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物画的擎天柱 株洲美术馆看刘文西画展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3-05-04 15:06:38

题记:百米长卷《黄土地的主人》,2005年2月至6月作。陕北淳朴的乡亲,厚积的文化,别致的窑洞,洋溢着浓浓的黄土气息。悠久的文明史和艰苦的地理环境,为老农镌刻了饱经风霜的外貌,更铸就了刚毅、善良、纯朴、智慧的心灵。他们头裹着羊肚手巾,脊背上背负着大山的沧桑,透出陕北人特有的朴实和厚重,是黄土高原的代表与象征。

2009年4月10日题  刘文西

刘文西的写实本领,我以为与被誉为撑起中国当代人物画领域朗朗乾坤的四根擎天柱蒋兆和、黄胄、李伯安、王子武并列。刘文西的笔墨饱含着陕西黄土的粗犷和信天游的明朗,横贯着一种汉碑唐韵的凝重,裹着褐黄,绞着殷红,带着黄土生命特有的浓度,是生活粗粝的真实。他的百米长卷《黄土地的主人》,淳朴、遒劲,更趋“真趣”,即天趣,天而真,真而美,凸显一种出乎本质的天性气质。刘文西概括与综合的智力极强。他将中国画的工笔重彩和水墨写意结合起来,在造型上吸取西画中素描和色彩的精华加进民间艺术中清新健康的朴素格调,巧妙地糅合成一体,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由此他的作品厚重、奔放、朴素、粗犷、稚拙,透显出一种“穷变化于笔端”“迁想妙得”,打动人心的艺术效果。正如宾虹老所言:“人巧夺天工,剪裁青出蓝”,以致一个人折射出一个时代——一个将中国百年风雨融为一瞬,以扎根于黄土地,通过画黄土地、黄土地上劳动人民,展现“黄土精神”,傲立中国画坛,形成阳刚豪放、雄浑大气和勃勃向上的“黄土画派”!

刘文西画老农形象多用焦墨干皴皱纹,染以淡墨表现结构,最后赋彩润色之,色墨结合恰到好处;画姑娘、儿童形象则重染色,能够用不露笔痕的饱色表现面部皮肤的新鲜圆润。他的人物画与一般国画“人物”大不相同,有的寄托了他对杰出人物的仰慕,对他们的理解与想象;有的表现了对正义,对真理,对真情,对光明幸福的憧憬;有的是对劳动者创造世界的热情讴歌;而更多的是对人生对社会的深刻理解与关注。他的画面给人的第一感觉,是画家汹涌而至的激情,这便是中国画传统理念中爱讲的气韵,这大致也是艺术品的骨力。骨力,是好的艺术不可或缺的东西,书画是这样,音乐、舞蹈、文学都是这样。

人物画难,画人物群像更难。人物群像能表现出有如小说或戏剧的整体关系,形成一个有机的场景,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不致成为孤立的人像拼凑,这是更难达到的艺术境界,绝非仅仅依赖“功力”而可获致。而要有对人文精神的关注,敏锐的观察力,卓越的领悟力,以及长期的默记、背写、素描、速写等反复锤炼。品味刘文西创作的人物群像《祖孙四代》《黄土情》《陕北人》等作品,深感作者像个戏剧家,他以“主题思想的深刻性、人物塑造的生动性和笔墨技巧的开拓性”架构画面,人物的表情、动作、体态、正反背侧,以及人物之间的呼应,人与景之间的关系,乃至群像所连成动态的变化,人物的疏密起伏与姿势表情,构成了有机的整体关系,让戏剧的情节,形成了内在的张力,人物生动,场景震撼。

刘文西的艺术不仅靠形式、语言、技巧取胜,更有他作品中塑造形象的独特性、生动性、真实性占据统领一切的地位。他的心连着陕北人民,他的情系着黄土高坡,当今画坛有哪位画家能像他那样,足迹遍布陕北的乡乡镇镇,画了几千个农民肖像和上万张速写?基于此,他一腔真情实感,才能呼之欲出,跃然纸上。形式的探索是重要的,他是通过形式、语言、技巧等手段的表现,达到不断强化形象内在意味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因而能载道而精神出、境界生,升华成艺。艺乃寄托情感、反映意识之文化形式,而可传承上下千万年!

2023年5月4日,三江抱云楼主 莫鹤群谨识


刘文西艺术简介

刘文西,1933年出生于我国越剧之乡——浙江嵊州。这是文人、艺术家辈出之地:古有王羲之归隐、朱熹四处讲学,今有经济学家马寅初、革命音乐家任光、山水画家郑午昌、越剧表演艺术家袁雪芬……1950年在上海进入陶行知先生创办的“育才学校”学习美术,1953年入浙江美术学院,受潘天寿等先生教导,1958年毕业后到西安美院工作至2019年7月逝世。第七届、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有突出贡献专家。第六届全国文联委员,全国第四、第五、第六、第七次文代会代表,全国美协第一届中国画艺委会委员、历届全国美展评委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黄土画派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当代画派联谊会主席,西安美术学院名誉院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获国家第一批名师称号,第五套人民币毛泽东画像创作者。

刘文西艺术宗旨

“熟悉人、严造型、讲笔墨、求创作”以“主题思想的深刻性、人物塑造的生动性和笔墨技巧的开拓性”“创新要从深入生活开始,从观念的扩展开始,用自己的思维、自己的视觉、自己的感受,用自己的脑子和眼睛去观察认识生活,要有区别于历史、区别于他人的独到之处”。

刘文西艺术评说

1960年《毛主席与牧羊人》作品在《人民日报》一经发表,得到了毛泽东主席的好评:“文西画我很像,他是一位青年画家。”


你在三十余年美术生涯中,希望继续朝着自己所选择的艺术道路走下去,为人民创作出更多的好作品。

——李瑞环,全国政协原主席

半生青山,半生黄土,艺为人民,传神阿堵。

——吴作人,画家

翰墨因缘。文西同志属正。

——李可染,画家

如果想了解画家刘文西的为人,只要看看下面几个数字,就可以看出他的大概轮廓:

三十年来,他到陕北去了四十多次;

三十年来,他跑遍了陕北所有的县;

三十年来,他近十次在延安过春节;

三十年来,他在陕北结交了几百个农民朋友;

三十年来,他画了几千个农民的肖像和上万张速写。

——蔡若虹,美术史论家

五体投地。观刘文西画展后敬题

——启功,书画家

画时代新风。文西同志留念。

—— 刘开渠,雕塑家

泥土香,千秋芳。文西兄正之。

黄胄,国画家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为文西画集题。

——方增先,书画家

了解陕北,熟悉陕北,刻画陕北。为文西画集题。

——杨之光,国画家

刘文西突破了中国画已有的审美格式,创造性地吸收了西方现代艺术的成就,特别在拥有了众多的劳动人民形象素材后,开拓了中国水墨画的新领域,成为中国人物画的杰出代表。——陈佩秋,国画家

西方有个达·芬奇,东方有个刘文西。达·芬奇当时将解剖学引入美术,追求造型的准确。我之所以将刘文西的画比之达·芬奇,就是指刘文西作品造型的准确。

——文怀沙,楚辞学家

从黄土地中创造新的时代精神,文西兄是黄土画派的带头人。

——靳尚谊,油画家

刘文西的艺术高峰,是勤奋垒起的;是速写垒起的;是采风垒起的;是不断深入生活,扎实苦练基本功垒起的。——方增先,上海美术馆馆长

“自信人生两百年”,黄土画派在新世纪奋进。祝刘文西先生的艺术永远年轻。

——王仲,评论家  

我认为,如果说战争年代,美术界与人民打成一片的代表人物是古元,那么,新中国成立后四十年坚持走这条路的就是刘文西。刘文西是陕西的骄傲,延安的骄傲。

——李 琦,画家

刘文西先生展览时开了个研讨会,我开了个玩笑,说刘文西有几个不变:坚持画速写、坚持深入生活、坚持戴干部帽和穿中山装。

——刘曦林,评论家 

在“文革”之前,有四位画家对人物画的影响很大,这四位画家就是刘文西、方增先、黄胄和杨之光。刘文西和方增先影响比较前,刘文西的作品比较多一些,分量重些,但方增先写了一本书,他俩影响是各有高低。我觉得这四大家中,刘文西的影响是最大的。

——陈传席,评论家

有人提到刘文西、黄胄、方增先,这一代人里每一个人都不一样,黄胄与速写的关系特别密切,而刘文西与素描、与年画特别密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数,实际上是谁也代替不了谁。

——郎绍君,评论家

我在西安的时候,受到王式廓、董希文、刘文西等人作品的影响。刘文西创作的画,在全国很有影响。他笔下的《刘志丹在陕北》和一系列歌颂毛泽东的国画人物,气韵生动。

——杨力舟,原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美术馆馆长

刘文西、杨之光、方增先是新中国建立初期中国人物画的三面大旗,他们对那个时代,对后来的写实人物画的发展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蒋兆和先生开创了中西结合的写实人物画道路,如果按这个分,刘文西先生他们应该算第二代写实人物画家。

——史国良,画家

20世纪60年代以来,出现了几位各具风貌的佼佼者。如黄胄之奔放洒脱,刘文西之厚重坚凝,方增先之深沉抒情,程十发之朴拙轻盈。

——马鸿增,评论家

刘文西创作的毛主席形象,“有的角度向左,有的向右,刘老师通过小镜子反射做对比,或者先用放大镜放大,再用小镜子折射,用这张改一改,用那张修一修。一天,他拿了两个作品让我看区别,我说没区别,他说你再看,我再看还是没看出区别。他说一个眼睛大一些,显得性格外向;一个眼睛小点,显得含蓄深沉。在画作中能展示出如此微小的差异,源于他对领袖形象长期的揣摩和实践。”

——杨晓阳,刘文西的学生、中国国家画院原院长

责编:颜青

一审:颜青

二审:张建平

三审:罗毅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