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爱和阳光融进每个孩子心里——湖南省融合教育课堂教学小型研讨会侧记

李礼壹 何琳 欧阳毅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3-05-20 07:26:52

■李礼壹 何琳 欧阳毅

立夏已至,万物并秀。一场关于融合教育的研讨会里,涌动着学习热潮。

5月17日,由湖南省特殊教育专业委员会主办,宁远县教育局、县残联承办的湖南省融合教育课堂教学小型研讨会在宁远举行。西南大学教育学部教授赵斌、南京市莲花实验学校小学部校长吕伏安为代表们授课。

会上,来自省内各市州62所普、特学校和宁远县各中小学校的260余位代表,围绕“以爱相伴 与光同行”这一主题,通过聆听讲座、现场观摩、案例分享等方式,就如何提升融合教育课堂教学质量和推动特殊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等问题进行研讨交流,凝聚起全面推进融合教育的强烈共识。

顺时应势,新时代特殊教育事业再出发

近年来,随着《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国家“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湖南省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2022-2025年)等一系列政策规划的颁布实施,特殊教育事业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

永州市特殊教育初步构建了以随班就读为主体,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送教上门为补充,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相互衔接的普特融合的特殊教育体系,目前,全市残疾学生入学率为99%。宁远县坚持特教特办、应随尽随、应融尽融,成功构建“政府+学校+老师+家长+学生”五位一体的融合教育“宁远模式”……这些成果都是湖南在特殊教育事业取得长足发展的一个个“缩影”。

当前,强化特殊教育普惠发展,如何把握新时代融合教育的现代化意蕴及指向,以融合教育的实施保证教育公平等问题,对抓融合教育的思维视野、创新精神和能力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推进融合教育要尊重人的差异及差异化发展。”赵斌教授在讲座中指出,强化特殊教育普惠发展,本质上是实现残疾儿童教育从教育机会到教育权利,从 “特惠”发展向 “普惠” 发展,从教育平等向教育公正与平等兼具的转变。全面推进融合教育必须落实特需儿童多元多层次教育安置,消除融合教育就是随班就读的误解,营造包容、接纳和尊重的融合文化。

“面对融合教育学生,我们细化课程标准,合理开发课程资源,通过国家课程个别化实施、生态课程个别化浸润、康复课程个别化指导,实现了‘关注1%,推动99%,达到100%学生整体提升’的办学目标。”吕伏安校长表示,特需学生个别化课程建设要让面临障碍风险或有障碍的学生都能参与各类课程学习,打造融合教育课堂教学新模式,构建关注个体、面向全体的校本化课程体系。

“融合教育没有现成方案,唯有在主动实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循环反复中,形成适合自己的融合教育模式。”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特殊教育系主任、湖南省特殊教育研究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陈杰表示,举办这次研讨会,对如何顺时应势开展高质量融合教育具有很好的启发作用。

亮点纷呈,以研讨成果推动融合教育发展实践

这是一次统一认识、凝聚力量的思想之旅。

1天内,议程紧凑、干货满满。

每个孩子都值得被期待,每个孩子都能像花儿一样盛开。宁远县特殊教育学校教师雷琦说:“作为老师不仅仅是教授知识,更要教会学生懂得真善美。融合教育在治愈特殊孩子的同时,也是对普通孩子最好的言传身教,能让他们学会爱与包容。”

“开展融合教育应减少环境的干预和限制,作为学校就要为学生搭建展示才华的舞台,触动学生心灵,让残障学生也能自由绽放芳华。”蓝山县特殊教育学校校长龙永明认为,两位专家的讲座既有顶层理论的引领,也有基层实践的指导,为当地开展融合教育提供了可复制的模式。

这是一次开拓视野、增强本领的学习之旅。

5月17日下午,代表们走进宁远县湾井完小、冷水完小,现场观摩资源教室建设;走进第十二完小欧杭娟老师的课堂,上了一堂融合教育课例。代表们还听取了宁远县教育局局长蒋贤军、实验小学校长李慧萍、湾井完小教导主任李群芝作的案例分享,切身感受特殊儿童少年在宁远“和谐、平等、愉快”的融合教育环境中尽享阳光、健康成长。

“如何建好资源教室?融合课堂教学中,如何做到课内与课外联结,知识与生活联结,学科与德育联结?如何点亮‘折翼天使’心中的光……”益阳市南县特殊教育学校兼南县桂花园学校校长肖芬说:“宁远通过顶层设计保障、建强师资队伍、搭建活动平台、全程跟踪服务、统筹资源教室建设等方式,积极探索形成的融合教育 ‘宁远范式’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经验。”

这是一次激发热情、推动工作的奋进之旅。

代表们聆听专家讲座,畅享精神盛宴;现场观摩学习,提升业务能力;研讨典型案例,激发使命担当。

“保障残疾儿童少年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全面实践融合教育发展理念。”省特殊教育研究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永州市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兰新全表示,各地各校可立足本地实际,创新思路,把融合教育工作做实、做细、做好。努力做到无形与有形的融合、普通与特殊的融合、教育与医学的融合、教育与康复的融合、学校与家庭社会的融合,让每一位残疾儿童少年都能圆心中的上学梦、让每一朵残缺的花儿都能在特殊教育的阳光下绽放。

责编:吴方明

一审:吴方明

二审:严万达

三审:戴勤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