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职教硬核力量 | 湖汽职院智慧教育赋能高质量发展

余蓉   湖南日报   2023-05-23 15:36:44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余蓉 通讯员 彭新华

只需指尖轻轻一点,就能查看每名学生的“个性画像”,还能检索其在校期间的“专业技能树”,为企业定薪提供直接依据……在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智慧+”教育教学平台的高端操作让记者大开眼界。其相关经验做法更是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启动仪式上作专题交流,并被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在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上推介。

近年来,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以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建设为契机,系统推进新型校园环境、校级智慧平台、全域应用场景建设,同步推进教学流程重构、应用模式创新、评价方法改革,塑造数字化转型新生态,实现教、学、管、评全方位变革,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赋能学校高质量发展。

智慧画像助力人才精准培养

在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数字可视化平台上,几万名学生的“画像”一览无余,平台对每一位学生的综合素养评价和思想素养评价,细致到课程进度、获奖事件、学习、技能、双创、劳动、体育等各方面情况。

2017年起,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持续推进“智能化升级工程”,构建了办学水平可视化、教师发展可视化、学生成长可视化、管理服务精准化“三可视一精准”的智慧化监测平台。平台整合优化教学平台、教务管理、教师管理等17个信息系统,变独立数据为共享资源。更重要的是,这些数据全面、立体地为老师教学、学校管理等提供决策的依据和制定发展的规划。

“传统教学中,学校课程建设水平、课堂教学质量主要通过人工检查、事后测评,主观因素多,很难做到科学性、客观性,而通过智慧化教学场景,通过智能评估系统,更有教情、学情、AI分析大数据,对课堂教学效果从六个维度形成质量分析报告,帮助老师精进教学,开展教学研究。”湖南汽车工程职院信息化处处长刘星海说。

学校还以贯通融通的思路,在智慧教育平台汇聚了3个国家教学资源库、3个省级资源库、180余门精品在线课、13个专业领域虚拟仿真资源、3665门网络课程、1个数字博物馆、12门视频公开课,构建开放的、时时的智能化课堂,目前已实现教师100%通过调用平台资源完成教学环节,学生100%使用平台资源完成线上学习。

以“智慧+”赋能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让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的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截至目前,学校2022届5391名毕业生中有4914人实现就业,就业率为91.16%,其中已就业毕业生中66.6%在湖南省内就业。

智慧实训赋能产教深度融合

在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的大众汽车实训中心,车辆运用学院院长周定武正通过AR技术虚拟教学系统,将汽车发动机的内部结构及其工作状态、原理,通过仿真技术和高清的显示系统直观呈现在学生面前。

为顺应教育信息化发展,提高教学效果,该校引入VR/AR技术,建立虚拟实训中心,围绕核心专业课程,创新开展虚拟仿真前置操作,真场实操后续跟进的实训教学模式,“以前学习专业知识的时候,书上的文字让我们很难理解,现在通过这个平台,看着系统里的虚拟操作,专业知识变得更直观、易懂,我们的学习也更轻松方便了。”该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大众项目班的李思晨说。

而这样的智慧教育场景在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并不少见。在学校智能制造公共实训中心与华中数控等企业合作共建的生产性实训基地,更是全面、深度演绎了实训教学智慧化,“这里主要包括智能制造、多轴加工、数控加工、工业机器人等区域,形成了从产品设计、数控加工、多轴加工、智能制造生产的一体化教学与生产体系,真正实现‘生产管理数字化、实训教学智慧化’。”航空工程学院实训教学副院长何延钢介绍,该中心目前是湖南省实训教学信息化试点、全国多轴加工“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

学校还积极探索“云端训练场”,开发了“C+R”远程操控、真场执行的实训方法,在云端部署实训操作平台,学生远程发出操作指令,机床设备在车间里按指令运行,配套的数字孪生软件生成与实际运行完全一致的数据和影像,让学生亲身体会到科技的力量。

“实训教学在职业院校教学中占比大,学校智慧教育有效打破传统教学的藩篱,解决‘看不见、摸不着、难再现、风险高、成本高’等现场实训教学难题,整体提升职业院校办学能力,加强职业教育内涵建设和数字化转型。”学校党委书记邓志革说。

以汽车类专业群为主体,以航空制造和服饰艺术专业群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多维支撑”专业群格局,学校已先后与上汽通用、保时捷、宝马、北京汽车、上汽大众、中国中车、南方航空等20余个行业龙头企业合作,在校内建立16个员工培训中心和4个产业学院,共同开发订单课程147门、员工培训课程79门、专业教材80余本,真正将“课堂搬到车间,专业建在产业链”,为实现产教融合,助力地方产业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责编:李传新

一审:余蓉

二审:段涵敏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