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文联 2022-05-13 10:43:38
文丨叶鹏飞
当代书坛比过去任何一个时期都丰富多彩,现当代书家必须具备传统文化素养、开阔的现代艺术视野,能感悟书法艺术形式和内涵的诸多变化,读陈阳静先生的书法作品,能感受到他在书山砚田中独辟蹊径,创造出了鲜明的个人特色,与众不同。
草书 卓文君《怨郎诗》
33cmx33cm
刘熙载在《艺概》中说:“书贵入神 ,而神有我神,他神之别,入他神者,我化为古也;入我神者,古化为我也。”陈阳静的书法做了“古化为我”的艰辛探索。
凡有成就的人,都对传统有着深刻的认识,于砚耕有着坚韧的毅力。六年前,陈阳静即受刘海粟美术馆之邀来常州举办个展,让我看到了他广采博取的扎实的基本功,展览中书体具呈,丰富多彩。不论是楷书、隶书、大篆,还是今草和简书都动我心弦。他年轻精干的形象,精彩纷呈的书作,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觉得他是一位能在丰富浩瀚的墨海中从容畅游的青年书家!去年,我又读到了《寻源与自振——湖湘中青年七人展作品集》,又让我感受到他近年来书法创作的不断精进。
草书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67cmx32cm
对于书家来说,书法创作既要与时代合拍,又要有一段超越时人的距离,才能出乎其外,使自己的笔墨拥有独特的魅力。书家的成功,还取决于学养、识见和技法上的深厚积累。陈阳静从多种碑帖中找到了最适合表现他心态与志向的书体——简牍草书。经过多年的思考与实践,他将之与行草融合,开辟出一条独属于他自己的艺术道路,“致广大尽精微”,不断攀登新高峰。
草书 杜甫《戏题画山水图歌》
33cmx33cm
简牍书法是春秋战国至魏晋书法史上浩瀚辉煌的遗存,也是联通古今文字的桥梁,上通古篆,下启楷行,最富变化。长沙马王堆出土的汉代帛书,湘西龙山出土的《里耶秦简》,名震天下,但是想要真正在简牍书法艺术上有所继承,有所出新,必须谙熟简牍文字,必须有深厚的古文字修养,才能掌握其演变规律,才能游刃有余地撷为己用。
隶书 李白《送长沙陈太守二首》57cmx34cm
陈阳静做到了这一点,他知难而进,将简牍书风中古雅、爽快、畅达、飘逸的风格化作他自己的风格。湖湘文化的深厚底蕴,深深地影响了他的砚田耕作,在他的书法作品中,有的化用马王堆帛书、有的化用里耶秦简、有的化用居延汉简,这些“我化为古”的痕迹,皆是他辛勤求索的明证。为了达到“古化为我”的目的,他又以颜书强其骨、以“二王”适其性,探索出了独特的行草书风,将简牍书法和今草书融会贯通。
清代王澍在《论书剩语》中说:“束腾天潜渊之势于毫忽之间,乃能纵横潇洒,不主故常,自成变化。然正须笔从规矩中出,深谨之至,奇荡自生。”阐明了书家只有深谨理性地把握规律,才能“尽精微”而变化多端。
草书 张九龄《望月怀远》
33cmx33cm
陈阳静的书法也体现出这一点。他的行草书能以从容的心态运笔,凝重、老辣的笔画,让笔致的动势强化。深富创意的是,他将简牍书法结体帖化,加强了笔画与笔画,字与字之间的对比,成为用笔上的一个特点。从结体上看,陈阳静取颜真卿书法的开张形态用于其中。由于简帛书原作,字形都偏小,而创作时并不是简单地将其放大,而是要丰富其形体,丰富其笔法,借助颜书之劲力,丰厚其作,这正是他的睿智处。再则,将今草融入简牍草书,又要能达到率性而为是有较高难度的,没有“深识书者”的见地,是很难融通的。陈阳静从《平复帖》上得到启发,拉长字形,强化字与字之间的贯气和畅达,省去简牍中重复的波磔笔画,用今草书上字形的大小错落有致的变化来改变简牍字形。又取简牍草书中圆浑笔法,取今草书的流畅贯气,开辟出独特风貌的行草书,自成一格。
隶书 蔡锷《登岳麓山》
26cmx26cm
陈阳静创作比较全面,巨幛大轴,尺牍小帧,都能遂心如意。他的布白大多取帛书章法,字与字之间空间较小,给人以茂密雄强之貌。他将简牍草书中的长笔画与今草书中的长笔画相互融合,有直泻、有弯泻的出锋,别有意味,一泻千里如九曲黄河,奇荡自生。他在用墨上,他利用涨墨,浓墨,在挥洒中形成枯湿浓淡的变化,将今草中钩环盘行的“使转”融入隶法,形成一种既不同于章草,又不同于今草的独特的艺术效果,让人感到生机盎然,构成了他书法艺术“化古为我”的意态从容的风貌,做到了“自成变化”的境界。
孙过庭在《书谱》中有句名言:“情动形言取会风骚之意,阳舒阴惨本乎天地之心。”读陈阳静的书法,最动我心弦的是其中散发出来的情动形言的气韵。他在草书中表现出的是一种不可遏制的推动力,产生了爽达、超然而又充满自信的笔致,这是他内心积累储存的喷发,故有“情动形言”的艺术效果,让人能感觉到他是一位有着深刻思考和追求目标的书家。
陈阳静毕业于四川大学艺术学院,硕博连读,成绩优异,得名师指导,与名家交流,都使他眼界高远,笔下有着不同于一般的高起点。他负责河北美术学院的书法学院工作,为书坛培养了很多优秀创作人才,却始终牢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古训,总是抓紧点滴时间学习、研究、创作,在忙碌中有心得,在喧嚣中有静悟,养成了从容的心态,获得了吐纳与进取的力量。作为湖南省画院的专职书家,陈阳静笔耕不倦,自觉地担当起继承发展湖湘书法艺术的重担,不断地在书法创作上追求新的景象,正是这种严格的要求和执着的追求,让他的作品中拥有了“风骚之意”和“天地之心”的意境,得以“古化为我”。
请横屏观看
草书 《急就篇第三十四》
77cmx26cm
楷书 何绍基《贺梅卓庵大令缵高得子》
70cm x33cm
责编:周听听
来源:湖南文联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