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欣赏丨来到“向王天子”的山寨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2-07-26 11:03:39

来到“向王天子”的山寨

▬▬支教天子山

常德市第十七中学 王元

说来好笑,来天子山之前,我傻傻地以为那个有拔地依天,宛若通天门户的天门洞,有架在崇山峻岭间,悬崖绝壁上的玻璃栈道以及九十九道弯的盘山公路,被世人誉为最美天界仙境的地方就是天子山。来后才知道,“天门山”“天子山”一字之差,却是张家界两个完全独立的景区。相比天门山,天子山也毫不逊色。

一、天子山,神奇的山寨

“谁人识得天子面,归来不看天下山”。天子山,历来有“峰林之王”的美称,因史上有土家族领袖向大坤在此揭竿起义,自称“天子”而得名。后来,向大坤战死于神堂湾,土家族人民为缅怀纪念他,将他生前战斗和生活过的地方,都以“天子”命名,这些神奇的山寨被称为天子山。

2017年9月至2018年7月,我曾来过天子山支教,四年后的2021年9月,我再次踏上这片多情的土地,寻觅“向往天子”。


来到天子山,才知道当年向大坤为什么会隐居于此,揭竿起义。这里的山真多,前后左右除了山还是山。山路七十二弯,挂在半山腰,时隐时现。向上望不到山顶,往下看不到山脚,层峦叠嶂,遮天蔽日。山中云雾缭绕,奇峰林立,恰如一幅幅水墨画。溪岸树木青葱,沟底流水潺潺。闲来听小溪欢唱,看云飞雾长,便忘却身在凡间,仿佛自己是山顶散花的仙女,惬意自在。

天子山有峰林、云海、日出和冬雪四大奇观,而我最爱天子山云海。某个久雨初晴之日,我正在教室上课,忽见山中云遮雾罩,起初是朦胧大雾,继而形成白云,填满山间每处缝隙,环绕飘浮,群山在茫茫雾海中“犹抱琵琶半遮面”,幻化成海市蜃楼。孩子们告诉我,这就是云海。我惊叹于这奇异的天象,眼光随云雾飘游,而那帮小孩却十分不屑,仿佛老师是天外来客,未曾见过世面。当地百姓告诉我,最震撼的是云雾从溪口涌出,爬过峰顶,然后以铺天盖地之势,飞泻而下形成的云瀑,蔚为壮观。可惜至今我尚未亲见。

来到天子山,最盼望的是欣赏雪景。2017年寒假到来之初,迎来了一场大雪,整个天子山全被冻住,人车无法上山。留守学校一星期有余,终于等来阳光朗照,路面解冻之时。我央了一位当地“神车手”,“斥巨资”斗胆上山。到了山上,下得车来,一片纯净洁白的世界恣意张扬地呈现在面前,令我无法想象又叹服不已:青松峰顶和路面全被大雪覆盖,冰挂倒立,冰花四散,真乃“一夜琼花漫天飞”。此时置身雪山,恍若穿越到仙境。难怪向大坤在此一战就是32年,想来他是离不开这“天子”神寨呢!

二、天子山镇,独具特色的旅游小镇

位于天子山北部山脚有一集镇,是个旅游小镇,只有东西走向的一条主街道。镇小,居民不多,但有数不清的各具风情的客栈。它们或并排站立,或相视而望。大多是灰白外墙,小青瓦屋顶,有挑檐,一般三到四层。客栈内饰风格各不相同,或古朴或现代,或中式或西化。其名字也各有特点,绝不雷同。我住过一家叫“香木情缘”的客栈,采用香樟木映山红还有百年老木头装修,古色古香,能带给游客神清心宁,舒适美好的体验。山里人的智慧,透过客栈可略见一斑。

四年前,尚未有“新冠”一词之说,那时的小镇是繁华热闹的,每天可见不少游客从景区出入口上山下山,晚上便分散于各个客栈。外国游客也不少,有一次我还有幸遇见两位身材健硕,肤色深褐,五官立体的印度美男。镇上的生意人,卖桃、梨、猕猴桃、柑橘等时令水果,也卖葛根、莓茶、熏制腊肉腊肠等当地特产。游客多,生意自然好。他们还能利用手势或手机语音翻译,和外国客人自如沟通,这不禁让人感叹:时代不同,山里人已今非昔比。

这些年网上购物、广场舞,风靡全国,大街小巷,村村寨寨,从社区到乡村,有人的地方就有网购,广场舞。但四年前来天子山,想找个地儿跳广场舞,居然没找到。也没有快递驿站,取快递得赶去山下十多公里外的一个叫中湖的集镇,颇为不便。天子山百姓因拆迁或做生意赚得盆满钵满,几乎每家都有私家车,但稀奇的是,整个天子山镇没有加油站,就是中湖也没有,要加油单程就得跑个三十来公里。现在石油涨成天价,若骑个摩托去加油,估计还没到家,油箱就瘪了。

昔日的天子山镇游人如织,富有生机。如今,受疫情影响,多了些冷清寂寥。镇上居民,年轻力壮的多外出务工,年长者留守家中安享晚年。也有了大妈广场舞,更有弄潮儿开始做网络直播。学校前面一小超市女老板,四十多岁,时尚入流,我每次去购物,都见她在直播,设备简陋,但对着手机屏的那声“大哥大姐”却叫得让人如沐春风。也有了快递代收点,取一个快件要三块钱,哪怕买个两块钱的玩意儿,也不议价。去跳广场舞,不收电费设备费管理费师傅费,还倒贴你“出场费”,而且有大爷为你烧开水,看管手机衣服等。这是疫情下来天子山感觉最暖心的一出。

愿疫去春来,天子山繁华依旧,美好如初!

三、天子山小学,民族文化传承园

我支教的天子山小学就在镇主街道后面,小岔路口拐弯即到。学校建筑风格与镇上建筑风格基本一致。青瓦顶,四角翘起,若鸟振翅。只是外墙涂了墙漆,颜色是那种净白,于古朴素雅中更添明艳活泼。一条横贯东西的小河将学校分为小学部和幼儿园两部分。小学部主体建筑是一栋两层教学楼和一栋三层宿舍楼,两栋楼成直角设计,有长廊连接,既方便又美观。学校有近两年建成的塑胶运动场,横跨小河,将小学部和幼儿园又连成一个整体,这别出心裁的设计,充分利用了学校的每一寸空间,也体现了学校领导的才智和卓识。

“传承土家文化,彰显天子魅力”是学校的办学理念。这里学生几乎都是土家人,为传承土家文化,创办特色学校,天子山小学将土家文化融入日常学习及课余生活,让学生穿民服、唱民歌、跳民舞,先后成立“围鼓唢呐”“山歌”“民舞”等兴趣小组。学校老师还编排了《土家农耕操》,节奏鲜明,舞姿朴素,具有显著的民族特色和浓厚的生活气息。

记得刚来学校的一个傍晚,忽听唢呐声声,高亢清亮。有同事告诉我,这是学校文化宫负责人李老师和“围鼓唢呐”队的同学们在训练。一个周末,出于好奇我随他们入景区,上袁家界,参加了一个主题为“空中田园”的庆丰收户外义演活动,活动压轴戏是我们学校“围鼓唢呐”队表演。十多位男孩女孩,身着绣工精致,色彩艳丽的土家服装,在以蓝天白云、奇峰秀林、遍地金黄为背景的舞台上惊艳亮相时,引来观众一片喝彩。你听,那清脆洪亮,穿透力极强的唢呐声,时而嘹亮入云端,时而舒缓漫谷底……这些孩子们,随着唢呐的旋律变换队形,而听众在唢呐响起,围鼓敲起的瞬间就灿烂起来,像擦得发亮的唢呐口,泛出一种鲜活明朗的记忆。

那声声唢呐,便刻在了我的心里。

“马桑树树儿搭灯台,写封书信与姐带……”听,这是学校合唱团在排练;“春天里来挖呀挖,耕呀耕,插呀插……”看,这是课间活动师生同跳土家“农耕操”“摆手舞”。那边有小导游在向前来参观学校文化墙的游客介绍土家文化“哭嫁”“赶尸”;这边正在演奏热闹有趣的《迎宾锣鼓》。快快快!花灯戏《土家娃娃闹花灯》余音未尽,舞台剧《赶山》已经帷幕轻启……

多姿多彩的特色教学活动硕果累累。2017年,天子山小学少年宫被评为“张家界示范性乡村少年宫”;2019年8月,湖南电视台“走进武陵源”栏目组,对学校民族文化走进校园活动进行了大量宣传报道;2021年11月,学校入选第三批全国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

四、天子山的孩子,土家族人的希望

山里娃读书实在是难。那年我教五年级,班上有一名叫“黎佳宜”的男孩,家就住在学校后面山上。我每次操场散步,抬头可见树木葱茏中一座若隐若现的小木屋,那就是他的家。我很奇怪,从学校到他家,直线距离不过三百米,他却寄住学校不回家。一个周末。我邀了几个孩子上后山想去他家看看,没想到山路弯弯,陡峭难攀。有学生告诉我,可抄小路去,不过要拉住上面垂下的绳索,爬过一座悬崖。因有人经常攀爬,崖面上土石松滑,我尝试了多次才成功。“他每次都抄近路回家吧,这也太不安全了!”想到这,我至今仍心有余悸。好在如今上他家的路已经修好,山上又新修了三栋毛坯房,房子还未装修,不能入住。上个月我再次上后山,巧遇他参军十二年复员回家的叔叔,“这条路我们修了整整一年,耗资三十多万。”他叔叔告诉我。山里人离不开生他们养他们的大山,愿倾其所有,用一生守候。

如今,“三区”教育面临诸多矛盾和困难,天子山小学的境况也大不如前。四年前,学校尚有117名学生,现在,却只剩70个孩子。作为一名支教老师,我深知重任在肩,也明白自己像路边一朵野花微不足道,但就算是野花,我也要努力绽放。

来不及欣赏美景便匆匆投入工作,六年级语文、道法和书法教学,对我来说都是全新的挑战。我做的第一件事是让孩子们从阅读开始,每天利用中午和晚自习前半小时进行阅读,我也会陪伴他们阅读,以身垂范。一个学年即将结束,同学们读完了《青铜葵花》《童年》《三国演义》《雾都孤儿》《水浒传》《鲁滨逊漂流记》等中外名篇。我希望这些孩子能成为真正的阅读者,不仅博学睿智,而且儒雅高贵。

虽不是班主任,但我每天都会早起,和学生一起出早操。会利用课余时间和他们游戏、谈心。还有什么比孩子们快乐更重要的呢?让孩子们心中种下快乐的种子,从小就有诗和远方,这应该是一位老师毕生的追求吧。

于是你会看到:课前我和孩子们开心嘶吼,也深情吟唱,我们还把学过的古诗词改编成歌谣来说唱;天冷的时候,我们变换节奏一起“幸福拍手”;作文课上,我和孩子们一起写下儿时的回忆;口语交际课上我们一块玩演讲,一起举行辩论赛……记得那天上《京剧趣谈》,我给同学们唱了一小段京戏,有一位学生脱口赞道:“老师,你可以去做演员了!”当阵阵掌声响起时,他们是快乐幸福的,而我,又何尝不是!

在校的每个晚上,完成了一天的学习任务,便有学生带着课外书飘进我的办公室,继续他们白天的阅读。抬头望向窗外,大山已隐没在茫茫黑暗中沉沉睡去。小镇街道两旁悬挂的红灯笼,泛着幽幽微光半梦半醒。唯有这间不太宽敞的办公室,仍有一束亮光,我和我的孩子们,正朝向光亮的方向,去追。

五、老校长,大山的守护者

老校长姓熊,叫他老校长,一是因为他的年龄,二是源于他的资历。

老校长身材高大,腰板挺直,目光自带威严又不乏温和。我两次来天子山,都是老校长亲自到武陵源教委大院接的我。第一次是2017年9月,他年满五十五,第二次是去年9月,他已临近退休。

“老师们,起床,吃早餐啦!”来天子山的第一个清晨,忽听老校长宿舍楼前叫大家吃早餐,思绪瞬间穿越到儿时,那时,母亲就这样扯着嗓门喊我们姐弟仨吃饭,温暖感动不经意就弥漫全身。以后节假日,只要老师们在学校,校长都会用这种传统朴素的方式叫大家起床吃早餐。同事们都很怕老校长,说他是“行走的摄像头”,无论哪个时间节点,都知道你在哪,在干嘛。我不怕,觉得他更像邻家大哥,宽厚仁爱,值得信赖。

老校长写得一笔好字,行笔迅捷,用笔遒劲有力,线条变化明显,跌宕有致。老校长的字,是他数十年兢兢业业,努力工作的见证,也让那些习惯了敲键盘,提笔写字便“凤舞龙飞”的老师们羞愧不已。老校长是老资历,但每次发言稿他都会亲自写,态度认真,令人肃然起敬。他发言,总是情绪饱满,有极强的感染力,即使普通话并不纯正,仍Hold得住全场。学校刘美华老师告诉我,前年老校长参加张家界市“最美校长”评选,其发言多次淹没在如雷的掌声中。“言为心声”,一位平凡的乡村校长,用他大半生执着坚守,感动着每一位听众。

老校长不习惯用电脑。记得2017年下学期期末考试,阅完卷,老校长拿着登分册,给各年级各学科每个学生登完分,然后拿出一把算盘,算所有年级科目优秀率及格率。我看着校长大笑不止,他这波原始操作,我至少二十年未见。得亏学生少,不然这算盘怕是要扒到猴年马月呢!不过去年期末,校长已扔掉算盘,改用手机计算器算成绩了。

老校长待人热情友善,对支教老师更是关爱有加。熏制腊肉堪称土家人招牌美食,是土家人舌尖上的乡愁。天子山家家户户都有熏制腊肉的火房,我们学校原来也有(现已改建为教师食堂)。四年前的冬天,我跟风买了几十斤肉,是校长亲自为我腌制挂上梁熏制的。寒假我离开学校回常德,他爬上人字梯为我一块块取下时,不小心从梯上摔下来。回家后我一直担心老校长,可每次问及,他都说不碍事。后来回到学校,校长夫人告诉我,他摔坏了腿,疼了一假期。

老校长性格豪爽。听说特能喝,年轻时曾与人痛饮三十七杯,这杯有多大我不知道,但这数字已经让人闻而生畏。他能喝却不贪杯,我只见老校长喝过两次酒,一次是我们学校领导来天子山看望我,为尽地主之谊。另一次是他带天子山小学老师到我们常德市第十七中学交流学习,为回敬主人盛情。酒后的校长说话很有分寸,不乱发言语,却更显土家人的热情淳朴,厚道善良。

酒是土家人相互联系,交流感情的物质载体。在我的意识里,一个与酒有情结的民族,一定是英雄的民族,一个有酒品酒德的人,一定是英雄之辈。

可英雄也有迟暮之时。今年开学,老校长要退休了,欢送会上,他的发言不再声音洪亮、语言流畅,短短三句话,他用了十几分钟时间,几度哽咽,泣不成声。我不敢抬眼看他的脸,怕更添他的难过,也怕自己伤感。从参加工作到退休,整整四十年,老校长一直坚守在天子山,他也是我见到的唯一一位在任上退休的校长。

学校宿舍楼前有两株桂花树,是校长二十年前亲手种下的。如今,老校长已离开了学校,唯有这两株桂花树,静静伫立在那里,待金秋十月,悄然绽放,满园馨香。

“找你百年,寻你千年,你凝聚成了这天子山。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诉不尽我对你的思念……”天子山,向王天子的山寨;天子山,我生命中的第二故乡!

责编:宁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