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潮来袭 小心冻伤

  大众卫生报   2022-12-01 10:02:22

这几天寒潮来势汹汹,大风、雨雪悉数而至,让人猝不及防,这种天气也更容易出现冻伤。怎样做好防冻工作呢?冻伤后又该如何正确处理?

什么是冻伤?

低温对人体造成的伤害统称为冷伤。0~10℃的低温对人体局部或全身造成的是冻疮。0℃以下的低温对人体局部或全身造成的急性冷伤性损害便是冻伤。因此,冻疮和冻伤在概念上有所不同,比冻疮更严重的便是冻伤了。

根据局部冻结性冻伤的严重程度分为四度,大家可以根据症状自查:

一度冻伤是伤及了皮肤的浅层。皮肤出现红斑或蓝紫色斑,无水疱产生,7天左右能愈合,且不留瘢痕。

二度冻伤是累及了皮肤的浅层和真皮层。表面形成透明水疱,并伴有红斑、水肿、瘙痒、疼痛等。

三度冻伤是累及了皮肤的浅层、真皮层和皮下组织。红肿、疼痛明显,可出现血性水疱,感觉迟钝或消失,坏死组织脱落后,可见肉芽组织。

四度冻伤是累及了全层皮肤,并累及皮下组织及延伸至以下的其它肌腱、肌肉、骨骼。深部组织出现坏疽,易继发感染,感觉和功能全部丧失,甚至还有可能面临截肢等。

全身性冻伤时,冻伤的人开始可能有寒战、脸色苍白、打哈欠等表现,进而会陷入昏迷、呼吸变慢、心跳减慢、肢体僵硬、血压下降、大小便失禁等,严重可出现呼吸抑制、心跳呼吸骤停,甚至死亡。

冻伤后应如何正确处理?

发生冻伤,不要用雪搓或热水泡等“土方法”治疗,这些方法,反而会增加组织肿胀、感染风险、疼痛感,造成病情反复发作。正确的做法如下。

1.对于轻的局部冻伤者处理  外用冻伤膏涂抹;有破溃,要到医院换药和包扎;若冻伤引起了破溃感染,要口服抗生素,并于患处涂抹含有抗菌药和皮质激素的软膏,或冻伤膏,同时保持冻伤局部温暖和干燥,避免复发。

2.对于严重的冻伤者处理  要及时积极进行救治,尽快脱离导致冻伤的环境。

对于全身性冻伤的患者,要做好全身和局部保暖措施,用温水进行局部快速复温,以40℃~42℃的温水效果为佳,待其体温恢复正常10分钟后,擦干身体,用厚暖被服继续保温,并及时到医院救治。

寒冷天气,怎样防止冻伤?

1. 保暖   要根据气温适当增减衣物,注意保持衣物的干燥;不要把身体部位长期暴露在寒冷环境中;抵抗力低下的人要注意避免出现在寒冷环境中;在户外不要逗留太长的时间,出现异样感觉,要及时回到温暖的地方;准备好保暖贴、保暖手炉等保暖产品。

2. 饮食   选择高热量、高蛋白的食物;适当服用驱寒食品、保健品,改善寒冷体质;儿童可服用增强免疫力的食品;不要在冬天长期节食。

3. 坚持锻炼   坚持规律锻炼,提高身体免疫力;抵抗力低下的老人,在温暖的天气里可适当走动;在寒冷环境中应适当活动,防止久站或久坐。

4. 预防感染   不要用手抓冻伤处;冻伤之后,坚持涂抹药膏;保持患处的清洁卫生。

与冻伤有关的误区

1. 冰雪搓擦可以救治冻伤

户外发生冻伤,如果不能及时送医,最科学的做法是用衣服或身体给患者进行局部保暖,防止冻伤部位坏死。冰雪搓擦不仅不能缓解冻伤,反而会加重冻伤情况,造成冻伤部位血栓。

2. 冻伤后火烤复温

有人冻伤后,特别是在野外冻伤时,会通过火烤恢复体温,这是非常错误的。由于冻伤会影响皮肤感觉,火烤会让患者在冻伤的基础上患上烧伤和烫伤,增加治疗难度。冻伤后,用40°C左右的温水浸泡冻伤部位,使体温恢复才是正确的方法。

3. 寒冬饮酒可防止冻伤

酒精有扩张血管、加快血液循环的作用,这样一来,身体热量会以最快的速度散发到体表,所以寒冬时喝酒之后会感到温暖,但是一旦停止饮酒,由于热量散发快,人的体温会快速下降,从而感到寒冷。因此寒冬饮酒不仅不能防止冻伤,反而会造成冻伤。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主任医师   李天


■延伸阅读 如何预防冻疮?

冻疮属于冬天里的常见病、小病,但因为发生过冻疮的部位血管收缩和舒张功能受损,有一点“风吹草动”就极易复发。所以,一定要做好预防:

1. 寒冬季节,出门时应戴口罩、手套、围巾、耳罩等,做好保暖措施。

2. 平日应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促进血液循环。

3. 平时多用冷水洗脸洗手,并及时擦干,有利于提高机体的耐寒能力;

4. 患有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基础性疾病者,平时应积极治疗;

5. 对于反复发作者,除药物外,还可通过红外线、氦氖激光等物理治疗,能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尽可能摆脱冻疮的“纠缠”。

一审:涂诗卉

二审:陈艳阳

三审:涂新山

责编:涂诗卉

来源:大众卫生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