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幼儿为本,构建幼小衔接新生态

    2022-05-23 22:13:07

文/湖南省永州市第一幼儿园 谭宇

“我怕我在小学交不到那么多好朋友。”

“我想快点到小学三年级,我就可以自己回家和上学。”

“我想去小学学更多的知识。”幼儿园的小朋友对小学生活有着各种疑虑、各色憧憬;身为家长也会有同样的感想。面对幼儿园到小学的阶段转变,我们该如何实现幼小平稳过渡、科学衔接,永州市第一幼儿园(以下简称永州一幼)构建了以幼儿为本的“幼儿园—家长—小学”联动模式,通过“师幼同行—家园携手—幼小联动”家园校协同的三大行动,全力攻破幼小衔接难点,实现“1+1+1>3”的效果,在推动幼小衔接攻坚行动中交出了新答卷。

教师为园所之本,教师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的培育方法是幼小衔接建设的基石;永州一幼通过多元研训,为教师发展赋能,成立幼小衔接项目教研组,聚焦幼小科学衔接,提升幼小衔接实施效率,专事专办,以PBL模式针对幼小衔接实施中的关键问题和突出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将入学准备贯穿到幼儿园三年教育的全过程;每月开展一次幼小衔接专题汇报,各年级组围绕“科学做好幼小衔接”、“如何在一日生活中落实幼小衔接的目标”、“如何激发幼儿对文字符号的兴趣”等方面,通过理论结合案例进行研讨,进一步提高教师科学实施幼小衔接的专业能力。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幼小衔接并不等于小学化,能力的发展才可以让孩子的学习长久受益,能力准备是幼小衔接的根本,相比知识的学习,幼儿上小学的兴趣、任务意识、规则意识和责任感的培育是更为重要的内容。永州一幼关注儿童发展的连续性、整体性、可持续性,从适应小学的4个适应(身心适应、生活适应、社会适应、学习适应)16个关键点出发,把幼小衔接“四个准备”(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学习准备)有机渗透到幼儿园三年保育教育工作的全过程,遵循各年龄段幼儿成长规律,整合幼小衔接相关经验,通过幼儿自主设立每日计划、户外运动及社团活动的常态化开展,逐步培养幼儿自理能力、交往能力、规则意识、良好习惯和良好学习品质;

将北京师范大学钱志亮教授提出的《儿童入学成熟水平提升方案》中的八大能力与幼儿园五大领域有机结合,构建“四大方面—五大领域—八大能力”的园本幼小衔接体系;立足本园实际,结合永州的地域特色,推动“安吉游戏”本土化,支持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等多元方式积累经验,打造适宜幼儿发展的园本游戏化课程,推动幼小“科学”衔接。

在内驱赋能的同时,永州一幼也不忘家园携手,通过向家长发放调查问卷,及时了解家长对于幼小衔接的认知误区和存在的疑惑;依托亲职教育课题,在幼儿园微信公众平台创建幼小衔接栏目,分别从儿童视角和家长视角对家长科学指引,引导家长进一步了解幼小衔接科学的教育方式以及衔接工作的重要性,帮助家长走出幼小衔接就是“拼音、算数和写字”的误区,明晰超前教育的危害性,主动拒绝幼小衔接培训机构的超前学习。通过“共话幼小衔接”沙龙活动、“家庭如何做好幼小衔接”系列讲座、“用心陪伴、用家衔接”家园联合教研以及线上家长会和家访等活动,针对幼小衔接“谁来衔接”“衔接什么”“如何衔接”等问题进行多角度专题讲解,加深家长对幼小衔接科学实施的认知,将家长入学焦虑专为入学期待。幼儿园制定并发布《幼小衔接家长手册》,对幼小衔接理念进行高度凝练,理论与实操方案协同推进,让家长对于如何更好地配合幼儿园和小学做好衔接,有依可寻,理论落地过程中有的放矢,家园校聚力破解衔接壁垒,助力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科学平稳衔接。

幼小联动为幼小科学衔接提供更为全面的支撑。永州一幼与映山小学建立系统长效的幼小双向衔接机制,搭建起学段互通的联动平台,形成强力推进综合治理的工作格局,构建幼小衔接新生态。

建立联合教研机制。基于目前幼儿园和小学在作息制度的安排、课程设置与组织、实施方式以及评价方式等多方面都存在着差异或“断层”的现状,永州一幼和映山小学组建了研究联合体,开展探究式、主题式研讨,构建了三方联合教研机制、形成基于儿童为本的研讨机制,积极探索跨学段、跨领域的主题课程和项目课程的有效实施模式,共同推动幼小衔接工作的顺利进行。

建立教师交流机制。园校教师联合教研,双向交流,幼儿园大班教师与映山小学一年级教师彼此交换角色,进入对方的工作环境,进行“换位体验”,以体验促思考,在真实的工作状态中了解另一个阶段孩子的年龄特点、生活与学习需要、习惯及常规的形成状态,针对“小学与幼儿园的区别有哪些?”、“我们该为孩子做些什么准备?”、“要培养孩子怎样的习惯?”等问题,反思和调整自己的教育行为,为幼小科学衔接提供多维度思考。

建立班级联谊机制。幼儿园大班的班级和映山小学一年级段的班级“一一结对”,结成联谊班级,每两周开展一次联谊活动,通过小学生与幼儿互动,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使大班幼儿对小学生的生活有了更为直观、深刻的了解。组织大班的孩子走进小学,近距离地了解小学的学习环境,感受丰富多彩的小学生活以及校园浓浓的文化氛围,体验小学生的成长变化;组织小学生开展“回园”活动,分享自己上小学的感受,帮助大班幼儿做好入学准备,激发大班幼儿对小学的向往之情。

一审:章益铭

二审:甄荣

三审:熊佳斌

责编:章益铭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