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文联 2022-03-24 11:50:07
论谢冕先生的“诗人当有风云气”
文丨王久辛
最近,当代诗歌理论泰斗谢冕教授在诗人刘笑伟的诗集《岁月青铜》序言中,征引了钟嵘对某位作家的一个作品集评价不高,原因是“犹恨其儿女情多,风云气少”。
谢冕教授
为什么钟嵘对某位作家的一个作品集评价不高?谢冕教授为什么在今天又重提这个结论?我认为,钟嵘似以为单纯的写儿女情是“譬如朝露”,转瞬即逝,没什么意思;而谢冕教授在这里借古讽今,针对的是我们当下的诗歌缺少时代的风云气象,缺少国之大者的担当,只一味沉溺于眼前巴掌大点儿的小天地而给予的严肃抨击。
诗歌创作当然要从小处甚至细微与瞬息的感觉出发,但是,从“小”处、从细微处、从瞬息处着力,也一定要能深入其中,创造出大悲辛、大气象、大格局、大境界来,而不是没有寓意、没有象征、没有超越的从小到小,甚至陷入历史虚无而不能自拔。
我以为要把“风云气”写出来,写出与时俱进的,甚至是走在时代前列的先锋之作,就必须深入到那些改变人类命运与推动时代前进的现实生活,投身于驱动时代向前的最本质、最核心、最重大的生活内部,去体验、去感悟、去发现波澜壮阔的史诗的内在力量与内在的逻辑性,见微知著,以小见大地书写好、揭示好历史现实向前发展提升的必然走向与趋势,使我们的作品成为人民群众公认的、推动历史前进与人类文明进步的力量;而不是那种不痛不痒,小打小闹,更不是反向而动、甚至成了阻碍历史向前发展的“绊脚石”式“作品”。
所以,我们一定要认识“世界大势,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的深刻道理。真正的把握好历史的、理论的与实践的大逻辑,从而把握好我们的创作。
谢冕教授说:“对于一个杰出的诗人而言,他可以写儿女情,但他不能少风云气”。为什么不能少?因为任何动人的故事,都是在时代的大氛围、大环境、大背景中产生的,是时代本质的必然反映。可以说,越是激动人心的,就越是时代的;没有脱离了时代而孤立成就的伟大作品,即使是纯形式化的探索与试验的作品,也仍然摆脱不了时代语言与时代语境的自然流露。我以为,不能反映时代本质的作品,也就不可能成为伟大的作品,翻遍古今中外的经典名著,无出其右,概莫能外。
所以,钟嵘对这位作家的作品集评价不高,而谢冕教授则特意在序言中夸奖书写了“激荡人心的英雄气”的诗人刘笑伟,一个大大的赞,“在这点上,我充分肯定刘笑伟的写作。”姜,还是老的辣。
谢冕教授这位“壮心不已”的诗坛“老骥”,面对新时代的中国诗歌的发展,大声呼唤诗歌的“风云气”,发出了撕裂玉帛式的玉振金声!
联想我们党百年来的苦难辉煌、新中国七十多年的艰辛历程、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勇敢探索,我觉得,这三个伟大的时段,必定蕴含着巨大的思想逻辑与精神能量。有前因,就必有后果,因果贯通一气,才有人间奇迹。天上不可能无缘无故给你掉下个港珠澳大桥,地下也不可能给你突然钻出列高铁列车直冲拉萨,即使放风筝放上去个神舟飞船,也一定要有根风筝线,哪怕是无线的!
中国的科技工作者、中国的产业工人、农民、乃至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们,在过去的四十多年中,用勤劳的双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这其中有多少人性的长歌、人道的交响、文明的画卷还没有被抒写?是历史、现实在等待着诗人,还是诗人与历史、现实还没有融会贯通难以产生创造的灵感?我以为,我们当代的诗人还有很多很多震撼人心的史诗没有写出来;我们当下的作品“风云气”太少了,有负先烈、先驱与先贤的牺牲与奉献;我们创作的诗歌作品,还不能与我们的时代与时代英雄的壮烈牺牲相匹配。
虽然,有许多诗人在过往的百年新诗史上,写出过不朽的经典,留下了闪光的名字,但是在我看来,面对新时代的飞速发展与日新月异,仍然显得轻飘肤浅,远远不够。
然而无须气馁,前路四通八达,创造未有穷期。伟大的新时代呼唤着诗人投入伟大的历史与现实,等待着当代最优秀的诗人去填写、去创造、去建功立业、去写出新时代的经典。
我们的未来才充满了可能性,只有写出一部部气壮山河的伟大史诗,才能够告慰我们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那不朽的功勋和万古流芳的英灵。
王久辛 首届鲁迅文学奖诗歌奖获得者,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诗歌专业委员会委员
责编:周听听
来源:湖南文联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