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年粑粑,香甜铺到春三月

    2023-03-08 10:46:14

三月三,农事忙,莫忘了糯米粑粑“踏蛇眼”。三月蛇虫出洞,农人出入得小心提防。早先或许真有过用糯米粑粑黏稠地盖踏封闭蛇洞的风俗。流传至今,三月三阖家烤吃年粑粑,心里的路铺得宽,心明眼亮,防蛇虫,祈丰年。

将时间倒回,回到腊月岁尾,各家忙年货时。打年粑粑工作量很大,必得几家约定日子合作。打年粑粑,把当年的丰产总结和来年的瑞兆计划揉合在一起,把各家的欢声笑语和融融深情黏结在一起。大家往返取送,欢快一路。

早起,看不见炊烟的时候,蒸年粑粑的炊烟早就缭缭升腾了。天刚开亮口,就开始打年粑粑了。撮来蒸熟的糯米饭,倒在大石臼里。热气腾腾中,两个壮汉各执一把大木槌抵啊揉啊,如斗牛角力,把一石臼熟糯米挤揉得发黏成团。接着挥槌趁热打粑,嘭!冬!嘭!冬!揉如胶,捣如饼,扯如帛,两三尺长的粑粑长绢从石臼里拉向擀做的案板。

快活的大妈大嫂做粑粑,娃儿们笑哈哈凑热闹。盼了一年的喜事,满当当整天的高兴。年长者事前交代过,不要说粘,越说越粘,拔长丝,黏黏乎乎。做出的粑粑横竖成行摆放在方桌上,压上一张方桌。压得薄薄的。打年粑粑是一场热闹的喜庆聚会,几户人家差不多全体参加,轮流杵捣,有的擀压有的捡传有的运送,说说笑笑,热闹欢快。三叔家的幺伢要拜丈人,给他家的年粑粑要做得精致些,印点上松柏叶儿图案、喜庆的红腊梅花。二小子来年要完婚,做几个十几斤重的大年粑,蘸上大红双喜字,笑哈哈百年好合。男女老少的笑声黏合在一起,嘻嘻哈哈,团团圆圆。

丰年喜庆,每家几担,一家比一家蒸得多。虽然开工早,还是摸了黑,开灯夜忙,这一天圆圆满满。一筛盘一簸箕地端,两箩筐一背篓地挑背,格吱格吱,年粑粑实沉沉地铺路,铺向屋场上下各家。一万个浑圆的月亮,铺砌得院落小路银光闪闪。

过年必得吃粑。整个正月,每天晨起烧红了火塘,洗脸之后,就以粑粑作早点。将年粑粑在炭火上烤得喷喷香,蘸以蜂蜜,香糯甜美。过后再做早饭吃。

从早到晚,每有客人来,家常的方便待客食品就是年粑粑。烧烤、煎炒、甜米酒煮汤或油茶汤烧粑粑,甜食、放盐或酸辣味,多种做法,任君选择。每到一家必得动筷开口,否则就怪你不随和、瞧不起人。每吃腹中都得留有余地,要不然到下一家怎么应付!

能说会道的客人还要耍几圈四言八句。主人端给他一碗油茶汤,他双手接过,随口便说:“一潭清水,可惜无鱼。”主人给泡一些炒米花,他还是摇头:“有了鱼儿,可叹没叉。”主人忙送上筷子,他又提出:“长河浪打浪,船行波涛开。”主人会意,烧烤粑粑送上作船。客人划“桨”走“船”,翻江倒海,喝着香辣可口的油茶汤,吃了一个粑粑。这就轮到主人说了:“独木难行,好事成双。”又送上一个。往下劝吃推让各有说法。年粑粑是联络感情的搭桥铺路石。

村寨里路口上,“拜年”之声不绝于耳。

亲朋邻里相见,拱手道贺:“拜年!给您拜年!”

“拜年拜年,粑粑上前。”对方随口哈哈。

团团圆圆的年粑粑是见面礼,是必备的拜年礼物。后辈去给外祖家、岳家、寄父家拜年,起码背一块腊肉和几十个年粑粑。最隆重的是新订婚女婿给岳家拜年,得给岳父母家和五六个叔伯家每家一个十几斤重的猪腿和百儿八十个年粑粑,还有酒、糖馓、点心等礼物,请几个大劳力挑着或以礼品抬盒抬去。订婚早的,拜六七个正月年,真可谓是猪腿搭桥、年粑粑铺路。

圆圆的月亮粑粑泡了几大水缸,从腊月年正月正吃到春三月。上坡下地劳动,年粑粑作午餐,携带方便,烤吃快当,是理想的快餐。

打年粑粑那激动人心的“嘭”响,打到新年交更,深深的记忆随着年粑粑的香甜铺到春三月,铺向更圆满更美好的丰年。

文/杨盛龙

作者简介: 杨盛龙,湘西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作家协会会员,在文艺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学报、《散文》《中华散文》《美文》《中国散文家》等发表作品约两千篇,《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经典文库1949~1999》《中国散文大系》《读者》等选载,出版散文集《西湘记忆》《二酉散简》《杨柳依依》《心心相依——中华56个民族散记》等二十余种,《中国当代文学史》等十多种文学史著专节专题评介。

责编:何婷

一审:何婷

二审:邓执君

三审:陈胜年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