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新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1-10-20 14:25:53
科教新报·新湖南客户端 记者 姚瑶 摄影 龙力 通讯员 潘志强
我们在绵绵秋雨中,跟随“邮政杯”2021湖南日报朗读者主题活动,驱车前往浏阳文家市,去追溯中国共产党早期跌宕起伏、金戈铁马的一段历史。

这个湘赣边界小镇因为在中国革命史上发生过一件大事而名扬天下。94年前,秋收起义失利的三路人马,就是在这里集结会师,兵发罗霄,上山割据,进军井冈的。
会师旧址里仁学校,始建于清朝道光年间,是一座墙垣高大、四进两厢的砖木结构古楼。虽然经过了上百年的风侵雨蚀,但这座烙上了革命印记的殿宇,远远望去仍不失庄重巍峨。
而距离旧址不远处,崭新的里仁学校拔地而起,“以文会友 为国储才”的门联极有气势,昭示着学校180年春风化雨,弦歌不辍。校园内,一张张老照片经过时光的淬炼,仿佛从历史深处走来,静静地诉说着94年前那段烽火岁月。

1927年9月9日,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爆发,三路部队分别从修水、安源、铜鼓出发,攻克了浏阳、醴陵等一些城镇。由于敌我力量悬殊、部队战斗经验不足等原因,起义受挫,损失惨重。前委书记毛泽东立即致电各团到浏阳文家市集结。
9月19日晚,毛主席在里仁学校的一间教室里,主持召开前敌委员会会议,讨论部队的进军方向,毛泽东说:“现在敌强我弱,我们这点血本,再去攻打反动力量强大的长沙,无疑是鸡蛋碰石头。”他及时做出了决定,放弃攻打长沙,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井冈山进军。
事实上,当时很多人都不看好这支服装混杂、装备落后的起义部队,但毛泽东信心十足,第二天清晨,他在里仁学校的操场上向起义部队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演说:“这次起义,我们受到一点挫折,但是这算不了什么!常言道:失败乃成功之母,胜败乃兵家常事。只要留得青山在,就不怕没柴烧。今天的蒋介石就好比一口大水缸,我们好比一颗小石头,敌大我小,但是只要我们团结紧、打仗勇,总有一天,我们这颗小石头一定会砸烂蒋介石的那口大水缸的。今天我们离开这里,总有一天我们还会回来的,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我们!”只见,他上身穿着一件土布褂子,神采奕奕,长发掩耳,以洪亮的声音宣布了进军井冈山的决定。
毛泽东用最铿锵有力的语言,为身处险境的工农革命军指明了方向,激励了大家的革命决心。1000多起义健儿精神抖擞,队列整齐,聚精会神。当时,在里仁学校就读的胡耀邦和杨勇等同学爬在草坪上的围墙上,有幸第一次见到了早已敬仰的毛委员,听了他慷慨激扬的演说,深受鼓舞和启迪。自此,两位浏阳少年在心里埋下了“红色的火种”,这个“小石头要打烂大水缸”的生动比喻,给他们留下了一生难忘的印象,使其从小树立起“革命一定会胜利”的坚定信念。

时光绕指渐行,沧海桑田拂过岁月的轮廓,94年过去了,轰轰烈烈的秋收起义已融入历史。里仁学校见证了文家市革命老区的蜕变,也见证了不朽的革命历史与红色传奇。里仁学校作为胡耀邦同志、杨勇将军的母校,在今年又赋予了一个新的名字——中国工农红军浏阳秋收起义红军小学。
“历史的故事不能忘怀,当下的故事更要用心写就。红色文化是学校最宝贵、最丰厚的教育资源。我们要让这片土地上成长的孩子,知道他们前辈坚持的信仰,和他们未来要承担的历史责任。”现任里仁学校校长杨庆林说,学校除了与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纪念馆长期开展“馆校合作”,培养小小讲解员之外,重走“红军路”也是学校最经典的教育项目之一。学生们穿上统一的校服,做起“红小鬼”,师生沿文家市秋收起义纪念馆至耀邦故居线路,进行拉练,重走“红军路”。
看着校园里孩子们的身影,他深情地说:“在学生们成长的道路上,或许会遇到有无数口‘大水缸’, 我希望孩子们继续学习与发扬当年毛主席提出的‘小石头砸烂大水缸’的精神,坚持实事求是,锐意创新、科学谋划,朝着更美好的未来奋进。”

责编:陈洁
来源:科教新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