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05-14 15:25:49
5月11日,在河北沧州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走进黄骅市仙庄片区一片旱碱地麦田,仔细察看小麦长势,了解当地旱碱麦种植推广及产业化情况。总书记向正在田里劳作的种植户、农技专家询问旱碱麦产量、价格、品质、收益等,指出要“做好盐碱地特色农业这篇大文章”。
总书记考察的旱碱麦种植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是一块受自然条件制约、土壤盐碱化程度高的旱碱地。
在沧州,当地老百姓口中的旱碱地,就是人们熟知的盐碱地。熟悉农业农村的人,或许会想起秋天盐碱地里泛起的那一层白花花的盐。盐碱地,意味着庄稼难以生长。
发展特色农业,就要注重因地制宜,让盐碱地也能“变废为宝”。在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挥科技创新的关键作用,加大盐碱地改造提升力度,加强适宜盐碱地作物品种开发推广,有效拓展适宜作物播种面积。
这其中,种子很重要。总书记曾形象地指出种地选好种的重要性:“农民说,‘好儿要好娘,好种多打粮’,‘种地不选种,累死落个空’。”
在旱碱地麦田,总书记察看的小麦,有小偃60、沧麦6002、捷麦19等抗旱耐盐碱的品种。这正是当地农技人员围绕“种、肥、播、管”等重点环节,实施了30项国家和行业技术标准,培育出的适种宜种品种。
△5月11日上午,在河北沧州黄骅仙庄片区旱碱地麦田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同种植户、农技专家亲切交流。
我国盐碱地面积约15亿亩,其中5亿亩具有开发利用潜力。如果这片“沉睡的”土地被唤醒,将产生重要影响。在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是一个战略问题,必须摆上重要位置。
在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由于海水侵袭等原因,80%以上的土地是盐碱地。近年来,通过生态化利用和种业创新,盐碱地长出了产量高、品种好的多种耐盐碱作物。
2021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到这里考察。看到当地育种思路的转变——从治理盐碱地适应植物,到选育耐盐碱植物适应盐碱地,总书记表示赞同:“这就像发展旱作农业,不是治理旱地,而是要推广适宜的耐旱植物品种。”他勉励大家:“18亿亩耕地红线要守住,5亿亩盐碱地也要充分开发利用。如果耐盐碱作物发展起来,对保障中国粮仓、中国饭碗将起到重要作用。”
搞好特色农业,发展产业也是关键一环。
在2022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创新粮食生产经营方式,延伸产业链条,实现节本增效。
这次在沧州,总书记了解当地旱碱麦种植推广、关注旱碱麦产业化情况,指出要积极发展深加工。
虽然旱碱地土壤盐碱化程度高,但特殊的种植条件造就了旱碱麦独特的品质——钾钙镁铁锌含量高,蛋白质含量高达13%至16%,加工出来的面粉麦香浓郁、绵软筋道,非常适合制作馒头、面条等传统手工面食。
特色农业,让盐碱地“变废为宝”,孕育出更多“新机”。
目前,黄骅现在有较大型面粉加工企业20家,年加工能力接近50万吨,全市已经形成集订单农业、收储中转、面粉加工、食品生产等功能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小麦产业”。
△河北省黄骅市旧城镇仙庄片区旱碱地麦田
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无论社会现代化程度有多高,14亿多人口的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供给始终是头等大事。
6月,河北黄骅的旱碱麦将迎来收获期。届时,燕赵大地,麦浪飘香,传递出的不仅是丰收的喜悦,更是端牢中国饭碗的底气。
责编:万枝典
一审:万枝典
二审:胡泽汇
三审:唐能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