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专家提醒:患者轻度认知损害阶段就要干预

  大众卫生报   2022-09-21 09:00:23

大众卫生报·新湖南客户端 9 21 日讯 (编辑/制作 袁小玉 实习生 高进慧 通讯员 朱佳源)“我家没有痴呆基因”“我一个好好的知识分子,怎么可能得痴呆?!”“我喜欢去咖啡厅思考人生,老年痴呆?不存在的”……许多人或许认为,自己的一生与这个叫阿尔茨海默病的距离遥远,然而,不久前上映的一部主题电影《妈妈》,却给了我们最现实的答案。一个风平浪静的知识分子家庭,母女都曾在高校从教,60出头的女儿照顾着80多岁的母亲,直到一次体检,女儿突然查出患有阿尔茨海默病,打破了家中平静。

阿尔茨海默病,简称AD,俗称老年痴呆,是一种与年龄有关的慢性神经系统的退行性疾病,患者散发型病例占绝大多数,至今病因不明,没有特效药。目前,我国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约1000万人,居全球之首,预计到2050年将突破4000万人。在阿尔茨海默病的强烈攻势下,人人都有可能“被拿下”,而早诊断早治疗尤为关键。

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大众卫生报》、新湖南湘健频道采访老年医学专家,带你一起了解这个离我们并不遥远的疾病。

受访专家

湖南省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 梁力晖


那些症状严重的患者,都是从初期开始的

专家:轻度认知损害阶段就应干预

一个健康老人发展为老年痴呆,一共有3步。从“健康老年人” 到“AD源性轻度认知损害(MCI)” 再到“阿尔茨海默病(AD)” ,这3个阶段是一个连续的疾病过程。初期患者可能只会有一些记忆力的轻度受损,不会影响日常生活,到了晚期,则会出现不想吃饭、终日卧床、与外界没有任何沟通交流的状态,还可能死于并发症。为了将该病死亡风险降到最低,专家认为,在患者轻度认知损害(MCI)阶段就应进行相应干预。

MCI是患者介于正常人群和痴呆患者之间的状态,是重要的可接受早期干预的时期。MCI患者每年约有10%-15%的概率转化为AD,如果能够在MCI阶段中进行干预,有可能减少或防止患者脑细胞的进一步损伤,避免MCI进一步发展为AD。因此,在早期抓住“蛛丝马迹”,提高警惕,尽早做出防护,是预防阿尔茨海默症的重要手段。

然而,由于起病隐匿,且常被认为是自然老化的结果,这一阶段的患者和家属难以自我认定,必须在医院专科得到确诊。如果你发现家里长辈近来记性大不如前,吸收新知识和信息的速度下降,不妨带其到医院做个详细检查。医生通过“三步曲”判断患者的痴呆程度再给予相应治疗。

首先,给患者做神经心理学检查,并询问患者本人和家属,全面考察患者记忆、人格、行为的改变;其次,以下5个方面至少满足2个认知域的损害,来综合考察患者是否符合AD痴呆的诊断标准:学习和记忆能力、语言能力、推理判断能力、处理复杂事务能力、视觉空间功能。最后,就是下诊断,判断患者是很可能的痴呆、可能的痴呆或者是其他类型痴呆。此外,医生还会借助CT、核磁共振、随访等辅助检查手段帮助确诊。

中国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诊疗现状调研报告(2021)》显示,近六成患者在出现症状后才首次就诊。若能识别早期的一些身体表现,尽早就医,还是对疾病治疗有所帮助,值得注意的是,待疾病发展到中度时,患者改善起来将更加困难。

痴呆早期的轻度患者,有哪些身体表现?

不记得最近的事情  轻度表现患者有记忆障碍,近期的记忆力减退。你问他,昨天早上吃的什么东西他不记得了,或者前天他人在哪里做了什么事,他也不记得了,但是二三十年前的事他会记得很清楚,这是它的特点,然后逐步随着病情的加重,再到远期记忆的减退。

无法辨别深浅大小  有部分患者会出现视空间的障碍,可能对深浅大小不能辨别。

出现人格变化  以前很好交往的外向的一个人,他就不太说话,在家里不出去,或者他以前年轻的时候是“社牛”,有了病以后他好像变成“社恐”一样,非常封闭,再就是有多疑、暴怒,经常我们老人家说他家里哪个儿子偷他的钱,或者说哪个要害他了,这种情况都非常常见。

如果记忆障碍进一步加重,已掌握的知识和技巧出现明显的衰退,他以前会做的事情现在都不会做了,包括言语重复、计算力下降,还有明显的视空间障碍,还有就是失语、失用、失认。还有一部分可能出现间歇性的癫痫发作,常有明显的行为精神的异常。如果到了这个时候,基本上不是学医的,他也能够看得出来, 治疗效果不好

药物 + 非药物 + 个性化

阿尔兹海默病 应注重综合治疗

治疗原则  国家卫健委发布的《阿尔茨海默病的诊疗规范(2020年版)》明确介绍了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原则:①尽早诊断,及时治疗,终身管理;②现有的抗阿尔茨海默病药物虽不能逆转疾病,但可以延缓进展,应尽可能坚持长期治疗;③针对痴呆伴发的精神行为症状,非药物干预为首选,抗痴呆治疗是基本,必要时可使用精神药物,但应定期评估疗效和副作用,避免长期使用;④对照料者的健康教育、心理支持及实际帮助,可改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药物治疗

改善认知的药物

胆碱酯酶抑制剂,多奈哌齐是最经典的,进口的叫安理申,患者基本上是5毫克每天。使用期间定期查心电图,以防出现严重的心动过缓。

谷氨酸受体拮抗剂,如美金刚,美金刚以也可以跟安理申(多奈哌齐)联用。对肾功能有损害的患者,美金刚的剂量可能要减少一点。

针对精神行为症状的药物治疗

抗精神病药  根据“从小剂量起始,根据治疗反应以及不良反应缓慢增量,症状控制后缓慢减量至停药”这个原则,像我们用奥氮平和喹硫平是用得很多的。

抗抑郁药  主要是治疗抑郁或者是焦虑,这种患者我们适当可以用点抗抑郁和焦虑的药,最常见的用得最多的曲唑酮。

心境稳定剂  那种冲动、狂躁比较厉害的患者,有所谓的激越行为,这时就需要使用比较厉害的镇静的药物,常用药物有丙戊酸钠。

非药物治疗

作为药物治疗的有效补充,非药物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改善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同时有助于减少焦虑、抑郁的情绪。主要包括认知干预、音乐疗法、运动治疗、怀旧疗法、园艺疗法等。

非药物的干预要提到很重要的一个高度,包括环境治疗很重要,包括一些人他喜欢干什么,喜欢听歌,喜欢做什么,就顺着他来舒缓治疗。

个性化

每个患者,虽然他最终表现出来的症状行为是一样的,但是他可能发病的经历、他的人生经历、文化程度不一样,家庭环境不一样,个体化就是要针对他的情况来制定治疗方案。

今年,阿尔茨海默病月主题是“知彼知己早防早智——携手向未来”,阿尔茨海默症的防护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参与,让我们一同努力,早防早智,让更多的老人健康、幸福地老去。

一审:袁小玉

二审:鲁  红

三审:涂新山


责编:袁小玉

来源:大众卫生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