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四个维度——以龙山县为例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3-04-03 09:10:14

文/田勇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既要补短板,以思想破冰勇突发展不充分不平衡之围,更要炼长板,坚持系统思维、全局观念,从“谋长远、谋创新、谋融合、谋突破”四个维度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

一、知势谋长远

把握战略机遇,谋发展方向。按照湘西州委“三区两地”发展思路和龙山打造湘鄂渝边区中心城市发展定位,深入贯彻国务院批复的武陵山龙山来凤经济协作示范区建设要求,紧扣长江经济带、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等国省发展战略,以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为龙头,全面推进“五个强县”“五个龙山”建设,形成湘鄂渝边区创新策源、区域协作、商贸集散、产城融合、绿色发展高地。

立足资源优势,谋发展特色。立足资源禀赋,培育壮大主导产业,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奋力走出县域经济特色化发展新路子。做强做优百合、中药材、烤烟、柑橘、茶叶、香米等特色产业,推进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和产业融合发展。围绕特色产业链建设持续发力,加快创建国家火炬道地中药材生物医药特色产业基地。探索建立县级海关服务站,加快跨境电商平台和进口商品直销点建设,加快农产品、农机出口和海外劳务输出。

探索实践路径,谋发展品牌。发展县域经济没有包打天下的“一招鲜”,需因地制宜探索新的实践路径,唱响区域公共品牌。运用土家源坡脚古树选育“古巄”地方特色茶树株系1-2个,争创国家地标农产品。唱响大灵山“土家药王峰”,创建中医药、民族医药及医养品牌。推进“三带”典型区域和古巄“硒谷”建设、宣传,打造天然富硒土地研究和百合、茶叶、大米专家工作室,争取院士龙山行。活态保护“里耶秦简”文化,科学推进里耶古城遗址考古勘探;运用中华茶业、医药、稻米、桐油第一简,构建区域品牌产业。创意产业产品,降低成本投入,强化“产品为王”“内容为王”定律。

二、蓄势谋创新

筑巢引凤谋良才。加强柔性引才,与省人才市场合作,探索“县引企用”“人才飞地”等模式发展人才经济。完善政策保障机制,以与绩效和贡献相匹配的待遇和优化的营商环境留住人才,以优惠的住房、户口、就医、配偶随迁、子女读书等政策激励人才。

招商引资谋跨越。用好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平台,通过“云招商”“云签约”等方式推进招商活动蓬勃开展。深入开展“引老乡回家乡建家乡”活动,聚焦特色产业链吸引更多湘商回归。推进产值高、税收贡献大、经济社会效益高的项目落地,提升项目履约率、资金到位率和竣工投产率。建立惠企高效服务机制,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优化营商环境,强化水、电、地等要素保障,确保引入企业暖心、安心、舒心。

流转要素谋活力。加快深化城乡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引导产权协同向先进生产力集聚,促进县域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重构与升级,有效保障县城建设和乡村振兴合理需求。创新产权交易方式,推动存量资产盘活交易规范、高效,特许经营权、收费权、知识产权等新型融资方式落地见效。创新融资金融产品,完善农村产权抵(质)押融资金融服务。

三、乘势谋融合

产城融合,谋高质量发展新高地。发展“飞地经济”,联合发达地区打造“飞地园区”,办好飞地经济“同飞工程”,实现科技、税收稀缺珍贵资源“飞”入城镇。发挥产业园区与新型城镇化建设间互促共为的纽带作用,依托农业产业资源、矿产资源、自然资源等产业基础,创建现代农业示范园、农业科技园、生物医药产业园、百合产业融合示范园,提升城镇产业发展综合承载能力。突出高铁新区与产业高地互助共为,科学布局新型健康产业等一批朝阳产业,以投、融、建、营一体化市场模式拉长产业链条,壮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集聚集成和辐射带动。

城乡融合,谋联动发展新格局。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完善城乡产业、教育、医疗、养老、环保等一体化政策体系,推进县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管护一体化,健全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推动形成县城、中心乡镇、中心村功能衔接的城乡联动发展格局。促进城乡资源双向流动、互动交融、协同配置,推动县城资本、人才、技术下乡,支持乡村农产品加工业向县城布局,实现加工在县城、基地在乡村、增收在农户。

文旅融合,谋创新发展新动能。唱响“湘西之巅·一眼千年”文旅品牌,切实提升景区颜值、内涵、品位和核心竞争力,绘就县域文旅诗与远方。以“和美”理念重塑乡村形态,推动形成具有特色的全域旅游新格局。打造里耶古城寻秦记、惹巴拉民俗文化、茨岩塘红色体验、太平山休闲康养、乌龙山溶洞探险、寻龙诀——龙山自驾游等特色旅游产品,推出独具特色的土家探源、神奇山川、寻秦之旅、红色芳华等主题旅游精品线路,创新发展以“古巄”“古巄溪”“古巄潭”为品牌引领的绿色食品产业,塑造“秦风楚韵·一飨千年”“神秘湘西·古巄美食——跳跃在里耶秦简上的味道”等精品美食形象,弘扬“古巄”茶道,加快“古巄”传统新式茶、“古巄”本草茶的研究和面市,推动县域好资源催生“旺产业”。

四、驭势谋突破

强工业,谋发展质效稳步提振。工业是县域经济稳增长的根基,提振工业发展质效是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柱。大力发展特色加工、特色制造、生态绿色食品、绿色能源、新型建材、生物医药等新产业、新业态,持续推进工业转型升级,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强大拉动力。全力开展“纾困增效”专项行动,对工业产业链及链上重点工业企业实施“一业一策、一企一策”帮扶,落实退减缓税费政策,支持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提升产品竞争力。

强城镇,谋发展品质加速提升。强城镇是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围绕道路、供水、供气、防洪排涝、公共卫生等方面重点实施一批提升城镇品质的重点项目,增强人口承载力、内需带动力、发展竞争力。抢占新型基础设施新一轮发展先机,谋划包装一批5G基站建设、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项目,增强重大工程建设、以工代赈项目优先吸纳城镇劳动力就业能力,厚植城镇幸福底色。

强民企,谋发展引擎全新激活。民营企业是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深入实施优质民营企业梯度培育计划和小微企业成长工程,推进民营企业通过创新驱动加快转型升级。积极支持科技金融、普惠金融、供应链金融、农村金融、绿色金融创新,落实设备购置与更新改造贷款贴息政策,继续加大普惠小微贷款投放力度,对中小微企业通过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担保获得的银行贷款实行贴息贴费。实施入企执法检查优控行动,严格落实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制度,除投诉举报、转办交办、专项整治、重点监管等事项外,不得随意实施行政检查,杜绝重复执法。

(作者单位:龙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一审:莫成 二审:李孟河 三审:李寒露)

责编:莫成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