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客户端 2023-06-20 14:46:22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6月20日讯(通讯员:林庚菊)通道侗族自治县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红色、绿色、古色资源特色鲜明,分布广泛。近年来,该县始终坚持“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文旅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文旅融合新篇章。
凝聚工作合力,夯实文旅融合基础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通道通过完善机制、示范引领和人才培训,全方位为文旅融合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抓统筹领导,形成融合机制。将文旅融合发展纳入该县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全局予以定位和强化,建立党政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明确任务分工、明确工作职责、明确负责部门、明确完成时限,形成文旅融合“全面抓、全面管、全面建”的统筹推进机制。
抓示范引领,提升融合活力。将党支部建在文化旅游产业链上,通过支部引领、党员示范,让景区党员亮身份、明职责,全力助力文旅发展;设置景区党员志愿服务岗,为游客提供旅游咨询、线路讲解等志愿服务,提升游客满意度;积极参与景区矛盾纠纷调处、项目规划建设等活动中来,确保各个项目的落实。皇都村“支部建在景区上”的先进经验得到广泛认可,并被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抓队伍建设,保障融合人才。通过举办文化专业培训班、挖掘侗族传统文化的民间艺术人才和乡土人才、非遗传承人的传承培训和县职校招生培养文化旅游人才,全县登记在册的乡土文化文艺人才800余人,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2人、省市级非遗传承人39人,数量居全市之首。
打造特色亮点,构建文旅融合品牌
该县通过党建引领,将资源集中整合、集中开发、集中打造,“红色通道 好运侗乡”文旅品牌愈发响亮。
打造精品线路。全县开发出“重走长征路”“生态丹霞”“神奇古寨”等一批高品质精品旅游线路;“通道转兵纪念馆”入列国家文化和旅游部推出的10条国家级旅游线路和湖南省重点推介的12条精品红色旅游线路之一;让世界“侗”听——民俗风情之旅入选国家文化和旅游部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丰富旅游业态。原创红色剧目《通道转兵》在全县公演,得到观众好评,媒体争相报道;在村级党组织的协调推动下,芋头村将闲置小学改造,开设侗族非遗展示馆,木脚村将旧村部楼、旧小学、旧邮政等集中改建成木脚时光研学教育基地,并主动招商引资引进企业入村投资开发旅游项目。目前,全县建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4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3个,拥有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省特色文旅小镇1个。
提供一流服务。在高速公路、各景区等设置志愿服务台,200余名党员、志愿者主动为游客提供服务;公安、医院等各机关单位党员主动到各景区担任旅游警察、旅游医生、旅游质监员等;全县广大党员自觉担任通道旅游形象大使,用文明的举止、周到的服务保障游客畅游侗乡。
延伸产业链条,推动文旅融合发展
该县推进“党建+旅游”“旅游+农业”“旅游+工业”等,实现文化旅游与特色产业相结合,提升辐射带动效应。
丰富新业态。通过党员带头建设民宿、开办餐饮店和民族特色商品店等,带动群众投入到文旅产业发展中来。据统计全县共有文化旅游企业227家,文旅企业劳动就业人数3.5万人,占全县劳动就业人数的24 %。
开发新产品。以皇都村为主的各周边村寨党员,自发利用农闲时间参与“让世界侗听”《戊梁恋歌》大型侗寨山水实景排练,让该演出在2023年湖南省春季乡村文化旅游节、湖南省春季“村晚”舞台上得以精彩呈现,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
探索新模式。积极推进“党支部建在产业上”制度模式,带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各村级党组织抓住文旅复苏机遇,不断发挥资源优势,推动集体经济持续壮大。全国首批红色美丽村庄——小水村,全力争创国家3A级旅游景区,并率先办起了甜藤粑粑加工场,每年为集体经济增收20余万元;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皇都村,通过盘活资产发展旅游、开发旅游产品、入股旅游经营等形式,每年为集体经济创收60万元以上。
责编:黄俊
一审:李巧霞
二审:吴建广
三审:龙荣幸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