潺潺山溪亦成波 ——记陕西成兴集团董事长谢成波

  新湖南客户端   2023-03-20 09:55:21

西安是一座魅力十足的大都市。西安有秦始皇兵马俑,有钟鼓楼,有大雁塔,有华清池,有大唐不夜城……千年古都,茫茫人海,闪过的、留存的、消逝的面孔又有多少。

谁人识得谢成波?谁人识得这个来自湖南衡阳的湘商?你我他,相逢在这座曾叫长安的千年古城。

谢成波,陕西省工商联常委、湖南异地商会联合会执行会长、湖南异地商会联合会陕西联络办主任、陕西省湖南商会会长、陕西成兴集团董事长……在陕西,在西安,他是一个颇有影响的湘商。

但25年前,不是这样。从湖南衡南到陕西西安,这条路充满了艰辛与无奈,更充满了憧憬与奋斗。

谢成波清楚地记得离开家乡,告别村口的那个清晨。

一个乡里伢子与祖祖辈辈一样,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耕生活。“汗滴禾下土”的千年宿命,深深地压在他的肩头。16岁的谢成波,也渴望着看看山外的世界,也想在贫瘠的履历中写上属于自己的荣耀一笔。但出路在哪里呢?

1996年,谢成波从当时的衡南县大山中学毕业。家境贫寒,无力持续求学之路。回乡务农,似乎成了他无法回避的选择。

1997年5月初,谢成波原本想跟着哥哥到广东一家鞋厂打工。但哥哥说,一天要站七八个钟头,累死人,小小年纪怕吃不消。家里人的担忧,将谢成波挽留了下来。

5月9日,也是在这个村口,谢成波还是出发了。隔壁有个同姓的兄长,比谢成波大十几岁,在西安一个建筑项目当经理,正好招人,谢成波就认“家门”做师傅,去当小工。“当时,坐的是绿皮火车,从衡南到西安,咣当咣当27个小时。人多啊。从窗户口爬进去,累了,就睡在座位下面。”谢成波回忆说,“不怕你笑话,那年头,一门心思就想挣点钱,家里太穷了。”

谢成波就这样与西安结下不解之缘。

进了城的谢成波,跟着师傅当小工,当涂料工一天30元,20个人挤在一间出租屋。

多少个夜晚,干完一天活的谢成波,睡在“钢管床”上,想念家乡,想念父母,想念山山水水,眼眶湿润。深深黑夜,谢成波敲着床架,唱起了思乡的歌……

采访中,我没有过多地打听谢成波的艰苦岁月。那些不为人知的劳累,那些无法分享的孤独,已经刻进了他的脑海,成了他财富的一部分。

从衡南到西安,是谢成波的第一个人生转折点。从小工到老板,是他的第二个人生转折点。每一次转折,都是机遇与挑战。如果说第一次转折是“跟着走”,那么,第二次转折是“领着行”。

角色的转变,是思路的转变。作为一个领头人,整体与个体,大盘与小盘,都要考虑。生产经营、衣食住行、人脉资源等,无一不重要。昔日的“谢老弟”“谢老兄”,成了“谢老板”“谢队长”,但有一点多年未变,就是“同吃同住同劳动”。

“谢氏施工队”是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队伍,是一个团结、和睦、温暖的大家庭。搞装修,睡地铺,啃馒头,工地过春节,野外同郊游,同甘共苦。谢成波的身影,总是与工友们“搅合在一起”。

从小小施工队变成大型民营企业(集团),从一个“零打碎敲”的涂料小工变成颇有影响的企业负责人,谢成波创造了一个奇迹。靠什么?靠毅力,靠打拼,靠“梦想成真”的不懈追求。

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总要留下一点有价值的东西。心直口快的谢成波坦言:“打拼这么多年,积累了一些财富。但最大的财富是我的经历。”

2012年,谢成波的公司从建筑工程劳务转型至施工总承包。馅饼总是掉在有准备的人头上。

当公司中标了一个大型政府安置房工程,谢成波及团队以质量为上,以诚信为本。整个工程竣工后,政府进行综合排名,谢成波的公司名列前茅,这也为公司后续承接政府工程奠定基础。

2018年2月,谢成波当选为陕西省湖南商会会长,是最年轻的“省级商会会长”。2022年7月,谢成波连任会长。原因在哪里?熟悉他的人解释说,是“能干”。一个是“能”,人品好,脑瓜子灵;一个是“干”,苦干实干,不摆花架子。成兴集团已形成集团化管理和产业链集群布局,拥有10余家子公司,管理层及基层员工达2000余人。汇聚在陕西的湘商,也需要“能干”之人。

衡阳以“雁城”著称。由南西来的谢成波,成了领头雁。

采访过程中,谢成波的“不记得了”,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这些年,获得的荣誉,他“不记得了”;资助的款项,他“不记得了”。

谢成波的成功,离不开个人奋斗,更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关心与支持。感恩与回报,一直是谢成波的主题词。

当选为衡阳市十四届人大代表,是谢成波最早的荣誉之一。为更好地履行人大代表职责,2014年1月,谢成波从西安市返回衡南县洲市乡,准备提交一份议案。

2009年,省级万亩超级稻种植示范基地落户衡南县洲市乡,是亩产1000公斤攻关基地之一。“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曾多次到洲市乡考察调研,指导粮食生产。示范基地当年创出亩产980.8公斤的最高纪录,奠定了洲市乡在衡南县乃至衡阳市的粮食主产区位置。但洲市乡的中小型水利设施大多都是上个世纪60年代中期兴建的。时至今日,塘坝淤塞、水渠穿孔,农田灌溉面积大为缩减。水利基础设施滞后,已不能适应粮食生产的需要。从洲市乡出发,谢成波实地察看了衡阳市的一些水利基础设施。据此,他提交了“关于完善全市粮食主产区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议。

家乡人,家乡情。走出了大山、走出了家乡的谢成波,不忘为家乡建设贡献力量。

这些年,他安置家乡劳动力就业,数以百计。在家乡打工人的心目中,谢成波是他们心中可亲可敬的“谢大哥”。2010年,刚满30岁的谢成波事业已有成就,他不忘桑梓,回报家乡。安装路灯,为家乡人送去光明;为家乡修路绿化,维修鱼塘水塘;每年资助10多户贫困户,每户帮扶数千元不等。县、镇慈善总会成立时,出资赞助,还给县专项扶贫基金注入资金……累计过百万。

时光闪回,真情满满。2018年2月23日上午,“我要上学”扶贫助学仪式在衡南县三塘镇政府举行,130名贫困学子每人收到助学捐款1000元。受助学生代表、衡阳皓源实验中学高三学生王雯说:“十分感谢谢叔叔的关心和爱护,让我能完成自己的学业。今后,要更加奋发图强,努力读书,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社会。”

因创办明代无锡东林书院而被尊称为“东林先生”的顾宪成,有一副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对于谢成波来说,也许别有一番感慨。读完中学便停学,闯荡商海多年,“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是难以言说的遗憾,却在漫长的追取中,读懂了人生这本大书。面临着“家事国事天下事”,能以善为先,诚实为上,也确实是心想事成。

43岁的谢成波,正值壮年。他谋划着新的蓝图,奠基着新的事业,必有新的成就。谢成波恰似一条流出大山的潺潺山溪,自有其清亮,自有其声响,因汇入大江大河而动力不竭。(文/陈惠芳)

责编:张笛

一审:张笛

二审:喻志科

三审:熊佳斌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