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12 16:35:31
科教新报·新湖南客户端讯(通讯员 雷凯 周显玉 封惠)“双减”政策落地后,永州市第十八中学结合实际情况,坚持以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目标,开设了“红色教育+兴趣社团+学科辅导”三大模块的课后服务课程,实现了课后服务“两个全覆盖”,形成了“学校创品牌,课课有特色,生生有特长”的良好局面,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增强了学校教育服务能力,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书写了厚重的一笔。

▲该校足球社团。
精心安排,科学管理,监督跟进
为统筹落实和推进“五项管理”和“双减 ”各项工作,提升课后服务实效,学校成立了以周显玉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全面指导课后服务工作,制定了《永州市第十八中学落实“双减”及“五项管理”工作方案》《永州市第十八中学课后服务实施方案》,科学地制定了学生一天的作息时间表,保证小学生每天睡眠10小时,初中生每天睡眠9小时。班主任借助家校联系平台,宣传并告知上级文件精神,把爱心服务深入到民心。下发《课后服务致家长的一封信》,填写《十八中课后服务需求调查问卷》,深入了解学生及家长的需求,遵循“愿留尽留”的原则,争取做到两个“全覆盖”,并做好统筹安排。
学校行政人员、家长委员会组成课后服务督查小组,每天到教室及社团活动场所督查课后服务情况并进行登记,对每日的课后服务效果进行针对性的反馈,采取有效的解决办法,确保课后服务质量。
该校还制定了《永州市第十八中学课后服务安全工作方案》,由保卫处和班主任组成课后服务安全工作小组,加强对校内安全和放学安全的监查管理,做到层层落实,处处到位,守护学生成长,筑牢安全防线。
落实“双减”政策,设计高质作业
该校组织开展“双设计”助推“双减”活动。明确教务主任、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班主任、学科教师的具体职责,建立班级总量控制、科学设计、每日上报、教务处跟踪反馈的统筹作业布置流程,要求学科老师精选知识点、分层布置、创新设计,为学生提供满足其个性化学习需求的特色化作业,老师利用课后服务时间面对面的批阅,力求做到“贴近生活、注重实践、新颖有趣”。
每周开展教研活动,研讨课前高效教学设计和课后高效(限时)作业设计,共享优质资源,优化作业设计,提高作业质量。学校制定了《作业管理制度》,由教务处严抓作业管理,每天统计作业总量,进行质量监测,每周公示作业情况,及时反馈作业问题,公布作业管理举报电话和邮箱,邀请家长代表担任学校作业管理监督员,保障作业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开发红色文化校本课程,以德为先,立德树人
学校以“建党100周年”为契机,将“传承红色文化,培育爱国人才”作为课后服务课堂的一项重要目标。成立了“红色文化校本课程”编写工作领导小组,深入挖掘本地红色文化素材,依托国营兵工厂——跃进机电有限责任公司这一课后服务实践基地,编撰了《永州市第十八中学红色文化校本教材》,撰写了教学设计,收集了大量本土红色文化视频资源,制作了精美的课件,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红色文化课程学习中,传承红色精神,坚定理想信念,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使他们从小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同时,该校还开展了“红色经典阅读”“党的故事我来讲”“建党100周年”手抄报比赛、绘画比赛等活动,受到了社区、家长的一致好评。在有声有色的活动中,培育了学生爱党、爱国的情怀。
采取“3+2”的课程设计模式,拓展课程内容
学校聚焦“打造多彩课堂,助力全面发展”这个目标,采取“3+2”的课程设计模式。“3”即每周安排三天进行学科辅导,根据班级情况,帮助在校学生培优补差,辅导作业,以减少学生回家后要完成的作业量,压缩在家作业时间,减轻家长的辅导成本,充分保障学生的睡眠。“2”即学校充分利用现有师资力量,聘请校外专业名师,根据孩子们的年龄特征及兴趣爱好,开设体艺素质拓展课程。
该校课后服务课程开设以促使学生“向上、奋进、乐学”成长为目标,针对语文、英语、数学、物理等文化类课程设计了”趣味数学”“英语脱口秀”“梦想作文”“物理闯关’等各种专项训练课程。数学、物理、化学则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分层走班,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近距离接触成功,让每个孩子都能尝到学习的喜悦和成就感,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除了这些特色兴趣课程外,该校各科老师积极开展作业辅导工作,认真负责的讲解当日作业的重难点;同时督促检查每一个孩子认真、细致完成作业,让学生将作业尽量在课内高效完成,多一些课后娱乐时间。

▲聘请永州市心理学专家苏倩作《保护青春期安全》专题讲座。
开展体艺特色社团活动,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根据“双减”政策下的课后服务实施方案,开学初,学校对学生和家长进行课后服务需求调查,根据广大师生意愿,开设了编程绘画、播音主持、劳动教育、经典诵读等多个拓展性课程,每周分年级开展拓展性课程服务,并且规定每周各年级拓展课后为年级周无作业日。”通过课后服务拓展性课程的开展,提升了孩子们的艺术素养,让校园的每个孩子都魅力四射。
学校分年级开展了体艺特色社团活动,采取的是“社团课程”+“走班制”的模式。强化教学资源,充分挖掘学校教师潜能,引进了校外培训机构的优质师资,开设了手工制作、素描、书法、简笔画、合唱、足球、篮球、乒乓球、素描、书法等社团活动。不同班级、不同年级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和指导老师参与社团活动。丰富的活动项目给学生多样的选择机会,丰富的社团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增强了青少年体质能力,提高了审美的能力,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让学生养成顽强拼搏、克服困难、永不放弃、团结协作的优秀品质。
扶贫助困,开展好民心工程
在用心做好宣传发动工作、用优质教育资源吸引学生主动参与的基础上,该校对“四类贫困生”和城市低保户实行免费课后服务政策,鼓励贫困学生参与到如火如荼的特色课堂中来,共享优质资源,教师课后服务参与率100%,学生课后服务覆盖率100%,真正实现了两个“全覆盖”。

责编:陈洁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