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新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2-09-19 17:10:09
科教新报·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李靖宇 匡顺华 记者 谢扬烁)他是无数教师中的一员,在乡村教育这片土地上,已经耕耘了二十七个春秋。虽然没有惊心动魄的业绩,也没有华丽炫目的光环,但那三尺讲台和一面黑板就是他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舞台。
他叫曹和平,耒阳市南阳镇盐沙中学校长,多次被评为耒阳市师德标兵、优秀党员、骨干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2018年获评衡阳市优秀乡村教师,2021年获评衡阳市优秀教育工作者,2022被评为湖南省优秀教师。
三尺讲台守初心
1995年,他从耒阳师范学院毕业,作为优秀毕业生之一,他放弃了改行,选择了教师;放弃了进城,选择了农村,回报家乡。从教的第一个单位是一所偏僻小学,当时不通车,上下班得步行几个小时。学校没有合适的水源,饮用水必须每天去邻近的村子里挑来,最近的村子也有两里多地,因为要为班上的学生供水,他每天至少要挑三趟。
艰苦的环境从来都没有动摇他扎根农村、忠诚教育的初心,有人劝他改行,他却说:“成为老师是我从小的一个梦想,如果这一辈子只能干好一件事的话,对于我来说就是搞教育。”2003年民办教育兴起,多个学校托熟人来高薪聘请他,一律被他婉言谢绝,“城里不缺优秀的老师,农村的孩子们离不开我,我也离不开乡村这片土地啊。”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二十七年来他从未离开过农村教育,是啊,他早已把乡村锚定为毕生事业的依托和最终归宿。
涓涓细流润嫩苗
农村的孩子淳朴可爱,把他们培养成一个个听话的“乖孩子”不难,怎样让孩子们成为一个将来对家庭、农村、社会、国家有用的人呢?这是他一直思考和实践探索的教育问题之一。
他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地倾注关爱,包容所有学生包括那些有这样那样“缺点”的孩子,扛着“成绩”“质量”的重压,沉下心来搞教育“试验”。他经常精心设计和组织学生群体活动或展示活动,鼓励每个孩子踊跃参与,及时给予肯定评价,积极上心地长时间关注他们的后续行动。在孩子们的学习生活得到丰富的背后,其实有他的核心教育目标——让孩子们个性化发展。学生们更适应和享受这种轻松的学习方式,在活动中他们找到了各自的“兴趣点”,而对自己有了信心,对未来有了憧憬,对教师有了亲切感,对学校有了归属感。
曹和平经常向学生推荐优秀的文章,开阔孩子们的视野,也藉由名人的言行引领,帮助孩子们进行思想的净化升华。他尊重学生,耐心地用孩子们能接受的方式和语言来提醒、引导他们。在教学中他积极构建“沉浸——体验——反思”的学习模式,学生们享受在有所感、有所悟、常反思的教育环境中不断地得到提升进步。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不停高涨,对知识理解深入透彻,核心素养由初具到稳固,他任教的道德与法治经常在片区和全市取得不错成绩,2019年他任教的八年级道德与法治在全市统测中位居片区第一、全市第十,远超耒阳市平均水平。
辛勤耕耘吐芳华
对学生,曹和平坚持“一个也不能少”。他常说:“一个班级、一所学校,不管是什么原因,当学生辍学频频发生时,那你的教育、管理就一定出了问题。”控辍他是从预防着手的,他要求自己和同事,密切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把握春节、暑假前的关键节点,提前对有厌学、弃学苗头的学生进行心理疏导,进行有效家访,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他经常为贫困学生垫付费用,防范学生流失。一路走来,他劝返过200多名辍学的农村孩子。
此外,曹和平经常拿出资金来帮扶重点贫困的学生,他特别关注“四类贫困生”“留守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担任校长期间,他主动联系地方乡贤和校友,邀请他们进校捐款捐物或联合家访的方式,对孩子们进行相应的帮扶。
负责教学教研管理工作后,曹和平特别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实施分类推动策略,对老教师“逼一下,推一把”,对青年教师“带三年,送一程”,对中青年教师“共愿景,同奋斗”,让老教师发光、新教师蓄力、骨干教师发热发力,让他们在各自岗位、各自专业上发力成长。在他的帮助下,多人在职称、职务、学生指导、教育科研方面成为领军人物,这些可喜的变化背后都有他繁忙的身影。
倾情引领铸师魂
盐沙中学原是耒阳市最薄弱的学校之一,在曹和平的积极引领下,一大批同事以他为榜样向他看齐,为学生、教师、学校发展务实奉献,取得了丰硕成果。2016年到2019年三年时间,他扎实、创新地工作,在教育教学质量上打了“翻身仗”,荣获耒阳市教育教学质量进步单位;2020年巩固成果,再获耒阳市教育教学质量先进单位。
对曹和平来说,当一名乡村教师既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人生理想,是一个需要以整个生命去拥抱的伟大事业。柏拉图说过:“有理想在的地方,地狱就是天堂;有希望在的地方,痛苦也成欢乐。”如今,乡村的办学环境正在不断改善,乡村的孩子们也打开梦想的翅膀飞向四面八方,他早已“桃李遍天下”。艰苦的环境因他秉持的理想而美好,而工作的劳累委屈也因乡村有了未来的希望而甘之若饴。
痴迷乡村教育二十七年,曹和平用亲身的经历,感人至深的敬业精神和无私无畏的教育情怀,践行党的宗旨,与时俱进、诲人不倦,让人生追求和历史使命融合在热血的华年中,绽放出炽热光芒,在乡村教育事业的长卷留下了一个个美丽的印记。
责编:谢扬烁
来源:科教新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