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落花开”的无限热望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3-06-14 16:04:02

向敬之

我一直想用歌词的形式,写一版关于“花落花开”的题材。

平常所读、所见,大都是花开花落的情景,这是花发硕果的自然转化,但总使人产生对风雨无情、岁月不居的苍凉、感伤,以及淡淡的哀愁,

花落花开,在眼波里不是连续性的花枝蝶变,却在梦境中、情感上、期待里,有着林林总总的各种各样的生命体验,让我有着无限哪怕无聊的想象与热望、钟情与恋爱。

这样的幻化,是一种向死而生,也是一种幸福绽放。

花落花开的生命状态,既是自然界的美好转换,也是为人立世的精彩怒放。古往今来,无数人经历过生命的凛冬,如寒梅自开,开放出春天的色彩和光彩。

我一直在找突破口和切入点,希望有我个体的体验,又能引发大众的共情。

去年冬天的某日侵晨,熹光微明,我想起近年来一直在打磨的传统戏曲和四大名著两组歌诗系列。这是我用现代音乐的形式表现传统文化经典的尝试,传统戏曲系列为《桃花扇》《长生殿》《西厢记》《牡丹亭》及《千年桃花扇》,四大名著系列为《看三国》《读水浒》《叹西游》和《说红楼》。突然感觉写得侧重在叙事中炼意,不如简化笔墨写一种空灵之境,甚至营造一种禅境。

禅境是中国古典文学艺术中最经典、最精彩、最耐人寻味的意境。

中国古代艺术创作中,多有追求禅境的诗画词赋。唐代王摩诘,参禅悟理,学庄信道,将诗书画乐高度融合。山水田园,境界洞开,意趣绝妙。苏轼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追求此中美学意味的先贤,多有生命体悟。

用这样的心理和状态写歌词,在顿悟中实现妙悟,向审美的心理意识转换,营造空灵、浪漫、辽阔、精美、宁静等多元特质的艺术氛围,感应天人合一,触摸心神相通,反映生命体验,以一种源于中国古典意境创造一种创新文化表现方式的新实践。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中和儒释道艺术之美,以传统意境净化时代情感的心灵音乐。

我赶忙起床,在电脑上调整了一番,删去了一半篇幅,豁然开朗,倍觉精神。匆匆出门,赶去上班,在站台的冬日阳光里候车,重新看了一遍。

当我翻到《说红楼》时,由开头几句“看惯了繁华满眼,水月化作镜花缘……为何嫣然一笑啊含着泪,为何千年一叹啊诉不完”,脑海里油然想起了黛玉葬花,想起了曹雪芹的《葬花吟》。

红楼幻影,无限哀伤,“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然而,伟大的曹先生却借林家女——这一位寄人篱下又满身灵气的秀雅仙葩——表达着对“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的人生叩问和奋力抗争。

花事难说,世事无常。《红楼梦》里,林黛玉是不幸的,芳华早殒,但她并非“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而是以遗留后来的空灵之美、性灵之韵、警世之意,以及字里行间流淌的眉目深情,实现生命永生,传递着“花落花开又经年”的新生美学与不朽意蕴。

很快,我在公交车上写完了《花落花开又经年》:“莫说纸上荒唐言,谁知香泪魂相牵。阆苑仙葩早已不见了她,空留下多少思念。//月在碧玉盘中颠,流溪洗落山清颜。绿红杳然廋了诗人的心,忧愁那几分缠绵。//陪着我无弦,弹罢魏紫姚黄怕梦寒。芳香我无眠,叹那花落花开又经年。//哀乐各有味,百态戏中演。是你也是我,离合都是缘。来去匆匆辙自远,一碗清茶煮心念。”

我刚发到一个微信群,湖南省歌舞剧院青年女高音歌唱家李琛给我留言,说她想写这一首词。我当时说好。虽然我知道她从小就接受过专业合唱训练,大学期间读于湖师大的音乐表演系,担任过省歌的歌剧团团长,但是,我在充满期待中还有一些保留意见。

毕竟她平时主要唱歌剧,唱美声,主要接触类似歌剧《茶花女》和轻歌剧《风流寡妇》之类的西方经典,经常惊艳在中国主旋律舞台上演绎形象歌曲。

平常我们在微信上有过不少文化交流,我也知道她是一位很有思想的艺术梦想追求者。然而,《花落花开又经年》,文字不多、句式不长,可长短句交错中变化很大,还是一个并不完全规整的三段体结构。我最初想请身边擅长写艺术歌曲的资深作曲朋友来完成。在我的创作动机中,也设计过独特的艺术场景。

我要表现花落花开的生命意境,表现苦乐人生的辛勤豁达。

既然答应了李琛,只能任其玩了。反正我写歌词,也是玩,种豆得瓜,也自得其乐,“来去匆匆辙自远,一碗清茶煮心念”。

几周过去,李琛突然给我发了一版曲谱,以及自己弹唱的简单版。旋律隽永,只是感觉我所求的空灵意境少了一些。我跟她谈了一些感受。这对一个初试作曲的她而言,无疑要经历翻山越岭的追寻。即便是资深作曲家,也没有多少真正写空灵音乐的。

李琛很坚定地告诉我,有难度,她再试试。她要给自己写歌。

坚定走自己的路,本身就是向着光明、穿越荆棘的挑战。只有带着自己设定的文化使命和艺术追求,才能沿着瞄准的月亮,奔跑在璀璨的星辰间展现自我。

去年底,大都没有逃脱疫情的折磨,大多演绎了一次杨康与杨过的谐音历史。李琛说她也阳了,本来想去录音,声音受了影响,正好继续打磨。

几经调整,她也积极向身边的作曲名家请教。一位老友跟我说,李琛是作曲新手,但旋律很美。

昨晚,当她把前几天录唱的音频发我。我听了一半,给她留言:空灵,隽永,唯美,淡淡伤怀里勃发一种生机和强烈期待!

现在这一版,与我当初创作时的设想,有着很多相近。

当然,我真诚地期待李琛能把有思想、有追求、有品质的唱作这条路走下去,在艺术歌曲创作与呈现中融贯中西多种音乐形式之美,打通古典歌剧与现代歌曲、多声思维与线性思维之间的壁垒,探寻艺术足迹,坚定文化自信,实现自己的跨域发展与不断突破。即便不是我的歌词,我也知道她是一个非常努力,而且有着明确的价值追求和精神展现的音乐美学创造者,吸引更多的听众在其旋律中实现情感共鸣的双向奔赴。

责编:刘瀚潞

一审:刘瀚潞

二审:易禹琳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