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耀 实习生 肖睿洋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2-08-29 13:10:21
“东门”样板
——知行合一的乡村振兴奇迹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李文耀 实习生 肖睿洋
【名片】
东门村位于浏阳市沙市镇西南部,从负债近1200万元的深度贫困村蜕变而来,成为拥有固定资产5000万元、2021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223万元的富裕村,近三年先后获评中组部、农业农村部实用人才培训基地、农业农村部“耕耘者”乡村振兴培训基地、湖南省美丽乡村示范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国家森林乡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等荣誉称号,东门村打造了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东门样板”。
【正文】
驾车前往浏阳市远近闻名的东门村,这里乡村道路平整,房屋错落有致,空气清新富氧,村容村貌良好。
进入东门村党群服务中心,气派而富有古韵的办公楼在青山绿树的映衬下显得别样雅致,而办公楼对面建有一面“长城”,醒目的大红字体写着“打造中国最美乡村,我们在路上”。
从负债近1200万元的深度贫困村蜕变,成为拥有固定资产5000万元的富裕村,2021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223万元,东门村通过党建兴村、产业强村、善治安村打造了思想与实干并举的集体经济示范阵地,是名副其实的“东门样板”。
党建兴村,“火车头”引领前行
乡村振兴如何实现?党建领航是关键。东门村抢抓党中央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机遇,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远景发展规划,明确了“聚贤引才、因地育才、以才生财”的目标规划。“火车要想跑的快,还得车头好好带!”在发展的“火车头”——村支书张建辉的带领下,村支两委发挥党建引领示范作用,东门村顺利驶向壮大集体经济的轨道。
一直以来,东门村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党总支落实“党建聚合力”工程的首要任务,以村级换届选举为契机,“选优配强”村级班子,平衡年轻党员比例,不断提升各支部的工作活力,开展党员分类管理、设岗定责、党建观摩等活动,鼓励党员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中走在前列,发挥“火车头”的引领作用。
光有车头并不行,车身也要跟着行。为保证党员发展“不脱轨”“不掉队”,东门村先后邀请18位专家来村部讲授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知识,带领党员前往茶亭铺、金井、卢塘等示范村进行观摩学习,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断提升党员干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助推村级建设。
“我们当村干部的,就是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敢为人先,村支两委要勇于担当,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担任东门村党支部书记20余年的张建辉激动地表示。他生动有趣地分享了自己“白手起家”建设东门村的奋斗故事,阐述了自己重视党员建设和推动人才培养的先进思想,并且展示了思想落实的成果和效益。
“火车头”深知,跑的长远需要“乘务员”的努力和奉献,需要全车的团结和配合。换言之,人才是兴村的关键。针对这一问题,东门村坚持充分发挥党员的示范带动作用,以党性团结群众,着重培养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土专家”、“田秀才”;并坚持“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的准则,吸引一批80后、90后甚至00后的有技术、有能力、懂管理的农业科技人才回乡振兴乡村,在优秀车头的带领下走得更加长远。
产业强村,“绿文章”铺满大地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东门村用先进思想和实际行动践行了这句真理名言。
东门村村域仅6.5平方公里,但耕地面积广阔、森林覆盖率高达80%,依托自然资源禀赋,立足好山好水,东门村走起了“旅游路”、吃上了“生态饭”。通过打造蒿山森林体育文化园,擎起村级特色品牌;通过引进百合种植基地,打造村级美丽名片;以“治厕、治水、治垃圾”为重点,完善主干道路绿化、美丽屋场等基础设施,积极改善人居环境、村容村貌,壮大了村集体经济。
百合花、油茶花、栀子花……“绿文章”离不开花团锦簇。花能引来游客,也能培育产业,“花经济”让东门村美丽起来、富裕起来。
近年来,东门村坚持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融合发展,开展了东门千亩赏花游园、百合种植基地等农旅融合项目。围绕“花经济”,去年11月,东门村与湖南郎坤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签订了百合种植合作协议。流转土地500余亩、建设中的百合花基地,涉及19个系列、595个百合品种,是集赏花、卖花、售果等为一体的“百合博览园”,也是东门产业转型升级、补齐短板的重要产业,将进一步充实东门乡村旅游中的生态研学、休闲观光等项目,预计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50余万元,带动村民就业200余人。
“我们就是瞄准了东门村的良好生态,看好东门村的产业发展前景,决定扎根于此办实事。村集体也非常支持我们的工作,有疑必答、有难必帮、有求必应,给予了我们建设的信心,真正做到了让我们安心办产业,努力带领大家发展致富。”百合花基地负责人肖振杰表示。
事实上,东门村想的早、干得好,思想与实干并举,才有现在的丰硕成果。2007年时,村党总支就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规划——以建村部办公楼为契机,通过土地流转,打破传统农业瓶颈,发展特色农业,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有机融合发展。
2014年,东门村党总支又制定了第二个五年发展规划,以土地合作经营为渠道,以现代休闲农庄为载体,以产业融合发展为方向,依靠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和村集体经济收入,累计投资1200余万元建成完善了嵩山环山游道、月亮湖、叠水瀑布、农耕文化馆、工匠坊、四合院、森林足球场等景点和设施,嵩山森林体育公园综合体日臻完善,掀起了新一轮乡村旅游热潮,集体经济迅速发展壮大。
东门村让“绿文章”铺满大地,先后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湖南省美丽乡村示范村、湖南省特色精品乡村示范村等荣誉,名声远扬。
善治安村,“文明风”沁润人心
“乡村发展要想和谐稳定,需要妥善的治理、文明的氛围。”村支书张建辉鞭辟入里地总结了自己多年的基层工作经验。
2004年的时候,东门村没有一条水泥路,而现在村级公路平整开阔,主干道路基本实现全绿化;从前村民就近掩埋垃圾,垃圾满路跑,而现在建设了垃圾分类分拣站,垃圾分类减量达90%;不仅如此,现在还建设了生活污水处理厂,装建了到户太阳能路灯,美化了沥青路面,完善了美丽屋场,人居环境、村容村貌明显改善。
“以前根本没得搞,又小又穷又破落,村里的人不愿意待,村外的人不愿意来。”生活在东门村60余年的村民张垂德说,“但现在大不一样了,大家的积极性都提高了,讲文明、共富裕,生活蒸蒸日上。”曾经因残疾而一度贫困的张垂德家在村集体的共同富裕下装修焕然一新,妻子也在村中企业找到了工作。
学习先进理念进村,也要传播优秀文化出村。依托良好的乡村振兴基础,秉承“人才振兴助推乡村振兴”理念,自2020年开始,东门村得到相关部门支持,开始承接乡村振兴人才培训,并成为中共中央组织部、农业农村部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长沙市党员教育培训示范基地,挂牌浏阳市东门乡村振兴人才培训学校,是湖南省唯一一家由村级承办的乡村振兴人才培训学校。2021年接待了来自全国各地的20余批次、4000余人次乡村振兴人才培训,培训基地为村集体创收达47万元。
集体兴,文明兴。东门村建设起了长者之家、初心广场、爱心活动中心……为村民提供休闲娱乐健身场所,组织开展各种文艺汇演活动,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成立帮扶协会,发放爱心款50多万,帮助全村范围内因大病、天灾人祸致贫的村民走出困境,重拾参与集体经济建设的信心;全面落实移风易俗,以集体经济作为支撑,关爱“一老一幼”,每季度为村级60岁以上的老人过集体生日,重阳节为老人们发放200—600元不等的慰问金;对考上本科、研究生的学生奖励1000—2000元不等,为在本村就读幼儿园的儿童每学期补助500元,形成了在全村范围内形成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事一律不办的文明新风,
以善治安村,以文明引领释放乡风民风之美,东门村成为其他村落学习的又一典范。
一审:胡什
二审:熊远帆
三审:曹辉
出品/湖南日报社长沙分社 新湖南长沙频道
策划/曹辉
监制/王文隆 周小雷 滕斌
本期撰稿/李文耀 肖睿洋
编辑/胡什
责编:胡什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