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客户端 2022-08-24 18:54:13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冯兵田 李远根
因持续高温无雨,双峰县走马街镇农田灌溉用水出现困难。连日来,该镇党委书记张江龙带领全体镇村干部下沉一线,走田间、访农户,指导群众开展抗旱自救,助力农业减损保产。
岩洞取水
新石门村没有河流绕过。持续的温高水少,村里的池塘早已干涸见底。正当大家为寻找水源绞尽脑汁时,有老人想起在肖家山角有一岩洞,从洞口向里望去,可见涓涓细流。洞口狭窄只容一人侧身钻进。上世纪60年代大旱时,村民从洞内取水抗旱。今年若能将岩洞内的地下水变成灌溉水源,应该能缓解旱情。
8月13日,新石门村支书王冬桂立即向镇党委、政府电话报告自己的想法。镇党委副书记、镇长贺威带人来到村上,和众人一起商量抗旱对策。
下午,王冬桂带人进岩洞内摸清情况,很快拿出方案:先将水截流,然后用沙土袋层层堆垒压严实,造一个小蓄水池,再用水泵将池水抽出来。说干就干,大伙立即分头行动,上县城采购水泵、水管,准备砂石等相关物料。第二日一大早,王冬桂带领4人脚穿雨鞋、戴头灯钻入岩洞,仅凭头灯光线,在漆黑的环境中,争分夺秒地干了起来。
经过5个小时的奋战,至中午一点左右,一座1.5米高的小蓄水池搭建完毕。大伙将水泵运入,接通电源,伴随着马达声,汩汩水流成功流入周边稻田。看见干渴的稻田喝到了“救命水”王冬桂脸上的笑容逐渐绽开。
畅通“生命线”
每逢旱季来临,该镇的种粮户就盼望着峡山塘水库放水“救命”。7月上旬,在巡渠检查中,走马街镇柏溪村干部发现途经该村的水渠因暴雨发生山坡崩塌。泥石流不仅将水渠堵塞,还冲垮了水渠。
该段水渠是峡山塘水库右干渠,是放水至走马街镇、甘棠镇、印塘乡的唯一必经之路。此时已是插双季稻的时节,上万亩禾苗急需引水灌溉。
接到村干部反映后,7月10日开始,镇党委副书记、镇长贺威多次赶到现场,和镇、村干部一起实地查看、讨论解决办法。由于崩坍地周边没有机耕道,小型挖机无法入场,最终只能凭借锄头、二轮车等简单工具,雇请10余个劳力,顶着炎炎烈日,肩挑手推将崩塌的渠道畅通并新砌防护坡。最终,经过12天的紧张作业后,这条关系数个乡镇抗旱的“生命线”顺利打通。7月23日,峡山塘水库放水,哗哗流水顺利奔赴各乡镇农田。
不等不靠
“白天收谷,晚上就背着泵打水,有四五个夜晚没睡了。”8月18日,五里村种粮大户王道根向笔者介绍。
王道根今年种植了700余亩水稻,稻田横跨五里村和新面村。最近一个多月,温高雨少,在地势较高,周边没有水源的单季稻出现了干枯现象。“新面村有20亩单季稻面临减产甚至绝收的风险。”王道根的脸上写满了焦虑。
眼下恰逢单季稻收割,白天,王道根头戴斗笠,顶着烈日,开着收割机为周边村民收割稻谷。晚上,他背着潜水泵、找水源、铺管子、接线路……忙得一夜又一夜无眠。他说:“粮食就是我的命。只要发现哪个水坑里存了点水,我就赶紧守着把水抽到稻田里去。”
在大源村,工人们正在用水泥修复雷公塘的“洞眼”。雷公塘是大源村地势最高的池塘,水域面积有近8亩,蓄水后最深处有近6米。因为底部周边渗漏,无法存水。“趁着当下池塘见底,一次性将池塘的漏水点全部修好。只要雷公塘蓄满水,大源村抵御干旱的能力提升好几倍。”村干部胡冬平介绍。
为有效缓解用水矛盾,大源村在洋潭电排站放水时,每天安排了6名村干部、党员轮流值守各闸口。
不等不靠、主动自救的种粮大户还有很多,他们抢抓有利时机,尽最大努力减小损失,全力恢复粮食生产。
一审:曾玉玺
二审:周俊
三审:熊小平
责编:邹娜妮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