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2-09-30 06:34:14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帙恒
通讯员 龚颖
“要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发挥领军人才作用,加强创新团队建设,完善成果转化和激励机制,保护好调动好科技创新人才积极性。”这是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的殷殷嘱托。
2021年9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南牢记殷殷嘱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和对湖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着力打造国家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湖南提供坚强人才支撑。
明方向,强化党管人才“引领力”
办好湖南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庆伟强调,要努力使湖南成为人才集聚之地、人才辈出之地、人才向往之地、创新活力迸发之地。
2022年2月,省委人才工作会议向全省发出坚定不移实施新时代人才强省战略的动员令,鲜明提出打造“一中心一高地五区”的目标和路径,即打造国家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打造一流创新人才汇集区、产才融合发展样板区、人才综合政策改革先行区、人才自主培养引领区、人才生态最优区。制定出台关于深入推进新时代人才强省战略奋力打造国家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实施意见,明确人才发展战略目标、战略布局和30条任务举措,为新时代全省人才工作描绘了宏伟蓝图,彰显了高度的政治自觉和使命担当。
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召开后,省委调整设立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省委书记任组长,3位省委常委和分管教育、科技的副省长任副组长,调整后29个部门作为成员单位,纳入人才工作的“总盘子”。
“一把手”抓“第一资源”成为各级党委共识。2021年,建立并首次实施党委(党组)书记抓人才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制度,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用人单位发挥主体作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党管人才工作格局日益完善。
吹响人才“冲锋令”,各级领导干部既挂帅又出征。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吴桂英率团赴京,48小时内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签署全面合作协议。株洲市委书记曹慧泉定期与各界人才共赴“早餐会”,在头脑风暴中畅所欲言。湘潭市委书记刘志仁写给在潭大学毕业生一封信,诚意满满迅速“出圈”……
越来越多的英才汇聚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湖南的伟大事业中来。目前,全省人才总量超过780万人,拥有在湘两院院士93人,其中近10年入选院士21人,入选国家和省级重大人才计划专家分别逾3000人和4000人,均居中部地区前列,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总量突破万亿元,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0%。
促发展,培育产才融合“协同力”
在位于长沙经开区的铁建重工生产车间里,上海交大博士刘郡正忙碌着。这名“90后”刚入职就有机会担纲重要研发工作,得益于公司“揭榜挂帅”机制。
一流平台需要一流人才,一流平台成就一流人才。锚定“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湖南持续推进“芙蓉计划”:
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湖南紧盯打造轨道交通、工程机械、中小航空发动机及航空航天装备三大世界级产业集群,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3个国家级产业集群,实施“一链一才”产业人才计划,“十三五”期间引进高精尖缺人才数千名。技能人才是制造业发展的基础支撑,截至2020年底,全省拥有技能人才近500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150余万人。
攀登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湖南加强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的顶层设计和体系化布局,量身定制“十大支持措施”推动产才深度融合,以岳麓山实验室、湘江实验室、芙蓉实验室、岳麓山工业创新中心(实验室)等平台为牵引,让各类人才在湖湘大地协同发展。青年人才是创新发展的生力军。以省级人才计划“芙蓉计划”为抓手,紧紧围绕“3+3+2”产业集群打造、创新型省份建设、乡村振兴等全省重大战略引进培养青年科技人才,一批批“小荷尖尖”成长为打造科技创新高地的中坚力量。
建设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截至今年7月底,湖南自贸试验区形成第一批制度创新成果47项,其中全国首创成果23项,并在全国率先推动跨境电商人才培训评价体系建设,有效推动数字经济背景下新兴产业与新兴职业协同发展。
破藩篱,释放制度改革“驱动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南不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用权力“减法”换来事业高质量发展“乘法”,通过下放职称评审权,让人才穿上“合脚鞋”,人才活力在湖湘大地竞相迸发。
围绕放权松绑减负搞活,《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通过一揽子改革措施,建立多元化人才评价机制。在全国率先出台的《促进人才向基层流动实施方案》,从基层人才培养、管理、评价、待遇等方面,鼓励引导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湖南省畅通职称评审绿色通道实施意见》明确单列基层一线人才职称评审,对基层专业技术人才实行单独分组、单独评审、单独确定通过率。《关于进一步完善省级财政科研经费管理的实施意见》明确进一步扩大科研人员项目经费管理自主权、提高经费用于“人”的比例,精简使用程序。《湖南省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明确强化用人单位评价,临床病案、技术规范、流行病学调查报告等可作为工作业绩代表作参加评审……
打破一切束缚人才发展的藩篱,相关部门围绕湘绣、黑茶、陶瓷、烟花爆竹等地方传统特色产业转型升级,不定期组织开展人才职称专场评审;在生产领域一线岗位,从事技术技能工作的高技能人才符合评审条件的,可直接对应申报参评(参考)高、中、初级职称;设立青年博士后科研人员无限制参评通道,其在站期间的业绩成果可作为职称评审的重要依据……
在全国首场网络文学专业职称专场评审结果公布后,湖南省网络作家协会主席余艳激动地说:“湖南首开先河组织这场评审,不仅回应了长期以来网络作家缺乏身份认同感的呼声,更让圈内外各界人才深刻地感受到湖南敢为人先的精神和魄力。”
强保障,打造敬才爱才“生态力”
8月30日,“国字号”殊荣花落省会长沙——长沙市委人才工作局获评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
近年来,长沙持续升级人才政策体系。“网红”长沙不仅是美食美景“打卡地”,更是各类人才心之向往、纷至沓来的聚集地,位列“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全国十强、中部第一。
人才能否留得住,政策、服务、环境因素缺一不可。“成人之美”的湖南,做好人才“管家”、当好人才“服务员”的共识已深入人心。建立省市县三级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制度,38名在职省领导直接联系服务专家87名。
为了让高校毕业生选择湖南、留在湖南、建功湖南,开展“智汇潇湘,鸿雁之约”大学生假期来湘返乡体验交流活动,全国各地19.64万余名在校大学生以青春之名,赴潇湘之约。
畅通各类人才服务绿色通道,近年来,为500多名青年科技领军人才解决子女入学问题,为青年人才在湘安身、安心、安业解决了后顾之忧。
中国科协年会、中国国际轨道交通和装备制造产业博览会等一系列“国字号”“国际号”人才活动落地湖南,200多场“智汇潇湘”本土人才活动品牌持续释放湖南爱才聚才“强磁场”,影响力、吸引力享誉国内外。
一系列“将心比心”的政策措施、保障服务,释放出了天下英才聚湖湘的强烈信号,湖南正以海纳百川的引才胸怀、百花竞放的育才氛围、赤心相待的留才诚意,凝聚起近悦远来的广阔“才气”。
责编:万枝典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