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 2022-09-19 16:57:03
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是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时的殷殷嘱托。在“长沙·非凡十年”新闻发布会上,一系列具体举措成就的一系列亮眼数据,让人看到了长沙的坚定决心、生动实践和前瞻布局。锚定长远,长沙将久久为功。
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完成升级建设后,总算力将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国际先进行列。
基础更牢 国家级战略平台成创新主力军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在科技竞争异常激烈的当下,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长沙深知绝非一朝一夕之功。
为了攀得更高走得更远,基础的夯实显得尤为重要。在新闻发布会上,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郭塨亮出了十年来的成绩单——
一个个国家级战略平台支撑有力。湘江新区、自贸试验区长沙片区、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等成为长沙科技创新主力军。
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长沙片区)以全省9.3%的园区数量,贡献了全省省级及以上产业园区25.07%的技工贸总收入、24.4%的高新技术产业营业收入、24.28%的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主要经济指标和经济发展质量持续向好,在全省的“领头雁”作用进一步凸显。
一张张科技创新名片闪耀中国大地。天河超级计算机、“鲲龙2000”采矿车、SiC高温高能离子注入机等“大国重器”展现长沙担当;通用64位微处理器、高性能GPU芯片、固态存储控制芯片为信息安全装上“中国芯”;广域电磁勘探装备、全球最长臂架泵车、全球最大吨位履带起重机等重大装备在国家超级工程中大显身手。
国防科技大学研制的“天河”系列超级计算机改写了超级计算的世界格局,使我国成为引领世界超级计算机研制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大气海洋环境、天文地球物理、新材料新能源、工业装备制造等应用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大大提升了综合国力和国家科技竞争力。
一批批科技创新人才扎根星城大地。无论是面向产业重点培育领军型将才,还是着眼未来发展支持青年英才,长沙以“头雁效应”激发“雁群活力”,218名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在高新技术和重点产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119名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实现多项0到1的突破;100多名工业科技特派员帮助企业破解技术难题,500多名农业特派员以科技赋能乡村振兴。
中南智能装备有限公司董事长、长沙市优秀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杨漾每天忙并快乐着,带领团队研发中国自己的智造机器人,多项技术打破了被国外长期垄断的局面,创造了行业多个第一,先后承担多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丰硕的成果源自不断增加的科技投入和持续优化的创新生态。近十年,市科技发展专项资金累计超40亿元,争取国家、省级科技资金共计600余亿元;市财政科学技术支出达68.79亿元,十年增长三倍。创新治理科学化,成立市委书记任主任的市委科技创新委员会,创新链、产业链结合更加紧密……长沙的政策叠加效应正在持续释放。
动力更强 十大科技创新标志性项目全新布局
建设“高地”必须有“高峰”。长沙坚持高位谋划、高标部署、高效推动,在市第十四次党代会中提出了建设“十大重大科技创新标志性项目”。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要以重大科创项目为牵引,全面推进科技创新实力整体跃升”。
为何说十大重大科技创新标志性项目“高”?这从湖南全力推进、长沙积极参与的四大实验室可见一斑,它们是岳麓山实验室、岳麓山工业创新中心、湘江实验室、芙蓉实验室,均对标国家实验室,瞄准世界一流,培育种业、工业“五基”、先进计算与人工智能、精准医学领域的战略科技力量。
有人曾形象地将它们做了形容:“一条‘湘江’奔向智能未来,一朵‘芙蓉’绽放‘芙蓉国’,两座‘岳麓山’承载种业、工业创新希望。”目前,四大实验室三个已完成揭牌,建设正全面推进中。
十个重大科技创新标志性项目从2020年开始部署,根据“强省会”战略部署,目前已扩充到17个,其中省级项目7个、市级项目10个。
除了四大实验室,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战略性稀有金属矿产高效开发与精深加工、先进运载装备与材料、人工智能等四家技术创新中心也有了新进展。其中,旨在突破共性技术和重大瓶颈、支撑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向中高端迈进的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已经完成揭牌。
两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中的大飞机地面动力学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基本完成土建工程,启动试验设备安装调试。湖南飞机起降系统技术研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瑛杰介绍,项目年底将实现整体竣工,明年3月申请国家验收。而研究极端环境下高可靠、高品质供电的极端环境电能变换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正选址建设深海电能变换仿真实验平台。
计算与数字经济研究院、汽车创新研究院、半导体技术与应用创新研究院、现代食品创新研究院、长沙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工业技术研究院、新能源创新研究院以及湖南先进技术研究院等七家新型研发机构,6家已完成组建,1家正完善建设方案。从十年历史发展来看,长沙的新型研发机构多点布局,形成了包括创新研究院、工业技术研究院、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在内的新型研发机构体系,累计建成47家新型研发机构。
“下阶段,我们将依托‘四大实验室’,力争实现国家实验室破零,依托两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力争大科学装置破零。同时力争2023年17个科技创新标志性项目基本建成。”郭塨介绍。
可以预见,这些项目将成为筑就科技创新高地“四梁八柱”的核心竞争力。
超大直径盾构机等一批“大国重器”展现长沙担当,图为铁建重工技术工人正在检查盾构机部件。
产业更“新” 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突破万亿
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长沙从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梯队、坚持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科技金融赋能产业发展等多方面发力,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梯队,不断壮大高新技术企业集群。同时牢牢把握“四个80%”的导向,实现全社会研发投入近80%来自企业、市科技计划项目80%由企业承担、技术合同成交额80%以上由企业贡献、市级创新平台80%在企业布局。
成效如今看得见。围绕“1+2+N”先进制造业,紧盯薄弱环节和重大需求,在新材料、工程机械、智能手术机器人、图形处理芯片等方面攻克了400多项产业共性技术难题,有力地支撑了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
在这些关键技术中,由湖南汇思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承担的“硅基量子点激光器”是代表之一。作为湖南省十大技术攻关项目,汇思光电将硅光与量子点激光器结合以寻求硅基光电集成技术突破,从而解决目前全球性硅基光源的难题,有利于核心技术实现自主可控,促进我国集成光电子芯片技术“换道超车”。
“目前已完成投资2734万元,科研攻关取得重大突破。研发的第一代量子点激光器填补了国内产业空白,首款研发样品实现从长沙销往武汉光谷,市场认可度高。同时与国内光芯片龙头企业共同研发完成全球首例量子点激光器硅光模块样品制作,为推进硅基量子点激光器的实用化和产业化奠定了坚实基础。”汇思光电副总经理饶志治介绍。
十年来,长沙高新技术企业量质双升,尤其是近年来,高企数量连续保持年增长26%以上,目前达到5218家,占全省的47.2%。特别是收入上亿规模的高企数量有850余家,2亿元的有50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上市企业数量和总市值均位居中部地区15个新一线城市之首。
十年来,高新技术总产值迅猛增长。2021年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突破1.2万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突破3821亿元,近五年平均增幅超过14%。高新技术企业营收与规上工业企业营收之比在103个国家创新型城市中排名第二。
十年来,多个产业领跑全国。长沙是仅次于美国伊利诺伊州、日本东京的世界第三大工程机械产业集聚地。长沙已在全国率先构建了长城“PK”、华为“鲲鹏”协同发展的“两芯一生态”体系。形成了工程机械不断做大做强,软件业重新出发,人工智能、先进计算、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新材料方兴未艾,航空航天、北斗产业抢先冲刺的良好局面。
“接下来,我们将瞄准北斗导航、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未来新兴产业,大力培育创新主体、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化科技金融服务,力争到2026年,实现高新技术企业900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35%,努力闯出科技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长沙路径。”郭塨展望道。
根据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规划,长沙在未来将深入实施高水平科技创新载体建设、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科技成果高效转化、科技人才领跑、创新生态优化等六大行动,为深入实施“强省会”战略、建设现代化新长沙提供重要支撑和强大引擎。
“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工程研究人员正在查看系统运行情况。
从示范到标杆
长沙知识产权十年蝶变为科技创新高地建设插上隐形翅膀
长沙晚报9月16日讯(全媒体记者 徐运源)从跻身首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到成为国家营商环境评价知识产权指标标杆城市,十年来,长沙知识产权实现了从示范到标杆的蝶变。16日,长沙市知识产权局党组书记、局长侯向宇用翔实的数据回答记者提问时说,党的十八大以来,长沙把知识产权作为创新发展的核心要素,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为科技创新高地建设注入了强大动力。
作为全国唯一集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运营服务体系建设等6项创新任务于一体的城市,长沙聚焦为科技创新主体提供有力保障,构建了“1+N”知识产权保护机制。设立了知识产权局并作为市政府工作部门,又先后成立了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法庭、检察局、犯罪侦查支队、仲裁院、人民调解委员会、保护协会等专业保护机构,成为全国知识产权保护机构最为健全的城市。
同时聚焦为科技创新主体提供动力支撑,构建了产业、平台、资本“三位一体”知识产权运营模式,累计获得中国专利金奖13项,有力支撑了工程机械等产业集群发展。率先全国出台驻长高校知识产权就地转化若干措施,推动465件高校专利在长转化,转化金额超过24亿元。积极拓展企业融资渠道,推动知识产权证券化试点在湘江新区落地,助力中小微企业直接融资。长沙在全国首批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城市绩效评估中排名第一。
聚焦为科技创新主体营造良好生态,构建了全国一流知识产权营商环境。率先启动非特区城市全领域地方知识产权立法。突出知识产权快速审查、快速确权、快速维权,发明专利授权由平均22个月缩短到最快28天。
下一阶段,长沙将全面建设知识产权强市,着力在高质量创造、高标准保护、高效益运用、高效能管理、高水平服务上实现新突破,为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提供强力支撑。
近年来,岳麓山大学科技城坚持以科技成果转化为主责,科创氛围日益浓厚。
打造核心科创引擎
岳麓山大学科技城五年内将培育打造5个国家级创新平台
长沙晚报9月16日讯(全媒体记者 徐运源)从2017年到如今,岳麓山大学科技城自成立以来就以科技成果转化为主责,以服务高校院所和科创主体、科创项目为主业。“科创平台影响力持续增强、科技成果转化力持续攀升、双创环境吸引力持续提高。”16日,岳麓山大学科技城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罗予武用“三个力”总结成效。
五年多来,岳麓山大学科技城新增市级及以上重点科技创新平台53个;中南大学、湖南大学的成果省内转化率明显提升,初步扭转了“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局面;落地湖南大学半导体研究院,新型研发机构形成了1家省级备案、3家省级培育、7家孵化的梯度建设格局;“一校一基地”项目转化承载空间投入运营;打造了“红枫计划”和“麓山杯”的双创品牌,投入5000万元做实双创基金,有力地支持了早期科技项目的孵化转化……
作为打造科技创新高地的重大战略平台,下一步,大科城将抢抓优化湘江新区管理体制的历史机遇,在攀登高峰的进程中,致力打造具有辐射力、引领力、竞争力、影响力的核心科创引擎。具体将从五方面着力——
打造硬核科研平台。到2026年,力争培育和打造5个以上国家级创新平台,培育新型研发机构50个以上,新建工研院、中试基地10个以上,为推进长沙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提供关键支撑。
攻克关键核心技术。聚焦工程机械、轨道交通、中小航空发动机和新材料等重点产业集群,到2026年,攻克“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15项以上。
增强创新主体能级。到2026年,力争培育龙头上市企业、独角兽企业5家以上,孵化高新技术企业400家以上。
构建最优创新生态。聚焦打造最强金融链,构建集种子、天使、VC、风补、担保等于一体的科创基金体系,引导形成超100亿元基金规模。
做强岳麓山科创品牌。在全面加强岳麓山科创品牌硬核内容建设的同时,建议推动建设岳麓山科技博物馆,使之成为科技体验区和科技实践基地。
责编:杨柳彬
来源:长沙晚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