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的是高科技——安仁县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系列报道之生产机械化篇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2-11-22 09:07:53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11月22日讯(通讯员 )晚稻收割正酣,数十台大型收割机驶进田间地头,帮助种粮大户抢收。

这里的田间地头属桂阳县,大型收割机却来自百里之外的安仁县。

“当时,他们忙不过来,我们及时送上支援。我们这边大型收割机多呀!”10月14日,说起粮食收割全程机械化,尽管这一幕已经过去半个多月,安仁县承坪乡岩岭村种粮大户李弥贵还是自豪不已。

“守护‘国之大者’,关键要解决怎么种粮的问题。通过高科技种粮、机械化种粮,我们确保了粮食生产稳产和高效。”安仁县委副书记、县长黄力激情而言。

藏粮于技,种粮不愁。

“今年又是一个好年成!”32岁的种粮大户李成如是说。

离安仁县城约3公里的永乐江镇红溪村,一幢三层楼的民居是李成的家,一袋袋新收割的晚稻把一楼的一个个房间堆得满满当当。

今年,李成种植了200亩稻田,全年粮食产量至少110吨。

“现在,上面政策好,买农机有补贴。农机帮大忙,种粮就不愁。”李成说。

和老一辈种粮不同,李成买了旋耕机、插秧机、收割机、无人机等设备,实现从插秧到收割的全程机械化种植,并且成为当地的“多机手”。

李成说,用无人机施肥、喷药,200亩地5个小时就能搞定。忙完自家地里的活,他还能用无人机帮别人做事。

种了一辈子田,李成的母亲谭慢姣感触最多的是脸朝黄土背朝天的辛劳。

“过去,我们种20亩地就算多了,也够累的,全部要靠人工来做。一年下来,经常是忙又忙了,还看不到什么收入。”谭慢姣说。

“农业+机械+科技”,这是安仁县打出的“粮食安全牌”。

安仁县大力推行杂交稻“一粒稻、一棵苗、一蔸禾”的机插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推行机耕、机育、机插、机防、机收全流程机械化生产,有力保障了粮食丰收,降低了种粮成本,调动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种粮大户购置农机,除中省市补贴之外,县财政还进行累加补贴,这样一来,农民买农机的意愿特别强烈,从而保障了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安仁县农机事务中心副主任罗兴华说。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安仁县有抛秧机73台,占全市的91%以上;高速插秧机180台,占全市的45%以上;全县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4.5%以上,其中机耕机械化率98.8%、机收机械化率99.5%,稳居全省先进水平。

水稻田遇见高科技,让种粮户尝到了降本增效的大甜头。

洋际乡新华村种粮大户龙爱文告诉记者,正是因为靠机械化生产,今年,他在去年种粮200亩的基础上扩大种粮面积800余亩。

“你看,像水稻人工插秧,秧苗返青期在15天至28天。通过机械插秧,返青期大幅缩短,秧苗能够快速生长,从而抢抓了农时。”龙爱文说。

罗兴华还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随着水稻机收机械化率的提高,全县水稻机收损耗率由5.7%降至3.4%,相当于每年全县增加粮食产量近6000吨。

“要不是有农机帮忙,哪里能种这么多地喽!”50岁的李弥贵有感而发。

岩岭村是有名的“建筑村”,村里80%的劳动力在外搞建筑,留在家里不是老的就是小的。

李弥贵流转租赁村里的1000多亩耕地种植粮食,实行机耕、机插、机防、机收等生产全流程机械化,解决了粮食生产劳动力缺乏的难题,增加了粮食生产效益。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农业科技,为农业产业和粮食生产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印刷播种机”,这是种粮大户陈晓伟的得意之作。

春耕备耕时节,陈晓伟把水稻种子“打印”在育秧纸上,再平铺到田垄,经过半个月的集中培育,秧苗即可机插。

安仁县联合湖南农大等科研单位,相继创办双季稻亩产超1500公斤试验示范基地、高档优质稻新品种对比展示基地、水稻绿色高产科技攻关试验示范基地,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不断提高粮食种植效率。同时,该县组织全县农业技术骨干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形式多样的技术指导服务。

依托袁隆平院士现代农业示范院士工作站,实施“三一”(三分地养活一个人)粮食高产科技工程,开展超级稻第5期攻关,实现每公顷地产粮16吨、每亩增产100公斤以上。

用高科技种田,安仁县又添“国字号”。2021年,安仁县获批全国第六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

责编:陈跃鹏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