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15 10:41:03
2022年,我省银行业金融机构按照中共湖南省委办公厅、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长株潭金融改革的实施方案(2021-2023年)》重点任务部署,在长株潭地区推进供应链金融、科创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等领域的改革创新,取得了较好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汇总如下:
一、积极实施供应链金融行动
(一)实施“一链一行”制度
我省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响应长株潭地区企业融资需求,聚焦长株潭优势产业链,推行“一链一行”制度。如三湘银行通过五年多的探索,深耕工程机械行业,聚焦长株潭地区工程机械产业链小微企业,构建了“产业+互联网+金融”生态链,实现了制度、产品、科技等多维度创新,趟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产业链数智化创新发展之路。
(二)加快建设供应链金融平台
我省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长株潭地区搭建国资背景的、市场化运作的供应链金融平台,整合产业、金融等信息政策,创新信用贷款融资模式。如湖南银行与中企云链、省工信厅主办的“湘企信链”平台、与株洲芦淞区政府全资控股的新芦淞科创公司、天心区政府控股的天鑫嘉业供应链公司等国资背景的供应链金融平台以及与核心企业自建平台(湘票、联信等)合作,整合产业、供应链交易等信息资源和数据,开展线上应收账款、预付、存货等业务,为产业链核心企业及其上下游中小微企业提供多元化、便利化融资。截至2022年12月末,湖南银行通过创新融资服务模式,累计投放信贷资金71.99亿元,支持产业链核心企业60 户,服务上下游中小微企业2648户,平均每户融资近1000万元,有力支持了长株潭地区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
(三)创新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
我省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探索建设供应链金融示范园区,给予长株潭地区企业有力政策支持。如光大银行长沙分行成立了由主管行长牵头、多个职能部门负责人参与的产业链供应链金融工作专班,统筹安排产业链供应链金融业务发展方向和策略,分解任务,制定目标,结合主办的四条产业链(自主可控计算机及信息安全、先进陶瓷材料、碳基材料、农业机械)的不同特点,立足中长期产业发展,“一链一策”,为每一条产业链定制了专门的供应链金融综合服务方案,从授信审批、信贷投放、定价优惠、考核激励、产品创新和系统搭建等方面配套专项支持政策,力争实现对产业链各个环节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全覆盖。
二、大力实施科创金融行动
(一)强化科技创新支持
在科创金融领域,我省银行业金融机构在长株潭地区积极推进专营机构、专业团队、专属产品、专有流程、专享政策的“五专”科技金融服务。如长沙银行由总行中小企业金融部牵头对接省科技厅、各地分支机构主动对接当地政府,总分联动积极入围合作银行,梳理下发营销对接和重点事项及问题要点,提升对接效率。该行目前已入围长沙、株洲、湘潭、长沙高新区、岳麓山大科城、株洲高新区、湘潭高新区等区域知识价值风补合作银行,合作机构数量稳居全省前列。同时加强业务指导,加大信贷投放,对符合科技厅名单的企业,通过线上贷款、知识产权质押、应收账款质押、其他风补基金等方式,为全省科技型企业发放无抵押的优惠利率贷款。
长沙银行在2021年出台的新三年战略规划中将科技金融列为六大重点之一,在总行中小企业金融部设立科技金融中心,统筹全行科技金融业务的推动工作,在长沙设立1家直属科技支行(下辖5家专营网点)和1家科技金融服务中心,在宁乡设立1家科技支行、在株洲设立1家科技支行。
(二)服务“专精特新”企业
打造科技金融产品矩阵助力科技型企业发展是我省银行业金融机构在长株潭地区推进科创金融改革的重要举措。如中国银行湖南省分行联合省工信厅发布“专精特新”企业融资促进方案,深入推进长株潭地区产融合作,缓解企业融资难题。通过银政合作机制,面向“专精特新”企业联合推出“专精特新贷”、“科技贷”、“知惠贷”、“企E贷”等多款线上线下产品,有力促进“专精特新”企业的发展。
截至2022年9月末,中国银行湖南省分行在长株潭地区科技金融贷款余额189.8亿元,较年初新增37.6亿元,新增占全省比重达92.6%。不断创新科技贷、专精特新贷、中银知贷通、知惠贷等科技金融产品,为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等科技型企业客户拓展融资渠道,提供资金支持。截至2022年12月末,中国银行湖南省分行为长株潭地区206家国家级及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提供授信金额支持19.96亿元
(三)推行“知识价值风补”
我省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与长株潭四大知识价值风险补偿试点园区开展合作,打造科创高地的重要抓手。如中国银行湖南省分行全程参与知识价值风补改革方案的制定,从银行的角度提供专业意见,供省科技厅进行决策,作为唯一合作银行参加省科技厅、省产权交易所在长株潭地区开展的下基层宣讲“知识价值改革工作”,配合完成长株潭地区的宣讲,助力知识价值风补落地。
截至2022年12月末,知识价值风补备案金额达17.28亿元,居全省金融机构备案金额第二位。同时结合行内授信制度和系统大数据,创新“潇湘科创贷”特色知识价值风补产品,实现为长株潭9825户科技型企业提供预授信总量达240.62亿元,预授信总额位居全省金融机构第一。
三、创新实施绿色金融行动
(一)鼓励绿色信贷投放
我省银行业金融机构在长株潭地区加大力度鼓励绿色信贷投放。如邮储银行湖南省分行在全省范围内选评选2家绿色支行示范网点,目前湘潭分行湘乡市支行已报送总行参与评选。从2021年起连续两年组织开展全省绿色银行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劳动竞赛,鼓励绿色信贷投放。截至2022年12月末,按照人行新版绿色信贷统计制度,长株潭绿色贷款余额92.19亿元,较年初增长23.19亿元,增速40.20%。
(二)创新发展绿色金融产品
我省银行业金融机构主动开发面向长株潭地区的绿色信贷产品,支持合理的绿色消费需求,科学进行利率定价,提高相应信贷审批效率。如光大银行长沙分行在传统产业绿色制造、先进储能、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等多方面重点支持了远大洁净空气绿色制造、中伟新能源、湖南高创新能源、长沙市望城区第二污水处理厂等企业和长沙轨道交通六号线等重点项目。
光大银行长沙分行加大对长株潭地区绿色金融的资源倾斜力度,设置绿色融资专项信贷规模,优先支持绿色低碳领域贷款投放,给予人民银行统计口径绿色贷款业务20BP的FTP减点优惠,扩大分行绿色贷款定价权。积极推动碳交易市场建设,搭建“碳易通”场景金融,配置专项绩效,为碳排放权交易配额管理重点排放单位提供一揽子金融服务。行内考核评价方面,在“分行平衡计分卡风险管理有效性评价指标”中明确,对分行绿色贷款和清洁能源行业贷款增速进行考核,在行内拨备考制度中对绿色贷款降低考核拨备率。
(三)推进碳金融发展
我省银行业金融机构利用碳减排支持工具,开展排污权、碳排放权、用能权等绿色权益抵(质)押贷款业务,为碳排放交易参与主体提供专业化融资服务,在长株潭地区推进碳金融发展。碳核算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基础,也是绿色金融创新的前提。如邮储银行湖南省分行充分发挥在碳核算方面的先发优势,加快绿色金融基础设施建设,致力于打造省内绿色金融标准制定与践行银行。在全省同业、全国系统内首发个人碳账户平台——“C邮记”。
平台围绕绿色金融、绿色生活、绿色乡村、绿色公益四大低碳场景,打造城市和农村两种绿色生态。通过建立碳能量核算体系+权益体系,记录用户等多项绿色行为并自动核算碳能量值,将能量值与用户权益兑换挂钩,形成绿色行为与绿色权益的闭环,激励个人绿色行为习惯并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财富。上线6个月以来,累计注册个人碳账户3500户,引流客户2450户。与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合作,率先同业在省内组织开展企业碳核算工作。目前在长株潭地区已完成碳核算客户数31户。重点推进湘乡市企业碳核算试点工作,预计年内完成100户,通过引入外智、联合培训、顾问咨询等方式,助力湘乡市打造绿色金融示范市。
邮储银行湖南省分行积极利用人行碳减排支持工具,聚焦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碳减排技术等三大重点领域,2021年1月-2022年6月,支持碳减排项目18个,投放资金13.79亿元,减少碳排放约22.88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其中长株潭支持碳减排项目4个,投放资金3.99亿元,减少碳排放约7.80万吨二氧化碳当量。
四、深入实施普惠金融服务
(一)加大乡村振兴金融支持力度
我省银行业金融机构以农村商业银行、国有银行县域分支机构、村镇银行为依托,推动基础金融服务向长株潭乡村两级延伸,深入实施普惠金融服务。如湖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以网点建设提升改造工作为契机,在现有农村营业网点实现乡镇全覆盖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农村人口变化、乡镇撤并、惠民服务和业务发展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完成对农村地区营业网点物理环境的改造,探索建立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特色支行或网点。推动网点能力提升工作,突出网点建设标准化、特色化、人性化、智能化导向,促进农村网点服务水平的全面提高。长株潭地区农商银行2022年计划改造网点59个,已完成39个。
推进“福祥e站”建设,开发适应长株潭地区城乡融合发展需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坚持一手抓数量提升,一手抓功能拓展,对长株潭地区有金融业务需求的行政村、社区进行全面摸底,以“福祥e站”为载体,提供包括便民热线、民生服务、三农资讯、农技推广、种植技术、农业百科、补贴查询等与农业、农村、农民息息相关的涉农服务,将“一站式”便民服务送到老百姓家门口。截至2022年12月末,长株潭地区共建成“福祥e站”1124个,其中村部509个,商户537个,社区79个,今年以来累计办理交易124.31万笔,金额17.13亿元。
(二)打造平台,纾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为满足长株潭地区小微企业、小微企业主、个体工商户、农户等客户群体的小额贷款需求,省联社组织建设了“福祥e贷”线上化信贷平台。针对地方产业、经济和新市民金融需求研发了具有长株潭地市特色的纯线上“市州线上快贷”,通过行内数据、政务共享数据、外部风控数据的大数据模型分析,根据不同类别的客户进行自动授信、用信、风控审核,实现了客户线上无接触的快捷办贷,大大提高了长株潭辖区居民、创新创业群体、个体工商户、新市民等群体普惠信贷获得率。
截至2022年12月末,长株潭地区农商银行线上个人信用产品有效贷款客户16.41万户,授信总额207.92亿元,用信客户12.30万户,用信余额126.20亿元,大幅提高了农村地区的普惠金融服务覆盖率。同时,省联社专门为乡村振兴研发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惠农快贷”产品,该产品率先在浏阳试点并推广至长株潭全覆盖,实现了农户“整村授信”成果的线上化应用,让农户足不出户就能办理惠农贷款,“党建共创+惠农快贷”模式在人民银行总行组织的“第十二届金融科技应用创新奖”评选中,被评为“2021年科技赋能金融业务发展突出贡献奖”。目前,株洲快贷、湘江快贷和长沙快贷均已上线运行,为长株潭客户提供了更高效的普惠金融服务。
(三)创新信贷服务模式
我省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创新信贷服务模式,设计符合长株潭地区金融发展的信贷产品。如湖南银行与株洲市数字政务平台合作面向当地普惠群体的城市金融产品“株洲闪贷”已使用,其他地区如宁乡闪贷(湘江新区)、星城闪贷(长沙)、均在开发中。截至2022年12月末,“城市闪贷”授信余额10.62亿元,贷款余额2.95亿元,户数3406户。
湖南银行加速推进与省农信担的“湘农云担”平台、财信金控的“数字湖南”平台建设。通过简化业务标准、优化审批流程、完善支持政策等,持续深化与省农信担合作的“惠农担”、与省财政厅合作的“潇湘财银贷”业务。截至2022年12月末,“惠农担”余额8.4亿元、970户,增量是2021年全年增量的2.8倍。“潇湘财银贷”累计投放额7.64亿元,全年新增投放4.38亿元。
下一步,我省将继续深入实施长株潭地区金融改革,全面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到2023年底争取形成机构实力雄厚、融资结构优化、产融结合紧密的金融产业发展格局,将长株潭打造成为“金融+产业”深度融合的示范区、绿色金融创新发展的探索区、普惠金融长足发展的引领区、金融风险有效防范的安全区,更好地服务全省“三高四新”战略,助力长株潭一体化持续向好发展。
责编:张琪汶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