由衷赞美舜皇山的风光美景。

诗人对永州的赞美就更多了。诗人曾与朋友踏青潇水河畔,归来作《踏莎行·永州之野》:“萍岛(潇水与湘水汇合处)春初,愚溪(柳子庙前小溪流)雪后,永州之野原如绣。东山西岭挟潇湘,骚人墨客倾心久。/舜继炎黄,唐承颜(指颜真卿)柳(指柳宗元),文章道德根基厚。今朝四处卷春潮,苍梧(《史记》载:舜南巡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嶷。苍梧指零陵地区)更见风华茂。”诗人作为湖南省舜文化研究会会长考察《九嶷山》:“南极连州(指广东连州市)秀拔天,北联衡岳耸千峦。九峰向舜心无二,一水(指潇水)流芳道脉连。洞异山奇云袅袅,岩幽林秀竹斑斑。以德化民虞舜始,中华万世祭先贤。”再回家乡,感悟家乡源远流长的历史、底蕴深厚的文化、日新月异的变化,悠悠然写下《古城永州》:“南巡虞舜到荒陬,文庙(指宁远文庙)千秋祀孔丘。柳子(指柳宗元)十年留墨卷,寇公(指寇准)二度解民忧。愚溪眺雪朔风骤,萍岛赏春细雨稠。二水潇湘滋沃土,古城今欲占鳌头。”……

——悠悠教育情

诗人对教育情有独钟,许多诗作都与读书、教书,与学生、老师,与教师、教育息息相关,诗词话语、字里行间都透露出深深的教育情结、浓浓的育人情怀。

诗人回家乡过年时特地到母校唐家桥小学,深情地回忆:“芸窗蕙馥兰馨日,青春往事多情。高低四处读书声。杨柳和风舞,倚瑟颂园丁。/过隙白驹成记忆,艰难岁月曾经。高山流水蕙风清。同窗多俊杰,张翅展鹏程。”(《临江仙·忆母校》)在东安二中初中部学习时在校寄宿,经常见到老师深夜挑灯批改专业和备课的《灯下师影》:“早起晚眠育栋梁,人梯气度本轩昂。寒凝纤指春秋老,铅染韶华鬓发霜。只影孤灯清夜月,白头红烛绿纱窗。而今潇洒英姿瘦,换得满园兰蕙香。”考入东安一中高中部学习时正值国民经济困难时期,为班主任老师的关心爱护所感动,特别《寄语班主任》:“满园桃李总萦怀,笑看新苗帯露栽。甘守清贫明素志,不辞辛苦扫尘埃。百般手段勤攻玉,一片春霖喜育才。但把丹心托征雁,还将热血洒灵台。”

诗人不仅勤奋学习,更是志存高远,这从他的《大学生活》中可见一斑:“萤窗伏案五春秋,花样年华未解愁。自古雄才多磨砺,而今科技逞风流。天公幸重村夫子,盛世偏赢伯乐眸。笔赋雄文心底出,敢将鹏志写云头。”在经年累月中,诗人认为“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由于工作繁忙,便感悟《晨读》:“喜有晨曦映晓窗,校园唤醒读书郎。凭栏颂读先贤句,掩卷犹思云汉章。清风无事翻书卷,晓露多情湿锦裳。树下花前勤探索,龙门跃过更腾骧。”坚持《夜读》:“大院潇潇夜雨淋,挑灯夜读喜艰辛。古今圣贤平生语,字字真言入我心。世态炎凉变化频,光明磊落乐天真。人情如纸铜钱臭,仰望群星洁自身。”

在分管全省教育工作后,诗人更是钟情教育,不忘师恩。在教师节深情地《感谢师恩》:“金秋九月菊花新,学海飞舟感厚恩。桃李万千勤灌溉,讲台三尺有乾坤。教鞭指处丹心在,汗水挥时毅魄存。白粉笔灰红烛泪,芬芳化作满园春。”为广大中小学老师教书育人的园丁精神所感动,写下《园丁赞》:“小小讲台代代传,一支粉笔绘乾坤。培桃育李三千树,呕心沥血五美尊。陋室安居人自乐,柴门不掩四时春。耕耘何计繁霜鬓,宠辱皆忘启后昆。”为高校老师们的敬业精神感动,作《踏莎行·教师吟》:“蜡炬生辉,园丁刈草,青春作伴琪园好。勤栽桃李几经秋,霜花两鬓童心照。/茹苦含辛,为人师表,循循善诱殷勤导。双馨德艺育英才,尊师重教皆称好。”

诗人对教育可谓“一枝一叶总关情”。他为此赞美《黑板》:“质朴无华一扇窗,风光如画绘周详。容颜如墨千回抹,胸次尤深万卷藏。美酒佳肴从不羡,鲜花硕果自生香。但存方正留高节,犹衬师魂映艳阳。”赞美《粉笔》:“洁白无瑕两袖清,芸窗甘愿献丹诚。千磨万砺原无悔,涮涮书来胜有声。细粉扬灰如小雪,笔头无语寄深情。桃红李白群芳笑,学海书山虎榜登。”赞美《讲台》:“莫道讲台三尺长,一天到晚播书香。黉门风景无限好,苦辣酸甜独自尝。甘育芝兰铺锦绣,勤浇梁栋布康庄。老师日日围它转,学子扬帆此启航。”

即使退出领导岗位,诗人仍然不忘教育,不忘母校,不忘赞美教师。2011年秋回母校东安二中:“回忆寒窗岁月,重瞻母校风光。春风化雨芷兰香,更闻书声琅琅。/师长争传德艺,校园齐凑瑶章。欣闻重教以兴邦,异卉奇花竟放。”(《西江月·回母校东安二中》)2012年《赞小学教师》:“白天黑夜任辛劳,不惧风霜育幼苗。甘露培浇千树艳,丹心滋润百花娇。胸怀家国何嫌苦,志在蓝天欲比高。喜看幺苗逐日长,将来敢戏海门潮。”

——深深敬党情

从收录的诗作看,诗人参观过天安门、井冈山、延安、西柏坡、南昌起义纪念馆、遵义会议会址,瞻仰过毛泽东、刘少奇、邓小平、胡耀邦、彭德怀、贺龙等故居,缅怀过孙中山、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邓小平、杨开慧等先辈,庆祝过建党六十周年、建党八十周年、党的十四大、党的十六大、党的十八大、建国五十周年、建国六十周年、十二届三次全国“两会”、香港回归、澳门回归等。篇篇诗词,殷殷话语,充分体现了对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制度、对革命先辈的无比崇敬、无比敬仰之情。2015年诗人70岁生日时,家中《闲坐》:“夜阑静坐月光明,往事如烟心不平。风雨人生七秩路,终生感谢党恩情。”

革命圣地是诗人无比向往的地方,数十年里,利用各种机会前往革命圣地接受教育和洗礼,熏陶思想和灵魂。诗人第一次《喜游天安门广场》:“十年苦读守寒窗,终上京都大学堂。母办行装情切切,我心如愿喜洋洋。广场(指天安门广场)宽阔人千万,宫殿(指故宫)辉煌耀八方。傲立中央思绪远,穷乡小子也风光。”与学友《到延安》:“孤馆梦中几回盼?旅游今日到延安。任追滚滚延河水,夜拥巍巍宝塔山。当年窑洞貌依然,革命烽烟翻了天。真要为民谋福祉,科研建设合当先。”表达出继承革命传统,高举革命旗帜,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决心与意志。2004年再到《西柏坡》,深深慨叹:“领袖移居西柏坡,运筹帷幄斩鼋鼍(指国民党反动派)。三番大战(指三大战役)歼残寇,两句忠言(指毛泽东主席提出的”两个务必“)赛玉科。巨手高扬风雨净,乌云尽扫地天和。辉煌胜利彪青史,华夏同吟击壤歌。”

诗人在瞻仰革命先辈特别是革命领袖的故居、纪念馆、纪念广场、陵寝时,深情缅怀革命先辈的革命壮举、丰功伟绩,从而焕发革命激情和雄心壮志。曾与友人《谒中山陵》:“陵前俎豆陈,默吊暗销魂。辛亥风云起,中华气象新。/推翻封建制,主义号‘三民’。‘天下为公’好,人民感戴深。”率家人到韶山:“又谒仙居,草木含悲,雨雾朦胧。看韶峰堕泪,杜鹃啼血;陂塘沉碧,宅燕归踪。沧海桑田,音容笑貌,奋斗一生唱大风。忆伟绩,驭巨龙腾跃,唯我毛公。/情怀向慕鲲鹏,誓欲救黎民水货中。叹神州大地,疮痍满目,仁人志士,义愤填胸。暗夜红船(指南湖红船),锤镰高举,星星之火耀遥空。挥巨手,扫千年积弊,首建殊功。”(《沁园春·瞻仰毛泽东故居》)到深圳考察时专程到莲花山向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致敬:“二度南巡著玉鞭,邓公韬略美名传。新城崛起薄云天。/追日拿云惊壮举,旗扬特色傲霜妍。国强民富感超前。”(《浣溪沙·莲花山瞻仰小平铜像》)

建党节、国庆节、党的代表大会、全国“两会”、港澳回归等重大节日,更是诗人抒发爱党爱国爱民之情的重要时刻。党的六十华诞,诗人抚今追昔,新潮难平:“星火燎原照劲松,锤镰赤帜架长虹。雄鸡一唱东方白,壮丽山河处处红。/歌烈士,赞英雄,征程六十驾东风。江山社稷容颜换,重彩浓描造化功。”(《鹧鸪天·庆祝中国共产党诞生六十周年》)率队到香港考察,感慨万千,作《鹧鸪天·香港回归》:“国弱民穷骨肉离,至今翘首盼归期。当年割地还赔款,只道夜长无尽时。/沧海变,不须疑,睡狮醒后傲天嘶。明珠宝岛终还璧,两制宏猷已鉴垂。”参加国庆五十周年观礼,情绪激动,欣喜万分:“满目金秋日,十月地天清。旗舞天安门上,国庆炮轰鸣。领袖一番讲话,群众千行列听,胸贮万般情。最是庄严甚,检阅看军容。/国歌壮,花似海,意难平。神州美景无限,万卉播芳馨。五岳三山同乐,塞北江南共贺,祖国更年青。世纪翻新页,奋发再长征。”(《水调歌头·1999年观国庆盛典》)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退休在家的诗人收看开幕式盛况,倍感欢欣鼓舞,情不自禁《庆祝“十八大”召开》:“党开‘十八大’,发展轻车驾。改革涉深水,创新自可嘉。国强民更富,百姓乐开花。举国同追梦,小康焕彩霞。”……

——依依山水情

诗人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风霜雪雨,春夏秋冬……无不是诗人眼中的浪漫、心中的歌唱。

诗人最亲近三湘四水、湖湘大地。他《上衡山》:“寿岳轻烟说淡浓,祝融耸秀雾云中。诚心默祷天应佑,我欲开怀唱大风。人生自古谁无死?臧老(指臧克家)名言警世钟。忠烈祠中英烈众,流芳万古傲苍穹。”游《湘江》:“湘江北去水悠悠,两岸田园稻菽稠。百舸无心腾细浪,千村有意拥清秋。巍峨山挟长风去,壮美城将胜景留。无限风光收眼底,何须海外览瀛洲。”到《橘子洲头》:“一洲十里卧中流,浪遏飞舟壮志酬。指点江山挥巨手,激扬文字鄙王侯。霜临楚域枫林醉,霞染麓山景色优。山水洲城新擘画,娇姿梦里惹神游。”游览张家界:“秀美雄奇,叠嶂重峦,心折情牵。看三千峻岳,奇峰突兀;四门秀水,瀑泻龙涎。寨顶黄狮,溪中金涧,十里画廊景万千。云雾绕,看天门胜景,疑有神仙。/神奇峰聚巍然,任霜剑风刀岁月煎。望穿空石柱,九州绝巘;天书宝匣,万世宏篇。送子观音,琼楼御笔,鸳鸯泉畔舞婵娟。流连处,问玉皇宫阙,可比凡间!”(沁园春·张家界》)……

诗人热爱祖国的名胜古迹、壮丽山河。他《登峨眉金顶》:“金顶登高万事优,喧嚣尘世慢悠游。普贤菩萨心中坐,云卷云舒好个秋。”游《黄河》:“天水滔滔震紫霄,奔腾九曲走龙蛟。惊涛拍岸如潮涨,出峡排山憾路摇。/落瀑雷霆惊玉宇,长河澎湃向东流。五千秋播文明种,尧舜子孙世代稠。”《登泰山》:“今日登高惬胜游,独尊五岳泰山幽。和煦金凤传古韵,风光无限在云头。”《登长城有感》:“雾散烟消八达岭,秦时月照汉关雄。六王灰飞天下一(指秦始皇统一中国),初奠国基四海通。屡建长城为御敌,而今各族已相融。五洲游客同声赞,华夏先民绝代功。”游《宝岛台湾》:“骨肉分离六十年,云横海峡隔深渊。金瓯破损人遗恨,缺月能圆人未圆。日月潭中波潋滟,厦门湾里话缠绵。无云两岸能相望,何不早将宿怨捐!”……

诗人寄情山水间,花草树木皆诗文。他《咏梅》:“新绽千枝红与黄,高标雅韵傲严霜。借来雷鼓将春报,迎得郊园百卉香。玉骨冰肌松竹友,不争宠爱自刚强。虬枝疏影林风立,踏雪寻君夜举觞。”《赏桂》:“庭前桂树萃花黄,正值中秋独自芳。叶底轻风飘雅韵,枝头玉蕊溢清香。金蝉不再聒人耳,美酒斟来且举觞。夜半谁人同我饮?姮娥舒袖舞霓裳。”咏《兰》:“深山绝谷是吾乡,清涧深幽发异芳。淡雅曾教骚客佩,坚贞屡引郢人觞。紫芽绿叶谁为伴,傲骨冰心汝独香。宁静修身堪致远,自甘淡泊不张狂。”咏《菊》:“一帘瘦骨惹西风,紫白红黄九九浓。陶令(指陶渊明)殷勤篱下种,芳园烂漫梦中逢。堪怜孤影心凄冷,敢傲严霜志不穷。世事休言多变化,三秋开罢又三冬。”《赞竹》:“逢春梦醒发新芽,雨骤风狂影不斜。瘦骨何须千尺土,新篁不着半枝花。清音婉转凌霄笛,雅韵悠扬遍地笳。雪压霜欺全不惧,耐贫随处可为家。”《咏松》:“悬崖有树总葱茏,铁干虬枝立险峰。水少肥无不移志,霜凌雪压更峥嵘。乐为三友招梅竹,欲向云天伴雁鹏。咬定青山伸壮志,不邀东岳(指泰山)帝皇封。”……

时光如梭,年复一年,春夏秋冬皆诗情。他咏《春》:“东风一夜扫寒霜,万壑千山沐艳阳。戏水鸭知春汛到,衔泥燕落老农庄。千园桃李欣花艳,四野山蜂采蜜忙。芳草连天新酿碧,情丝万缕写华章。”喜《夏》:“榴红似火艳阳狂,十里荷花吐淡香。大地流金腾稻浪,长天入暑孕祯祥。/新粮粒粒皆心血,沃土丘丘是廪仓。七月江南好光景,丰收在望喜洋洋。”《悲秋》:“一江皓月一江秋,雁影涛声伴我游。冷露啼痕悲逝水,斜阳钓影泊渔舟。登楼独酌菊花酒,放眼同伤牧笛愁。不计沉浮归澹泊,且挥诗笔写风流。”吟《冬》:“翻飞六出(指雪花)挟风旋,松柏素妆别样妍。瑞雪如银铺大地,严冰似鉴映蓝天。高峰峻壑如银白,玉树琼花带露鲜。山河处处换新颜。”

——殷殷亲友情

无情未必真豪杰。在收录的诗作中,有相当部分是诗人对父母妻儿、对同学朋友的思念与礼赞。

诗人首先惦念与感恩的当然是父母。“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生动地表达了可怜天下父母心。其实,漂游在外的儿女对父母的牵挂依然。诗人赴京读书,第一次远离父母,重阳节时格外想家,格外《思亲》:“北京攻读自专心,重九(指重阳节)倍思父母亲。二老不知康健否?一回思念一沾襟。”在娄底工作期间,难得一时之闲,诗人沽酒一壶独酌,不禁想起家中老父亲的病痛,甚为挂怀,便请白云带去问候:“今朝赋得一时闲,一壶浊酒惦家严(指老父亲)。白云应识吾心意,乞愿康强享百年。”(《无题》)哪怕父母故去,那分思念也是魂系梦牵。2008年清明节,诗人率领家人到父亲墓前,深情追思十年前逝世的老父亲:“佳节又清明,追缅先人百感生。叩祭焚香肠欲断,钟情,缕缕哀思伴酒倾。/热泪湿愁城,凄冷春风和雨声。惟把寸衷捎梦里,心萦,恩泽绵绵百代铭。”(《南乡子·清明》)

诗人与妻子相濡以沫的恩爱深情更是令人艳羡。诗人的爱妻胡江青,为人善良,和蔼可亲,让人见了便不由自主地想跟她亲近,我们亲切地叫她胡姨。1990年9月,诗人调任娄底地委书记。一天,收到夫人的来信,内装有7粒红豆,深深为妻子的真诚思念所感动:“睹物思人情更痴,古传红豆寄相思。夜来辗转难安枕,想见当年热恋时。”(《红豆》)1997年3月,诗人得知妻子身患乳腺肿瘤,仿佛晴天霹雳。虽然得到医务人员及时有效的治疗,诗人略感欣慰,但从《病醒》中倍感诗人的夫妻情深:“忽报小珍(指诗人妻子,小珍为昵称)患癌瘟,一声霹雳乱晨昏。神医自有回天术,‘病树前头万木春’。/住院求医莫在心,心宽自可壮精神。为夫誓学周公(指周恩来)样,举案齐眉候伺勤。”每逢佳节倍思亲。1998年中秋,诗人率队在苏州参观学习,身在外,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习习金凤送爽,山山枫叶新黄。登床始觉簟初凉,贵蕊因时绽放。/举袖姮娥起舞,开缸美酒飘香。年年此夜庆团圆,千里婵娟共赏。”(《西江月·中秋》)岁月流逝,情感弥坚。2015年“七夕”,诗人与夫人坐在窗前,红酒一壶,聊牛郎织女相亲相爱的传说,心中爱意涟涟:“七十春秋情若何?醉里回头问老婆。不管世人怎评价,牛郎咋比我阿哥!”

诗人的真挚情感对同学朋友亦如此。回到家乡,与老同学、老朋友来到芦洪市完全小学,甜蜜地回忆起50年前的学童生活,顿感情意浓浓:“似水时光飞逝,夜来最忆寒窗。几多风雨伴书香,世事纷纭难忘。/懵懂辛辛学子,偏多侠骨柔肠。而今相遇话尤长,共谢师恩浩荡。”(《西江月·寒窗情》)赴京开会,同学相邀回母校畅叙友谊,共话《同窗情》:“十载光阴过往忙,天涯时刻念同窗。苍茫学海怀师德,风雨潇湘背故乡。蜡烛成灰为找路,新诗练句未成行。夜长梦短时惊起,一曲吟成更举觞。”赴河南考察,重阳节登云台山,攀登崎岖的山道,不由吟咏起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更加思念远方的亲友:“九九登高兴若狂,借风逞势菊初黄。东篱把盏观奇景,陶令(指陶渊明)邀吟在异乡。插遍茱萸头已白,望穿秋水客何方?抬头不见亲兄弟,且把痴心付夕阳。”

作为一位党员领导干部,诗人的真挚情感更体现在对人民群众的大爱上。1诗人在娄底工作期间,深入基层调研,广大群众一致反映“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要想富,建设一个好支部”。地委于是出台《娄底地区村级组织建设达标纲要》极大地推动了农村工作全面开展:“重担挑肩上,局面怎铺开?走村串户查访,答案个中来。农业农村农户,干部党员群众,党建末徘徊。有了主心骨,工作上台阶。/互相学,同进步,自和谐。党员领着,千万群众笑颜开。发展乡村经济,致富家家户户,事事巧安排。取得新成就,百姓乐开怀。”(《水调歌头·村支部建设》)转任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后,诗人率省直有关部门到常德、益阳、岳阳等地开展《湖南省血吸虫病防治条例》执法检查和调研归来,形成《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做好血防工作》的调研报告,引起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遂作《调研归来》:“‘瘟神(指血吸虫)’送走又重来,苦了人民费了财。政府决心施‘杀手(指诗人在调研报告中提出的建议)’,莫教虫豸再成灾。”……

岁月如诗。诗意的人生就像一首慷慨激越的交响。老省长虽然已退居领导岗位多年了,但老省长的生活依然丰富多彩,潇洒快活。诗人《自题》:“老树新枝处处春,天高地阔长精神。云烟一扫八千里,赛似神仙一老人。”2013年12月31日,已近70岁的诗人在静静的夜里,听窗外小雨滴答,不禁回想自己走过的路:“深山冲里一顽童,生在阳光雨露中。立志为民干实事,‘红薯不卖’自为荣。生就犟牛心性直,坚持原则少通融。急行慢走人将老,依旧豪情唱大风。”

衷心祝愿老省长岁月如诗豪情在,人生依旧踏歌行。

(蒋集政,长沙市政府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省作家协会会员)

责编:胡什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