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潮丨《只此青绿》弦歌千里,舞动千年

  湖南文联   2022-02-11 16:20:55

何星宇

在2022年的春晚上,《千里江山图》以舞蹈《只此青绿》的姿态走上了舞台,这幅由北宋王希孟绘就的惊世之作在除夕之夜活了过来,它化身舞蹈诗剧,用全新的方式重现传统美学,两个相隔千年的文学艺术就这样融合在了一起。

《千里江山图》因用石青石绿色的矿物质颜料绘成而得名,在北宋王希孟“咫尺有千里之趣”的表现手法和精妙笔力之下,人物活动千姿百态,绚丽的青绿色调交织描绘着千里江山的锦绣恢弘,历经千年而不衰,哪怕到了现在也依然泛着宝石般耀眼的光芒。

舞蹈《只此青绿》中,主创团队在几乎看遍宋代诗词绘画,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后,结合自身的专业知识把绘画的审美意境和舞蹈的节奏韵律结合在了一起,将《千里江山图》中的青绿设色抽象成女性形象,让舞者们身穿青绿色曳地长裙,头梳高耸入云的发髻,以曼妙的舞姿勾勒出如诗如画的山河,汇聚成了一片青绿色的山峦,像一幅流动的历史画卷徐徐展开,随着音乐的渐渐深入,山峦的起起伏伏和云雾的虚无缥缈淋漓尽致地展现在了观众眼前,舞者的姿态也随之产生了变化,动与静,聚或散,当舞者的袖笼打开之时,奔涌而出的是怀抱山河日月的气魄,《只此青绿》用舞蹈向观众生动演绎了北宋名画《千里江山图》。

贯穿全剧的软舞《青绿腰》更是让人拍案叫绝,舞者长袖一甩,上半身后倾,与地面近乎平行,这个仿佛飘在半空中的高难动作既需要有稳如磐石的脚力,更需有韧如蒲苇的腰功。“绿腰”古舞原名“六幺”,其特征就是“以手袖为容,踏足为节”,《全唐诗》“李群玉《长沙九日登东楼观舞》诗”中以“慢态不能穷,繁姿曲向终。低回莲破浪,凌乱雪萦风。坠珥时流盼,修裾欲溯空。唯愁捉不住,飞去逐惊鸿”这样的语句描绘了六幺舞动人的舞姿。

“‘青绿女裙’是一种写意的状态,像是千里江山图的画魂,也是那种历经千年不退的璀璨色彩的精魄。”孟庆旸在对自己的角色做出了深刻解读后,她感慨:“我觉得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能够站在央视舞台上传承中国文化,这本身就是在致敬中国传统文化。可以说,是根深蒂固的文化自信,造就了这个节目。”

宋朝历时三百余年,在社会经济的推动下文学艺术发展迅速,史尧弼在《策问》中认为:“惟吾宋二百余年,文物之盛跨绝百代。”陆游在《吕居仁集序》中也认为:“宋兴,诸儒相望,有出汉唐之上者。”宋太祖曾要求其子孙永远不得杀害文人,文人地位在宋朝得到了空前的提升,重文轻武之风在宋朝达到了极致,所以,无论是宫廷还是民间,文学艺术氛围都十分浓厚,为文艺作品的创作提供了充足的空间和澎湃的想象力,秉诗、词、散文、画作都有伟大的成就。或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让生活在这个朝代的文人画家有着与众不同的磅礴气魄,苏轼、王安石、欧阳修、张择端等等不胜枚举。年仅十八岁便绘成《千里江山图》的王希孟也是如此,因为那个文艺兴盛时代给予他的滋养,因为他的才华横溢,他的满腹才情,才能让《千里江山图》跨越千年光阴而不朽。如今,《只此青绿》用舞蹈来演绎传统画作,这种令人惊喜的方式不仅为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式,还通过强大的艺术表现力,让千年之后的我们得以产生艺术共情,它以“江山如画”的沉浸式艺术观感带我们回到了千年之前,让我们更深层次地去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

▲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剧照

责编:周听听

来源:湖南文联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