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经开区:城乡一体化 教育惠民生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3-03-13 19:01:48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陈砂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

如何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岳阳经开区以改革破题,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针对区域内基础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度实施城乡教育一体化工程,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目前,岳阳经开区设立的8个城乡教育共同体,已涵盖、辐射全区城乡所有学校,一幅教育发展新画卷在巴陵城东徐徐展开。

优化顶层设计

一张蓝图覆盖每所学校

“城区挤”“乡村弱”,这个教育难题在全国不少地方都存在,岳阳经开区也不例外。

“过去长期以来,我区义务教育的发展痛点在于乡镇学校基础薄弱,出现“城区择校热”问题的瓶颈在于优质教育资源过于集中城区。找准痛点,利于我们对症下药。”岳阳经开区教育体育局局长李亚良说。

为此,岳阳经开区教育体育局全面启动城乡教育一体化建设,推进城区小学与乡镇小学结对,城区中学与乡镇中学结对。由城区现有的8所优质学校牵头,在全区成立了8个城乡教育共同体。每个共同体由1所城区优质学校引领带动2到3个乡镇学校,全面推动教学教研共同发展。

“我们的目的就是要促进城乡教育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束缚,让学生在乡村就可以享受到城市优质教育资源。”李亚良坚定地说。

在城乡教育一体化具体实施过程中,岳阳经开区坚持城乡学校一张蓝图,出台《岳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城乡教育一体化建设实施方案》,构建教学教研共同体机制,促进“名校+新校、强校+弱校、城校+乡校”的深度合作,并要求做到“六共六同”。

“六共”即示范共引、特色共育、问题共研、资源共创、经验共享、发展共进;“六同”即城乡同兴、质量同抓、管理同轨、教研同频、培训同办、教学同盟。

长岭中学是一所寄宿制乡村学校,在纳入到岳阳市第十九中学的城乡教育共同体后焕发了新生机。

“通过城乡教育共同体这个桥梁,城区学校先进的管理经验、优质的教育资源源源不断地流入我们乡村学校,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尝到甜头的长岭中学校长彭陈中高兴地说,近两年学校迎来了生源回流的小高峰,从2020级的185人上升到2022级的278人,尤其是去年的中考排名逼近全市老牌名校,首次进入全市前百名。

此外,为将城乡教育共同体坐实,防止共同体学校发展“两张皮”,岳阳经开区教育体育局制订《岳阳经开区城乡教育一体化督导考核评价细则》,围绕理念共享、模式共用、人员共享、培训共参、课题共研、信息共享、考试共组、评价共标“八共”指标,对共同体实行捆绑评价和考核奖励,构建区域教育命运共同体。

瞄准师资关键

一支队伍补齐教育短板

城乡教育一体化如何实现以强带弱、共同发展?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是关键。

“我们东城小学共同体一共联点西塘中心小学、三荷中心小学、高城明德小学3所学校,统筹用好名师、骨干教师资源,以学期为单位,开展听课、评课等系列活动,是我们帮助乡村学校培养骨干教师的几大抓手。”东城小学校长郭丽东介绍说。

为了让城乡教师双向流动起来,岳阳经开区教育体育局鼓励共同体间进行“三交流”,让城区优秀、年轻的行政到乡村学校挂职锻炼,城区骨干教师、优秀教师到乡村学校支教、走教,乡村学校行政、教师到城区跟岗学习,从而有序开展集体备课、示范课引领、集体研修、班主任论坛、课题研究等活动,一年来参加人次达3000余人次。

西塘中心小学校长陈政治告诉笔者:“实施共同体,我们零距离地感受到城区优质学校管理、课程教学、德育活动、师资培养等方方面面的做法与成效,这些先进经验移植到我校,成功举办第一届全校性家长会就受到了家长的一致好评。”

同时,岳阳经开区教育体育局实行的“县管校聘”管理,也是一项突破。学校要用发展倒逼改革变“学校人”为“系统人”,教师不再是“一校定终身”,而是从“校管”变为“区管”,实现统一管理,进一步盘活了教师教学资源,激发队伍活力。

此外,岳阳经开区教育体育局加强“青蓝”工程建设,通过“送培、送研、送教”三下乡活动,帮助乡村教师把准课程标准脉搏、把握教材特点、把住课堂教学关键,为乡村学校重点培养“种子”教师。

引培并举,推动人才流向基层一线。岳阳经开区教育体育局努力畅通人才引进渠道,建立柔性人才引进机制,为乡村学校定向培养高中起点免费师范10人,招聘教师150余人补充教师岗位缺口,为乡村教师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

乡村教师强,则乡村教育强。开展乡村教师定向培养,教师培养培育向乡村学校倾斜,在教师职称评聘、骨干教师评选、评先评优方面向乡村教师倾斜……岳阳经开区通过实施城乡教育一体化系列配套举措,努力让乡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让乡村的孩子也能享受到优质的教师资源。

夯实硬件基础

一套标准推动深度均衡

建好每一所学校,是岳阳经开区送给孩子们最好的礼物。

过去上体育课,岳阳经开区西塘镇的平地中学总是晴天时跑道上尘土飞扬,雨天的跑道泥浆满地……今年,该校体育场所迎来了全新变化,旧跑道变成了塑胶跑道,旧篮球场也焕然一新,还新建了羽毛球场。

学校的变化,老百姓看在眼里。新生报名期间,很多周围的老百姓放弃了城区择校的想法,选择就近入学。

作为岳阳经开区列入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的重点民生项目之一,平地中学的惊喜变化,正是岳阳经开区促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岳阳经开区全面启动实施“三年攻坚行动”,优先确保乡村教育经费,通过新建、改扩建等方式,计划完成校舍维修、运动场建设、公租房建设、绿化维护、教育信息化建设、食堂设备升级等项目40个,致力打造“家门口好学校”,乡村学校逐渐成为当地最美风景。

其中,启动乌江小学、长岭明德小学、昆山小学等学校运动场的建设工作;启动羊角山学校新建项目,新建高城明德小学综合楼;维修改造长岭中学教师公租房及学生热水系统;启动西塘中学、平地中学教学楼改建,并配齐厨房设备……随着一大批项目落地,岳阳经开区很多乡村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全区城乡教育布局更加科学合理。

同时,岳阳经开区全面落实教育资助政策,打卡发放脱贫人口春季雨露计划职业教育补贴144人,21.6万元。并落实1567名中小学家庭经济困难贫困生生活补助58万元和797名贫困幼儿、学前教育入园补助39.85万元。

目前,岳阳经开区乡村义务教育阶段脱贫家庭学生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

城乡教育一体化做得怎么样?家长、学生们用“脚”投票。

山水田野间,一所所家门口的好学校拔地而起,教育公平的阳光正照进现实。2022年,岳阳经开区各乡村学校共吸引了226名中小学生“回流”,优质教育花开乡村。

(一审:陈砂;二审:蔡华波;三审:孙华国)

责编:周磊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