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州开埠纪述(上)

  岳阳日报   2023-02-19 10:05:09

(旧时码头场景。(资料图片))

岳州开埠纪述(上)

——城陵矶港史话之七

□李望生

鸦片战争之后,英国驻汉口领事,援引清政府颁布的《内港航行章程》,要求开岳州为商埠。清政府经过筹商,定岳州为自开口岸,设立海关,并拨款在城陵矶营建海关关房等设施。此举,在某种程度上维护了岳州口岸的自主权。但是,因为财力困乏,特别是要偿还三次政治奴役性贷款,清政府无一不以海关为抵押,故窃居中国总税务司的英国人赫德要海关办公人员按通商口岸之办法施行时,清政府又只好照办,使城陵矶海关的航政和税务管理大权仍然旁落外人之手。而所谓“自开口岸”,也就只有自开之名,而无自主之实了。

城陵矶厘金卡的设立

鉴于城陵矶在地理条件上的优势,自明代洪武年间起,城陵矶就设有专门抽收过往船只所载货物税的税收机构。清咸丰三年(1853年),在扬州帮办军务的雷以诚,为解决镇压太平军所需的军费开支,在扬州设立“劝谕米行捐厘助晌”机构。得利后,湖南、湖北等省相继效仿。1855年5月,湖南巡抚骆秉章开始征收厘金。1856年4月,长沙厘金总局又于郴州、岳州等处另设专局。城陵矶乃水上要道,当局遂决定在城陵矶镇横街尽头与堤街交汇处,设卡征收厘金。

厘金税实为近代史上中国内地关税之代名词。初创厘金时,其税率是专征某种核定货物原价的1%,故称“厘金”。至 1867年,厘金税遍及全国,且税课品种及税率次弟增加。中日甲午战争后,清政府财政益形困乏,于是,几乎无一物不征厘金,其税率也高低不一,一省之内,有抽2%者,也有抽16%者。此税因属地方官税,故其税率朝廷不加干涉。厘金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为发地厘金,包括起厘,出产税;第二类为中途厘,包括验厘,进出省的过境税;第三类为终点着地厘,包括坐厘、埠厘、落地税、销场税等。城陵矶厘卡征收的主要是第二类厘金。

湖南非产盐区,进口之盐大部分由江苏仪征十二圩处用大木船运来城陵矶,再由本地民船过档运往湖南各地。同治年间,当局在城陵矶建立盐栈,将不能及时转运的盐,储存于盐栈。域陵矶成为湘省一个食盐进口的中转港口。湘茶出口,历为大宗。特别是洞庭湖中的君山所产之茶,更是名闻遐迩,畅销国内外。清代,岳州产茶达到鼎盛时期,制茶技术也有很大的提高。城陵矶厘金卡初设之时,则是专收盐茶税课。盐,每包收钱七百文;茶,每箱收银四钱五分。此卡实为湖南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仅1880年至1898年间,湘鄂两省由城陵矶转运出口的茶叶,就价值白银一千余万两。

咸丰十年(1860年),曾国藩增募湘军,赴援安徽,镇压太平军,为解决兵饷,又增设所谓“东征局”。并订立章程,凡盐茶货物,除本省应完厘金外,再增抽“半厘”。

城陵矶厘金卡设在岳州开埠之前,专收过往帆船载货进出口税,是地方统治者手中的一棵摇钱树。随着时间的推移,厘金卡却成了后来岳州开埠,设立海关的矛盾焦点。

在湘江行驶的外轮。(资料图片)

外轮侵入与民族轮运业的兴起

1858年6月《中英天津条约》签订,清政府允许英国在长江设埠通商,允许外轮驶入长江。咸丰十一年(1861年)二月初一,英公使额尔金派参赞巴夏礼和英舰队司令何伯,率领一个庞大的上海英侨代表团由一艘炮舰,四艘火轮兵船,几百名英兵护航抵达汉口,具体办理“汉口开埠事宜”。第四天(二月初四)何伯借口“察看形势”,率火轮两艘,由汉口出发,溯江而上,于初五傍晚到达城陵矶水域。因当时岳州并非通商口岸,因而,英轮在水域巡弋一夜半天后,于次日(初六)中午返回汉口。此次英轮入湘,英人虽未登岸,但已开先例,并证明了从汉口至城陵矶水道可行轮船。光绪二年(1876年),又有外轮由汉口经城陵矶行驶沙市。

1895年4月17日,中日《马关条约》签订。

《马关条约》签订后,朝野震惊,群情激愤。1896年4月,湖南省有志维新的进步绅士熊希龄、蒋德钧等提出“内河轮船,我不兴办,彼(指外商)必驶行”。开始筹办湖南内河轮船,拖至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春,才获批准置办。5月,湖北绅士吴锦章等商请举办内河轮船,张之洞让其与湖南绅士“设局合办”。7月17日,正式成立由官督商办的 “鄂湘善后轮船局”。两省各置大轮一艘,小轮四艘,大轮对开湘潭至汉口航线,小轮在各省境内航行。次年9月,蒋德钧等又经湖南巡抚陈宝箴批准,租用官船,试航长沙至岳州航线,取得成功。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四月二十八日,鄂湘善后轮船局湘汉线正式开航。城陵矶紧扼湘鄂两省交界处,且处于湘汉线中部,因而,鄂湘善后轮船局过往的轮船经常在此停靠和上下客货。

鄂湘善后轮船局的创办,开创了鄂湘两省官督绅办的民族轮船运输业,并抢在岳州开埠之前首开轮运,“防太阿之倒悬,挽固有之利权”,为湘鄂两省,特别是湖南民族轮船运输业的兴起,开了一个好头。

本埠及湘北民营航业的兴起

湖南地理,山水相依,素有“三山六水一分田”之说,河港纵横,遍布全省。水运向来就是湖南人民最主要的交通手段。湖南之水,又有其特点,涨落不定,河床不稳,水浅滩多,对于轮船运输确为阻碍,而木帆船却可自由往来,加之湖南木材很多,更可大量生产木船。因此,木帆船运输,一直沿袭下来。自岳州开埠,外轮涌入,轮运方兴,特别是开埠之初,海关明文规定:“由汉至岳,应遵江照,由岳至长沙,始用港照”。于是,“领江照者不能径行内港;领港照者不能径行外江”,限制了轮运的发展。行长江轮船装运客货抵岳州口岸,即当另过别船。所以,货主仍用民船,情愿照常完纳厘金。后来海关规则虽有改变,然不说水涸时难行湘江,就是水涨时,轮船也只能到达湘潭、长沙、常德、津市等大埠,如溯四水而上,还需另雇木帆船承运。

湖南土产,除谷米、棉、麻产于洞庭湖滨外,其他如木材、煤、桐油、茶叶、矿产等,均产于轮船难及之处;从云、贵、川三省下来之土货,因航道之故,也只能使用木帆船。因而,湖南木帆船可以说遍及长江沿埠。

辛亥革命胜利后,湖南民营轮船业有了初步发展。特别是自1914年后,欧战爆发,英美无法顾及在华航业,湖南小轮乃因时而起。1917年,“经过长岳两埠之中国船只共5491艘,为开埠以来最高纪录”。

岳州本埠轮船业,在开埠之初,虽有三家公司,均系装客拖船,不愿装货。过往城陵矶的湖南轮船,也大多为长沙、湘潭等埠径行汉口经营的船只,在城陵矶亦不过是中转客货,终非始发航线。

城陵矶邮局始建于1874年,由英国人设立,初为电信局,后定为一等邮局。随着城陵矶市场的日益扩大,商贩人家也有相应的增长。这些小商小贩,资本小、货少,为加速资金周转,不得不把进货周期压短。所进之货,为避厘金、关税,又常常以包裹式样由邮局寄转。这样一来,城陵矶邮局的邮件包裹也日益增多。1927年,城陵矶邮局正式置办邮船,开航至湖北新堤(洪湖)的四日班轮,传递邮件包裹,开通了第一条以城陵矶为始发港的轮船运输航线。(未完待续)

责编:王相辉

来源:岳阳日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