悄悄打开年轻人的钱包,解压馆是门好生意吗?

  豹变微信公号   2021-10-25 20:46:43

【主编说】

当解压成为一门生意时,解压馆真的能解决压力吗?

年轻人的崩溃,也就在一瞬间,解压正在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的渴求。看中年轻人压力背后的生意,“解压馆”作为一个新生事物,集游戏、运动、VR、影音、拍照等娱乐为一体,悄悄潜入了国内一线城市,许多年轻人买门票走入解压馆,摔碗、呐喊、尖叫,解压馆是一门好生意吗?

“解压”正在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的渴求。

在知乎,关于“解压”的提问很多,“有没有让人放松解压的小游戏”“有哪些看完解压的书籍”“有没有适合解压的好地方”等成为许多人共同关心的问题,上班族、高中生、失恋者都是其中的提问者。

如果说中年人的解压方式是电影里回家前在车里安静地坐会儿,那么年轻人的宣泄方式则更加张扬、多样。除了游戏、书籍等,年轻人的提问中还期待更多,解压的音乐、综艺、玩具、游乐场等都出现在选择范围内。

“解压馆”作为一个新生事物,悄悄潜入了国内一线城市,在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等地,集游戏、运动、VR、影音、拍照等娱乐为一体的解压馆正成为网红打卡地的新代表,许多年轻人买门票走入解压馆,摔碗、呐喊、砸东西,期待通过在解压馆的玩闹“和所有的烦恼说拜拜”。

被重压倾轧的年轻人需求爆发,“解压馆”会是下一个蓝海吗?

01

镶着“解压”金边,

实际是小型游乐场

解压馆虽小,五脏俱全。

在抖音、小红书等平台上,“解压馆”的探店经验贴都不约而同地将“超多项目”作为了推荐重点,一个两三百平米的空间里,通常能藏下三十多个玩乐项目,甚至百来平的空间里,也能有二十多种项目供顾客选择。

以北京的一家解压馆为例,在商场的地下一层里,囊括了射箭、蹦床、保龄球、投篮、星空水床、分娩体验、呐喊屋、摔碗屋等36个项目,在各个项目之间的通道里,还散落着五六台街机、赛车游戏机,让走进其中的游客眼花缭乱。

一家解压馆内的项目/豹变

这几乎像一个小型的游乐场。

大部分的解压馆都以门票的形式收取费用,价格通常在50-150元之间,买票进入的观众能够在其中试玩所有项目,一些解压馆会设置手环,购买的用户戴上手环后能够随意进出,当日有效。除此之外,一些解压馆还会在场馆旁设置国风体验馆、失恋博物馆、光绘艺术馆等,以联票的形式进行售卖,增加收入。

来到解压馆的大多是90后甚至00后年轻人,和近年火爆的猫咖狗咖、密室逃脱、剧本杀一样,解压馆的客户群也以学生、情侣闺蜜、白领、亲子为主,许多解压馆都有学生票、成人票,或者亲子一大一小票等形式。

一位妈妈告诉我们,她带着两个孩子从上午十一点进入解压馆,直到当日下午四点,孩子依然在兴奋地尝试各种项目,解压馆场地小,花样多,妈妈只是坐着就完成了看孩子的任务。对她来说,这相当于小朋友的游乐场,是带“神兽”消磨时间的好去处。

这家解压馆门店的工作人员向我们介绍,解压馆的人流高峰集中在周末和节假日,日均客流量在百人以上,入店的客户在游玩一些热门项目时,可能需要排队等候,而平时工作日或晚上七八点以后,顾客则会锐减到每天二三十人左右。

该店周末、节假日门票的大众点评售价为138元,比日常票价高出20元,即使以100人每天的客流量计算,每月节假日、周末的收入至少在11万,而日常的收入则在5万到7万左右。

“解压”两个字为场内的娱乐项目镀上了金边,对承受着“内卷”压力的年轻人来说,周末、节假日的简单休息已经难以缓解一周的疲惫,需要“对症下药“,释放情绪。

而我国的心理服务行业仍有较大缺口,解压馆的未来埋在这些无法填补的需求中,无论是大汗淋漓的蹦床,还是心无杂念的射箭,亦或是怒吼着将碗和酒瓶砸向墙面的发泄,解压馆都试图告诉顾客,他们看到了年轻人疲惫的灵魂。

02

网红打卡地,颜值高于一切

“解压馆真的能解决压力吗?”

对此寄予厚望的年轻人可能会失望地发现,解压馆的重心并未放在“解压”上。除了射箭、保龄球等出汗的运动项目,以及旨在宣泄地摔碗、砸瓶、呐喊等,号称二三十个项目的解压馆,真正能够帮助人释放压力的并不多。

“颜值”往往才是解压馆倾注更多心血的部分。摆一个浴缸,里面放满了金币;设置一堵墙,放上满满的尖叫鸡;在被粉色涂满的墙壁上,写上诸如“脑袋空空,想要放空”等网感十足的文字,尽管这些项目的互动性和趣味性都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商家还是将其放在宣传的扉页上。在这些空间里,颜色、灯光、道具才是主角,只为营造出一个“高颜值”的背景板供游客拍照使用。

解压馆内的拍照圣地/豹变

李可是一家潮流解压馆的运营人员,2020年12月,她所在的MCN机构由于疫情没有太多线下活动能够接洽,于是开启了一个流动潮流解压馆的项目。这个解压馆2020年12月在海南开启,原本预计三个月就关闭,后因效果不错延长到了六七月份。下一站,这个潮流解压馆将流动到上海。

在李可看来,她更多把这个项目理解成潮流馆,而没有真正把它变成是减压馆。“为什么把潮流放在前面,因为我们设计了许多潮的衍生品。”李可解释道,“比起解压,每个人都希望跟潮流挂钩,不希望被时代抛弃,我们更注重的是潮玩,突出的是玩。”

MCN机构里的“达人”们因此与这个项目十分契合,他们在平台上向各自的粉丝宣传潮流解压馆,甚至在解压馆中举行唱歌专场、魔术专场等。解压馆的“网红”属性因此被无限放大,年轻人希望在其中找到更多“出片”的亮点,解压馆也希望通过外观、概念、活动等易于宣传的要素加速自己的“出圈”。

我们现场询问了一家解压馆的游客,绝大部分受访者来到该解压馆的原因都是抖音、大众点评、小红书的“种草”,而在这家解压馆的墙壁上,也张贴着在抖音发小视频分享解压馆就能够得到奖励的提示。为了获客,许多商家不得不加大在各平台上的运营宣传支出,付出不菲的流量费。

不同于心理学专业的解压方法,线下的解压馆轻科学,重传播,热闹多,沉浸少。但某种层面上,这正是以“网红打卡地”吆喝叫卖的解压馆们愿意看到的。真正被压力压垮的人或许并不适合这里,在众多光鲜亮丽的营销里,解压馆呼唤年轻人“减压不如凑个热闹”。

03

想要赚钱并不容易

运营一家减压馆并不简单。

李可介绍,她所在的流动减压馆项目因为与商场合作的关系拿下了超低价的场地费,背靠MCN机构也省下了大笔的宣传费,但尽管好评如潮,他们在海南的盈亏也不过基本持平。这还算好的,她了解到的情况是,很多解压馆都在亏钱。

场地费是最大头的支出,一家解压馆的规模必然受制于场地的大小,解压馆的门票定价因此与场地投入息息相关,百来平的解压馆往往只能卖出五十元左右的票价,而在行业里,还有许多号称上千平的解压馆,“卷”上了行业成本。

一个解压馆品牌的加盟宣传中提到,在一线城市,要开一个130平米的店铺,需要投入装修费4.2万,原料费2.6万,员工费用和店铺租金分别为1.29万元和3.12万元每月。在这个计算中,员工成本已被压缩到了雇佣三人,每人月工资4300元,3.12万元的租金也并不现实,但初步投入所需资金也已经超过了16万。

在人力成本压缩的解压馆里,互动性也在大打折扣。

一个六百多平的解压馆里,员工不过近十人,我们去到一家号称32个项目的解压馆里,加上两位收银人员也不过7位员工。没有员工带动和维护氛围,枕头大战的空间成了一些游客在其中“葛优瘫”的好去处,在限定两人使用的小蹦床上挤着四个人也并未被工作人员注意到安全隐患。

解压馆里的解压项目/豹变

场地和人力成本缩减降低了用户体验。

“要蹦床和射箭不如去运动馆”,一位游客向我们反馈,运动馆的场地大、干净少拥挤,设施更加专业,也有更专业人士的引导,票价不超过两百元,与一些解压馆的定价差不多。在她看来,解压馆更像是运动馆和游戏馆的双拼版,适合什么都想试试的体验者,还有拍照打卡的漂亮背景,胜在全面。但反过来,无论是游戏还是运动,减压馆提供的项目都显得简单而粗糙。

这也意味着,来到解压馆的用户大多是一次性的,复购率很低。李可认为她参与的潮流解压馆已算运营得不算,吸引了一批回头客,但从12月开馆到3月过年期间的每天数百人降到关闭前每天仅几十人的客流量,也不过三个月。当地的年轻人们尝鲜过后,他们只能去下一个城市向另一批年轻人售卖新鲜感。

以目前的运营来说,解压馆能不能成为一种长期的生意,还需要被打上一个问号。

不过,加大成本提升运营,是许多解压馆没有勇气迈出的一步,一个悖论摆在面前:再好的解压馆都不能贵,贵了真的不解压。

【相关报道】

标题:“解压经济”持续火爆:悄悄打开年轻人的钱包,解压馆能取代剧本杀吗?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时间:2021年10月19日

解压馆突然火起来了。

小何在北京某家互联网公司上班,刚毕业一年多的他月薪过万,每次在饭桌上聊起他,同学们都一脸羡慕。

但身边人不知道的是,小何住在狭窄的合租屋里,一月租金接近4000元。再加上吃饭、交通和各类开销,根本存不上什么钱。焦虑和压力席卷而来,有段时间他每周都去进行心理咨询,一次就要1000多元,“可效果并不理想”。

某天下班后,他路过一家新开的解压馆。被“解压”二字吸引,他抱着试一试的想法进去逛了逛,没想到如今他已成为这家店的常客。

店内项目很多,有拳击、海洋馆、疯狂涂鸦等,一次收费只要不到50元。“生活很苦很孤独,总要找个地方把身体中的情绪垃圾倒出来,再继续往前走。”小何告诉记者。

近年来,年轻人的压力催化出不少新型消费形态,解压馆就是其中之一。如今,这一新消费空间正在一二线城市迅速扩张。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定位上海本地的大众点评以“解压馆”为关键词搜索,出现了约530个结果。

实际上,解压馆的前身可追溯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引发关注的“发泄屋”,当时圣地亚哥曾出现一家“莎拉摔盘小屋”。2019年,北京也曾出现过一家发泄屋,用户穿上防护服,戴上头盔和橡胶手套,可以在一个封闭的房间内砸屋内的任何东西,时间持续30分钟。

如今,在焦虑蔓延的当代社会,解压馆正在以“解压”的名号、借力社交媒体平台的飞速传播,成为中国年轻人的新宠。

01

解压馆遍地开花

年轻人有多需要解压?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豆瓣上的“解压方式研究会”已有20000+成员,组内分享各种奇奇怪怪的“解压理论”和“解压艺术”,还专门设置了“解压树洞”一栏供豆友倾诉。在B站、微博、小红书上,以治愈、解压为名义的史莱姆视频、吃播、白噪音也收获了一众粉丝。以B站为例,播放量上百万的“撕皮”解压视频比比皆是。

2019年,陈学冬在节目《我家那小子》中为了陪伴失恋的发小满满走出失恋的阴霾,带她去了失恋博物馆。正是因为这档节目,那一年全国各地相继出现了各式各样的失恋博物馆,掀起一阵热风。

北京独角兽星空艺术馆也是在那时开起的。这家店位于王府井大街银泰in88二层,主打失恋博物馆、解压馆等项目。自10月13日起,店铺开始停业装修,据店长张明透露,此次装修主要是翻新解压馆的道具、主题,并即将推出一个新IP“脱单便利店”,另外还会辟出一小部分地方专营剧本杀。

“失恋博物馆已经降温了,我们会把它往后放一放,不会弄得太新奇了。”张明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年轻人对失恋博物馆逐渐丧失兴趣的同时,解压馆却在悄悄成为他们的新渴求。小红书上搜索关键词“解压馆”,跳出1万+笔记,最热的视频点赞量高达12.8万,收藏量达到5.3万。

目前市面上的解压馆主要收取门票费用,价格区间在50-150元之间,内部的项目设置也是花样百出。例如在拳击站,客户可以通过打拳彻底宣泄情绪;在呐喊屋,客户可以把小人当作假想敌,对他们大声呐喊;在黄金浴缸,现实生活中的“打工人”立刻摇身一变成为“超级富婆”,来一场金币泡泡浴。此外,还有打老板、时光隧道、星空水床、枕头大战等项目。

张明告诉记者,他经营的失恋博物馆和解压馆是同一时间开的。“解压馆一开始并不火,通过后期的宣传和带动机制才慢慢受到欢迎。”宣传方面,独角兽星空艺术馆以佣金分成的方式和博主合作,在社交平台如抖音、小红书上发布。同时,失恋博物馆火了以后,店内工作人员也会将解压馆顺口推荐给前来的客户,“一传十十传百,解压馆就这么慢慢地流行了。”

“‘解压’两个字很吸引人。”张明说。他店内的客户人群中,占比最高的是学生,其次是白领工作族。不少顾客评价“玩得好嗨好热,出了一身汗,大汗淋漓的感觉真好!”水床、保龄球、蹦床等热门项目也往往需要排队进入。

02

尴尬的B面

虽然看起来一片红火热闹,解压馆实则面临着尴尬的B面。

在大众点评上,有顾客反映“不拍照不体验的话十分钟就能逛完,和宣传推广的差得有点远。”也有人表示,看到抖音上的推送,假期里不知道干什么,才过来凑个热闹。记者注意到,不少用户表示“不会再来第二次”,设施安全漏洞和对卫生的质疑也频繁出现。

从顾客群体来看,“一次性”打卡消费群体仍占主流,类似小何的“常客”并不多。“解压馆的用户反馈一般,复购率不是很高,很多人都是奔着打卡拍照过来的,还有一部分人是朋友推荐过来的。”张明说。

另一方面,市面上的解压馆普遍网红风浓重,装潢风格几乎都是采用绚丽的色彩和千篇一律的主题,项目设置也是大同小异。在小红书点赞量最高的几条解压馆视频下,有消费者评论“人太多,都是视频效果”“地方太小,感觉好坑”。也有人质疑,人这么多,去了回来会不会更“心累”,“不如自己找个没人的地方砸酒瓶”。

更重要的是,对标解压馆的新型消费空间也不在少数。剧本杀、密室逃脱、竞技馆、VR虚拟现实体验馆等,虽没有直接打着“解压”的名号,但行解压之实,并且如剧本杀、竞技馆已形成具有粘性的爱好者圈层,产业链条也逐渐完善和成熟。截至7月15日,国内狼人杀、剧本杀相关的融资事件共计31起,涉及项目共14个,披露的融资总额超252.5亿元人民币。

相比之下,解压馆的差异化优势并不突出,从失恋博物馆到即将推出的“脱单便利店”,张明所在公司也在不断拓展自身业务。

张明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就北京地区而言,竞争不是很激烈,但要受到客户欢迎,还是需要不断保持场景、道具更新,增强用户体验,“最大的竞争点还是要让用户真的达到解压的目的。”为此,他的公司设立了专门的策划团队,根据不同的地区反馈进行相应的翻新。

“目前来看,解压馆仍然只是在上海、北京、深圳、重庆、长沙等一二线城市布局,公司暂时没有向三四线及以下城市进一步发展的计划。”张明说。

作者:陈杨园

责编:徐凯琦

来源:豹变微信公号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