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 2023-03-16 09:28:32
3月15日,很多人的朋友圈、群组里在传一个消息:青年学者李硕下午4点左右发了一条朋友圈,告别朋友:“我即将告别这个世界了。”
他希望朋友们别发信息、打电话给他,他已经无力回复。“除非,是我欠您钱,或您欠我钱的。”乐观的青年学者,要把有限的精力,来安排一些后事。
同时,他写下了突发疾病前后的经历,从“二月18日”的表述,猜测这一段文字可能是语音输入,他的身体状态不佳:
“从二月18日,在巴基斯坦的巴瓦小城首次发病倒下,我在当地医院躺了四天被抢救回来。之后,在全球通学弟等帮助下,于二月25日回国,之后近半个月里我被隐瞒了病情,不然处理后事的时间可能更从容一些。相比人各种死法,目前应该算是最好的结局不需要开大刀受大罪,一切医学手段都已经失去作用。我最满意。大块劳生,息我以死,我活着也很少能享受生活,总忙忙乱乱操心下面写个什么,现在总算能休息了。
“我会授权一个实体接手我死后的著作权事务及幼儿老人的扶养。当然也没多少钱,但一个平生没房没车不着家的无赖汉,留个这种名目也挺酷的。
……
“生平还有些小秘密,从未想写成文字,也许再活三四十年、时过境迁之后才会想写。现在就带到火化炉子里去了。也许后世会有史家来扒吧。我考证的历史,总有人骂脑洞太大,其实现实这东西真比文书脑洞更大,虚构作家的想象力都是很有限的。老友们聊起我时,应该都是开心的吧。李硕这破人,不长的一辈子,趣事还不算太少。开心就好,不必伤悼。”
李硕是谁?
李硕是青年历史学者,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本科,清华大学历史系硕士、博士,曾任教于新疆大学,研究中古军事史、历史地理、边疆民族问题。
他出版的几本著作,广为流传,读者众多。
2018年,《南北战争三百年:中国4—6世纪的军事与政权》在世纪文景出版,考证了六朝时期,冷兵器时代战争的军队建设、武器装备、经典战例等等,清华大学教授张国刚作序。
2019年,《孔子大历史:初民、贵族与寡头们的早期华夏》由世纪文景出版,讲述了孔子的成长、生平、执着和妥协,从个体看春秋时期的政治、生活,北京大学副教授韩巍作序。
2020年,《楼船铁马刘寄奴:南北朝启幕战史》由活字文化出品,该书从南朝·宋开国皇帝刘裕的战争生涯切入,展开一段南北朝的历史。
2022年,《翦商:殷周之变与华夏新生》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一页folio出版,这也是他最出圈的作品,
李硕从考古成果中,重新看待夏商周的变革,讲述华夏文明的萌生与转型。出版半年来,在豆瓣网有3300多人评价这本书,打出了9分的高分。
本书由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研究员许宏作序。
北京大学教授罗新称赞这本书说:“王国维之后,商周革命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性已深入人心;而李硕则把这一重要性,形象生动地描画了出来。”
澳门大学教授杨斌说:“我愿意以‘商周变革’来归纳李硕的洞见:对于华夏文明而言,这场变革比两千年后的唐宋变革的意义更深、更远!”
除了以上作品,李硕还写过《从大漠绿洲到玉石山谷》《俄国征服中亚战记》等学术著作。
给他的书作序、点评的张国刚、韩巍、许宏、罗新、杨斌等学者,都是当代学术界的名家。
为什么研究军事史?
史料对战争的记载不多,战争过程往往最难刻画,想要还原一场战争的原貌非常困难。即使是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其中真正的战争场面,在《三国志》的记载中也只有寥寥数笔。
为读者描绘各场重大战役的细节并不容易。骑兵与步兵的作战模式,地理、季节、财政等因素对战事的影响,已经远远超出了历史学的范畴。李硕却对于这些战争中的各类细节了如指掌。
李硕曾在讲座中谈到过“战争作为一种方法”:
“如果从学院式的历史研究来说,战争史研究其实长期以来在历史学界都是空白,但是你要钻进去了,会发现它其实不是一个孤立的领域,而是与人类社会的一切领域——政治,经济,甚至文化——都有关系,你看多少文学作品在描写战争,无论诗词还是历史演义小说。从战争角度去切入中国历史,就能看到重大的历史节点,改朝换代也好,革命变迁也好,其实都是被战争催化、推动的。”
“如果从普及性的历史写作角度来讲,关心战争的人确实也比较多,而且写战争是很有挑战性的,要尽量真实、完整地呈现战场环境,需要视觉化的写作技巧。这个工作做得好的话,你就像纪录片导演一样,全景式地向读者呈现了战争的面貌。这是一个很高的要求,催促我尽量充分挖掘史料,然后才能把所有元素再现出来。”
与他有过联系的一页folio的编辑表示,目前不太清楚李硕的病情,希望他安心养病,大家不要打扰他。
责编:谭思敏
来源:潮新闻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