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象局微信公众号 2022-10-03 08:10:16
今年夏季以来
本应处于雨季的长江流域
遭遇了多年不遇的极端干旱
据统计
长江中下游多地持续干旱已超过70天
截至10月1日
中央气象台
继续发布气象干旱橙色预警
安徽、江西、湖南、湖北等部分地区
存在中度至重度气象干旱
在这里要科普一下
气象干旱不等于农业干旱
气象干旱是一种气象环境异常
是指某时段
由于蒸发量和降水量的收支不平衡
水分支出大于水分收入
而造成的水分短缺现象
农业干旱是指农业生长季内
因长期无雨造成土壤缺水
农作物生长发育受抑
导致明显减产
甚至无收的现象
当前
长江中下游江段及鄱阳湖
洞庭湖水位均为历史同期最低
湖南累计断流河长超1000公里
鄱阳湖跌破8米极枯水位
……
这些地区目前旱情如何
会产生哪些影响?
气象部门如何应对持续性高温干旱?
解答来了
↓↓↓
本期专家:
江西省气候中心副主任 高级工程师 董保华
湖南省气候中心气候预测首席 谢益军
湖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正研级高级工程师 帅细强
武汉区域气候中心正研级首席 李兰
江西
多地区出现重度及以上气象干旱
2022年卫星遥感监测鄱阳湖水域面积历史同期变化曲线
对此,省农业气象中心聚焦粮食安全气象保障服务,深化与农业农村部门的“六联合”机制,建立农业气象灾害风险预警业务,联合农业农村厅种植业管理处发布水稻高温热害等风险预警9期,通过“江西微农”开展直通式气象服务产品5期,提醒农户做好高温、干旱防御,产品累计阅读量超3.2万人次。
7月1日至9月27日,全省11个设区市均组织开展了人工增雨作业,共有95个作业分队开展抗旱、降温人工增雨作业,累计作业影响面积约23.2万平方千米,累计增加降水量约11亿立方米。
十一期间,全省大部维持重度及以上气象干旱,森林火险气象等级较高,农业干旱将持续并发展。
湖南
累计雨量突破当地历史同期最少纪录
2021年9月22日洞庭湖水体(裸水)监测图(面积1488.56平方千米)
湖北
气温异常偏高 高温极端性强
长江流域湖北段温高雨少,蒸发量大,土壤失墒快
降水显著偏少。7月以来湖北平均降水量199.2毫米,较常年同期(422.5毫米)偏少5.3成,为历史同期第3少。其中8月以来降水量仅46.3毫米,偏少近8成,为历史同期最少,特别是江汉平原东部和鄂东北西部降水量不足10毫米。
气温异常偏高,高温极端性强。7月以来湖北省平均气温28.2℃,较常年同期(26.3℃)异常偏高近2℃,为1961年以来同期第1位;高温极端性强。平均高温日数40.3天,比常年同期(17.9天)偏多22.3天,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多。多地突破历史记录。
湖北省2022年9月29日气象干旱监测图 图/武汉区域气候中心
蒸发量大,土壤失墒快。9月27日20厘米土壤水分监测显示:鄂北岗地、鄂东北大部、江汉平原西部和南部、鄂东南西部地区土壤湿度为40%至50%(中度农业干旱),局地在40%以下(重度农业干旱)。中东大部地区有不同程度失墒表现,其中枣阳、随县、鄂东北东部、鄂东南中部和东部地区土壤湿度降低20%至25%。
截至目前,干旱过程仍在持续,综合强度仍在不断加强。截至9月28日,湖北气象干旱重旱以上范围达88.6%,其中特旱43站,重旱27站。
湖北省2022年7月1日以来干旱逐日演变图 图/武汉区域气候中心
受降水偏少和上游来水减少的影响,湖北省湖库面积缩小。气象卫星遥感监测显示,湖北梁子湖、斧头湖、长湖和洪湖9月水域面积分别较历史同期偏小2.7%、17.6%、2.6%和6.9%。
全省共实施飞机人工增雨作业39架次,累计飞行时长约109.8小时;开展地面作业1062次。
干旱还会持续吗?
预计10月,长江流域上游降水较常年偏多1~2成;长江中下游降水较常年普遍偏少2~5成。长江中下游大部地区气象干旱将进一步发展,出现夏秋连旱可能性大,长江中下游河湖水位继续消退。需做好抗长旱、抗大旱的准备,优化水资源调度,防范夏秋冬连旱对农业生产、森林火险、电力保供以及人民生活等的不利影响。
安徽
雨水稀少 旱情发展
9月19日,长江安庆站水位降至5.64米,降至历史同期最低 图/大皖新闻
旱情发展 气象部门严阵以待
监测显示,6月以来全省降水量98至547毫米,其中江淮大部120至300毫米,较常年偏少4至8成;江南大部190至370毫米,较常年偏少4至6成;沿淮淮北250至500毫米,除皖北局部降水略偏多外,大部分地区较常年偏少1至4成。淮河以南16个市县达重旱,24个特旱。
9月25日安徽省气象干旱监测 图/安徽省气候中心
为缓解旱情,安徽省气象局全力进行人工增雨作业。据统计,6月1日至9月21日,全省16市的89县(区)抓住有利天气条件,共组织实施地面人工增雨作业1055点次,累计增雨量约8.2亿吨。
气象干旱对农业影响如何?
秋粮作物陆续进入开花结实关键期,对高温、干旱较为敏感。
8月以来一季稻陆续抽穗扬花,江淮中南部至沿江地区旱情出现较早,且一直维持或发展,与高温天气叠加影响,无灌溉条件的一季稻结实率下降较为明显;沿淮至江淮北部旱情发展相对较晚,且以轻到中旱为主,高温热害影响总体偏轻。
夏玉米陆续抽雄吐丝,夏大豆处于开花结荚期,持续高温天气不利于旱作物开花结实和干物质积累。但淮北地区大部分时段农田水分供应较为充足,旱情偏轻发生,高温天气的影响总体较小。
此外,青藏高原上空南亚高压异常偏强偏东,在其控制之下,上述地区多盛行下沉气流,导致地面增温,且天空不易成云,使得太阳辐射更容易到达地面,高温频发且强度较强。进入9月以来,虽然南亚高压有所西退,但是副热带高压仍然偏强。
除副高外,盛夏以来孟加拉湾北部对流层低层的反气旋异常环流持续维持,不利于孟加拉湾水汽向东输送进入我国。
面对持续旱情,各部门密切关注、积极应对。水利部滚动预测、预报长江流域旱情,实施长江流域水库群抗旱保供水联合调度专项行动,有针对性地部署抗旱工作。气象部门及时发布干旱预警,进行人工增雨助力缓解旱情,确保农业生产用水。
责编:谭雨欣
来源:中国气象局微信公众号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