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位截瘫11年,邵阳城步女孩杨淑亭走着传递冬残奥会火炬

全媒体记者 叶竹 何佳洁   三湘都市报   2022-03-04 11:47:50

三湘都市报3月4日讯(全媒体记者 叶竹 视频 何佳洁 通讯员 阳望春)3月4日,北京冬残奥火炬传递在首钢园区内的北京冬奥组委驻地进行,这也是北京冬残奥会火炬传递的最后一站。来自湖南省邵阳市城步苗族自治县的“90后”创业女孩杨淑亭格外引人注目--她通过外骨骼机器人行走的方式,传递了当日上午的第二棒火炬。

“11年没有走路了。这次穿戴外骨骼机器人行走传递火炬,最开始是非常担心的,我害怕自己走不好。”对高位截瘫11年的杨淑亭而言,传递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火炬十分神圣,而她也因此实现了再次行走的梦想。传递火炬的3分钟,30米的路程,对她来说漫长而又短暂。

今日上午,三湘都市报记者连线杨淑亭,分享她的荣耀与喜悦。

(身着北京冬残奥会火炬手统一服装,穿戴好外骨骼机器人装备,杨淑亭在北京首钢园传递火炬。受访者 供图)

高位截瘫11年,湘妹子站起来走着传递火炬

“我的传递序号是003号,也是我的幸运数字。”上午8点多,接通电话时,杨淑亭正在前往会场的路上,“在中残联推荐和外骨骼机器人的帮助下,我能以行走的方式传递火炬,感到非常荣幸,也非常幸福。”杨淑亭告诉记者,3月3日,拿到北京冬残奥会火炬手统一服装后,她第一时间开心地试戴了有着红色绒线球的白色帽子。

4日上午,杨淑亭身着北京冬残奥会火炬手统一服装,穿戴好外骨骼机器人装备。与前一棒火炬手进行点火交接后,她将火炬固定到胸前的插杆上,双手拄着辅助手杖,小心翼翼地迈出步子。

30米,对高位截瘫11年的杨淑亭而言,漫长而又短暂。专注而认真地走到下一个火炬交接点,结束点火交接仪式后,杨淑亭的笑容再次绽放,眉眼弯弯。“刚刚迈出的每一步都非常珍贵,我感到非常荣幸,同时激动万分,双手紧握神圣的火炬,点火,传递。”在她心中,落地的每一步,都沉甸甸地,是荣誉,更是责任。“我知道今天传递的不仅是火炬,更是和平和希望,勇气和力量,希望这团火苗能照亮残障人士的精彩人生!此时此刻,我为祖国的富强感到骄傲和自豪!”

(身着北京冬残奥会火炬手统一服装,穿戴好外骨骼机器人装备,杨淑亭在北京首钢园传递火炬。受访者 供图)

荣耀而幸福,科技力量让她看到站起来的希望

杨淑亭向三湘都市报记者介绍,2021年9月7日,她欣喜地收到了北京冬残奥会火炬手推荐表。“在政府的支持下,我的创业有了一些小成绩,得到了很多的关注与支持,这才有了我成为火炬手的机会。”2021年11月,杨淑亭正式成为北京冬残奥会火炬手。为了迎接这一份重任,她开始在家中进行体能锻炼。

“这是我受伤以来的第11年,11年没有走路了,这份荣誉伴随着巨大的挑战。要穿戴外骨骼机器人行走传递火炬,最开始是非常担心的,害怕自己走不好,两个月前就开始训练。”2022年2月18日,为了适应穿戴外骨骼机器人行走,杨淑亭提前来到了北京,在康复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训练,“每天穿戴外骨骼机器人练习走路,辛苦但更多的是感到幸福,科技的力量让我看到站起来的希望。”

面对命运的不公,“90后”女孩杨淑亭拼搏出了一份精彩的人生成绩单。在冬残奥赛场上,那些身残志坚、奋勇争先的运动健儿们,同样展现着他们顽强不屈的斗志。能够亲身参与这样的盛会,杨淑亭内心有许多感触。“希望每个人都能像这些顽强不屈,挑战自我的运动员一样勇敢,去战胜自己,战胜困难。”

无缘高跟鞋,高位截瘫的她发现新生活

最美的笑容,是经历逆境奋发后,从泪水中挣脱出来的那一抹微笑。进行火炬传递时,杨淑亭脸上绽放出的笑容,坚定而美丽,令人动容。

18岁那年,杨淑亭从邵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毕业,如愿成为一名护士。正当她憧憬未来时,命运却和她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2011年4月的一个深夜,杨淑亭骑着电动助力车不慎撞上了路边护栏。当她醒来时,发现自己躺在医院的病床上,胸口以下毫无知觉。“我还能穿高跟鞋吗?”杨淑亭睁开眼睛后第一句话就问医生。医生的诊断是:胸椎爆裂性骨折,高位截瘫。那一天,她哭得特别伤心,花季般的年龄,这一跤几乎摔掉了她所有的梦想和憧憬。

近半年时间里,为了给杨淑亭治疗,家里欠下30多万元债务。社会和政府伸出援手,杨淑亭家被列入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了国家的相关扶贫政策。父母的关心和朋友们的开导,让她渐渐从阴霾中走了出来。

2012年,通过互联网,杨淑亭赚到了第一笔钱,7块7毛钱。就是这连一个盒饭都买不起的7块7毛钱,让杨淑亭看到了网络创业的曙光。那时,她才刚刚能坐起身,每次坐起坚持几分钟,汗水便湿透了衣背,必须躺下休息。这样坚持一次下来,往往只能挣到几分钱,杨淑亭就是这样每天几十次坐起、躺下。

“走”上创业路,继续投身乡村振兴

杨淑亭不想失去任何一次可以抓住的机会,“我要养活我自己,即使再少的收入也是我自食其力的开始。”从此,她开启了轮椅上的创业之路。

2014年,她看到了仿真花这一巨大的国内外市场,和朋友一起开了淘宝店。她坐着轮椅接货、送货、拼接鲜花,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慢慢地,经过不懈努力,她还清了所有的债务,主动向村里提出退出贫困户行列。

近几年来,杨淑亭先后创办城步万红花卉生产专业合作社、湖南七七科技有限公司。在她创办的公司车间里,因为车间的工人们大部分是贫困户和残疾人,所以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扶贫车间”,生产出来的足球、箱包、仿真花远销欧美及东南亚等地区。在杨淑亭的带领下,全县1300多贫困户、村民就业增收,59名残疾人摘掉了“穷帽子”,4个乡村振兴车间经营得红红火火。

杨淑亭的坚持和努力,得到了党和政府以及全社会的认可。曾先后获评“湖南百名最美扶贫人物”“湖南省自强模范”“向上向善湖南好青年”“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和称号,4年时间里4次受到习近平总书记亲切会见。2020年,在三湘都市报承办的2019年度“感动湖南人物”颁奖典礼上,杨淑亭获得2019年度“感动湖南十佳人物”称号。

“习总书记曾经说过:残疾人完全有志向、有能力为人类社会作出重大贡献。我想,落实总书记的指示最好的方式,就是脚踏实地投身到乡村振兴中去。”杨淑亭眼中,似乎燃着雨打风吹不灭的火苗,“在乡村振兴工作中,我也像今天传递火炬一样,走好每一步,走稳每一步的勇往直前,更加努力地为家乡创造更多就业岗位。”



责编:孙燕飞

来源:三湘都市报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