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3-06-25 16:49:51
通讯员 吴铠甫
自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全面铺开以来,共青团益阳市资阳区委围绕“党政之中心,青少年之需要”,聚焦“六化”具体要求,全面部署资阳区县域改革任务,立足服务青年和发挥青年力量助力基层治理,组织、资源、品牌“三链联动”,树牢团员青年担当作为“风向标”,激发志愿服务新活力。
专项推进建优“组织链”
发挥 头雁效应 。 打造专业化青年志愿者队伍,由返乡大学生、团员学生、退役军人、自由职业人员、企事业单位青年干部等群体构成的青年志愿骨干力量,加强青年志愿者服务能力建设,广泛开展青少年帮扶、公益环保、结对帮扶等志愿服务活动,全年开展各类志愿活动500余场。
培育后备力量。 深入挖掘优秀学生志愿者作为骨干队伍后备力量,做好互助帮带模式,广泛开展“返家乡”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的102名学生走出校园、了解基层、服务基层,参与基层治理,助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规范青年志愿服务。 完善机制、创新活动、强化培训,志愿者岗前培训大力提升规范化水平,为资阳区“古韵古城·资水资阳”2022年国庆美食文创百乐汇、资阳区2023年古城樱花欢乐跑、益阳市“花田喜事 天赐良缘”浪漫园林集体婚礼、益阳市2023年创园花展暨中心城区文化旅游消费节等大型节会活动的成功举办提供了高水平、高效率、专业化的志愿服务。
打造“3+3”青年志愿服务体系。 建立区、乡镇、村(社区)志愿服务队三级队伍,打造“团干团员+青年志愿者+青年突击队”模式,组建了青年突击队、青年志愿服务队、“河小青”志愿服务队、返乡大学生志愿服务队等各级志愿服务队伍130余支,累计开展“情满旅途·暖冬行动”、净滩行动、学雷锋便民广场志愿服务、“七彩假期”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3000余场次。依托全区22个“青年之家”,建立联系青年常态化志愿服务机制,链接青年超5000人。
此外,利用微信公众号、“志愿汇”等平台发布活动,提高活动参与度和影响力,通过政策落实志愿者评先选优等激励机制,搭建人人可参与、人人愿参与的志愿服务平台,盘活全区青年力量。
切实统筹盘活“资源链”
为切实推动更多青年参与志愿服务工作,资阳区广泛链接各方资源,打造志愿服务“蓄水池”与“活源泉”。
积极争取社会资源。 争取志愿服务项目,开展希望工程“一元捐”、“壹基金温暖包”、“团团希望小屋”、“99公益日”、关爱青少年身心健康“十个一”行动等活动36场,筹措资金35.1万元。
强化部门联动。 做好“志愿服务+”文章,联动教育、卫健、司法、人社等单位,组织开展文明创建、心理健康辅导、普法宣传、青少年权益保护等公益活动,先后以“心理健康送课下乡”、“青少年法治教育进校园”、“情满旅途·暖冬行动”、“防溺水应急救护公开课”、“春风行动”等主题开展志愿服务460余次,受益人数达3万余人。每个项目完成后,团区委都会联合相关部门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再总结、再优化。
整合宣传资源。 以“点”处示范带动全“面”发展。开展线上线下宣传,以公众号、视频号等新媒体为载体,及时发布志愿服务通知,宣传志愿服务优秀事迹。2022年,“资阳共青团”微信公众号发布志愿活动类推文21篇,帮助广大青年更加迅速掌握活动资讯,吸纳更多优秀青年加入志愿服务队伍,多次获新湖南、学习强国等媒体推介。
打造志愿服务“品牌链”
充实“共青团+社会组织”的服务力量 。打造“河小青”“七彩假期”“资阳青年说”“防溺水公开课”等志愿服务品牌化项目,以点上突破促推面上开花。
其中,“河小青”等4个志愿服务项目获团省委表彰,共青团资阳区委获评全市优秀志愿服务组织。号召 200多名“河小青”志愿服务骨干成员,全年累计开展大小活动800余次,带领全区5万余名群众参与了保护河道志愿服务活动,资阳区河小青行动中心获评湖南省县级优秀河小青行动中心。
探索“青年之家+青年活动”模式。 以社会化、有形化、日常化运作模式,设置共享自习室等活动空间,为广大青年提供阅读休闲、文娱交流、政策宣传等服务,使“青年之家”成为青年交流的“大本营”、青年成长的“大舞台”、服务青年的“压舱石”。
在全区20余个村(社区)开办不同特色的“七彩假期”公益暑托班,由各村(社区)团支部、青年之家联合承办,以“美育+”艺术启蒙、传统文化、心理健康、防溺水安全教育等内容为重点,组织135名青年志愿者们尽展所长、尽倾所能、尽显热情,助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2022年暑期服务青少年上千名,有效缓解暑期无人看管青少年的难题。
建立“一镇一品”“一校一品”工作机制。 大码头街道团工委不断丰富青年活动载体,团结带领青年组建“好声音青年宣讲团”、码头青年突击队、青年志愿服务队等青年队伍,主动参与社区治理,贴心服务居民群众,注册青年志愿者1100余人。截至目前,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近500次,受惠群众8000余人,推动志愿服务实现了从“单向服务”向“双向服务”转变。汽车路街道各社区搭建了红色图书室、儿童天地、瀚墨国学堂等“微项目”,开展文化学习、休闲娱乐、就业创业等志愿服务30余场次,让青年学习有场所,活动有阵地,作用发挥有舞台。
责编:胡旻
一审:胡旻
二审:喻志科
三审:熊佳斌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