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军人·每周一星 | 贺先觉:“我的青春见证着升腾的蘑菇云!”

沙兆华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3-06-20 21:50:56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沙兆华

“扎根高原36年,这辈子都在和核武器打交道,先后参与了5次国家大型核试验……”一生为“核”努力的“两弹”功臣,原二炮某基地装备部高级工程师,如今已83岁的贺先觉提起自己当初的选择时说,“把最好年华献给祖国核武器事业,值得!”

(贺先觉。通讯员 罗燕 摄)

1940年,贺先觉出生在湘潭县的一个贫困农民家庭。他19岁考入西北工业大学,大学毕业后穿上戎装。

1964年,贺先觉怀着理想奔赴戈壁深处,来到青海省海晏县的金银滩——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在海拔3200多米的高原上,啃着永远煮不熟的青稞,嚼着黏糊糊的馒头,住帐篷,睡板凳,贺先觉与战友们一面与恶劣环境做斗争,一面废寝忘食进行科研攻关。

1967年6月17日,是载入我国核武器发展史的一天,也是贺先觉终生难忘的日子。作为主操作手,贺先觉参与了中国第一颗氢弹的试验,负责爆炸之前的最后一次调试。

随着倒计时归零,“起爆”!当远处天空升起了一朵烈焰翻滚的蘑菇云,爆炸试验圆满成功,贺先觉心中的石头才落了地:“成功了!我觉得这辈子都值了!”

从武器研制设计、生产试验到储存管理,贺先觉的工作几度调整,巨大挑战也随之而来。

(工作期间,贺先觉一心扑在研究上 。通讯员 罗燕 摄)

贺先觉工作的导弹洞库建造于上世纪50年代,设施陈旧落后,有害放射性物质数值严重超标。为适应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部队决心对洞库实施改造。

“洞库改造是百年工程,总得有人去干。”强烈责任感驱使着贺先觉去改变现状。

改造非一日之功,长期在放射性物质超标的洞库里搞研究、做方案,贺先觉在1个多月里体重轻了15公斤,两度昏倒在工作现场。

经过10年的艰苦努力,他们终于完成了升级改造工作,科研和管理人员从此告别在有害物质污染区工作的历史。

改造工程催生了一系列成果,也收获了众多奖项,激励着贺先觉带领团队不断向新目标奋进:成功研制节电装置,投入使用后每年节约电费2万余元;发明的温湿度传感器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在国内率先成功研制远距离有线遥控电视监视系统。

在30多年的核研究工作中,贺先觉先后获得了多项荣誉,是第一批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1987年7月,贺先觉在全军英模代表大会上作重点发言,他的事迹被广为宣扬。

从热血青年到六十花甲,贺先觉把自己献给了国防事业。2005年,贺先觉被安置在常德市军休所。无论岁月如何变迁,他始终关心关注着国防建设,“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作为一名军人,应无愧于使命,矢志如初。”

(原文刊载《湖南日报》6月25日04版)

责编:贺威

一审:贺威

二审:邓晶琎

三审:蒙志军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