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志文 彭业忠 田东风 新湖南客户端 2023-08-03 09:38:01
文/彭志文 彭业忠 田东风
在武陵山腹地湘鄂渝交界处,有一个十分奇特的地理景观:一座名山与一条大河相依相偎。这座山就是土家族圣山—— 八面山,这条河就是土家族母亲河—— 酉水河。
酉水河中游八面山下的里耶盆地和大溪镇酉水河谷自旧石器时代以来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留下了溪口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遗址、笔山坝新石器时代遗址、大板商周文化遗址和里耶战国、秦、汉古城、魏家寨西汉古城、大板东汉古城等历史遗址,出土了38000多枚秦简等重要历史文物,是中华文明在武陵山区发展历程的重要篇章。土家族先民很早就生活在酉水河谷的里耶盆地,然后从酉水河谷盆地向八面山麓和山顶拓展,留下了十分丰富的土家语地名,是土家先民写在大地上的自传,蕴涵着丰富的土家族文化因素,值得分析研究和保护传承。
八面山 周金标 摄
一、八面山山 麓的范围及 地名 概况
八面山位于湖南省龙山县与重庆市秀山县、酉阳县交界之处。《四川通志》:“八面山在州(酉阳州,今重庆市酉阳县)东北二百里,北接湖北,南界湖南,袤三百余里,广数十里,四面多县崖”。《龙山县志》(光绪版):“八面山在县西南一百八十里……山东北为县境,西为四川酉阳州境,西南秀山县境”。八面山顶属于龙山县里耶镇,八面山西北麓属重庆市酉阳县可大乡,西麓属酉阳县酉水河镇、酉酬镇,西南麓属重庆市秀山县大溪乡和石堤镇;东北、东、东南山麓,分别属龙山县咱果乡、内溪乡、里耶镇。
为了便于进行地名统计和分析,本文以地理和行政区划相结合的方法,将八面山山麓界定为西、西南山麓以酉水河为界,具体包含秀山县石堤镇、大溪乡、酉阳县酉水河镇、酉酬镇部分行政村和可大乡全部行政村,北、东、西南山麓以乡镇区划为界,具体包含龙山县咱果乡、内溪乡、里耶镇全部行政村(社区)。涉及此范围的乡镇级地名有8个,此范围内的行政村(社区)级地名有76个,电子地图标注的自然村寨级地名有480多个。八面山山麓乡镇、行政村(社区)地名具体情况如下表:
二 、八面山山 麓 地名语词 语源及 结构分析
(一)八面山山麓地名语词结构分析
地名语词结构一般由专名+通名两个部分构成。通名是指为地名定类的词,如省、县、乡、村、山、河、溪、坡、沟、坪等,通名有时可以省略。专名是指为地名定义的词,反映个体地名的读音、含义、方位和地域,是地名语词结构的核心部分,如龙山县的“龙山”,里耶镇的“里耶”。
八面山麓是土家族聚居区,汉族、苗族等民族相互杂居,分析八面山麓地名,既要分析地名语词结构特征,更要分析地名语词的语种构成特征。
八面山山麓乡级地名、行政村级地名和自然寨级地名共560多个,其中,绝大部分地名是由专名+通名构成的,如里耶镇、客寨、凉水、中溪、干坝、火马坪等,里耶、石堤、客、凉是专名,镇、寨、水、溪、坝、坪是通名,少部分的地名只有专名没有通名,如石科(升子) 、龙梯(笮笼)等。按照地名语词的语种划分,专名、通名都是汉语的地名,大约在48%以上,如酉水河镇、跃进村等,酉水河、跃进是专名,镇、村是通名;专名、通名都是土家语的有79个,如巴沙湖、咱竹湖、脉龙湖、阿壳里等,专名“巴沙”“咱竹”“脉龙”“阿壳”和通名“湖”“里”都是土家语;专名属土家语,通名是汉语的有173个,如那耶坪、兔吐坪、树木洞、土车沟等,专名“那耶”“兔吐”“树木”“土车”是土家语,通名“坪”“洞”“沟”是汉语;专名是土家语,没有通名的有39个,如石科、龙梯、卡巴、牙土、禁捎、比耳等;专名是汉语,通名是土家语的只有2个,如三脚里、脚里等,专名“三脚”“脚”是汉语,通名“里”是土家语。
八面山云海 周金标 摄
(二)八面山山麓地名语源及其结构分析
地名随着人类社会产生而产生,随着人类社会发展而发展。因而地名是不同时代由不同民族用自己语言命名的。八面山麓是土家族聚居区,土家族先民在同大自然作斗争的过程中,在与其他民族交往交融中,对八面山山麓不同的客观地理自然人文环境进行识别,对不同地理人文实体用土家族语言命名,形成了丰富的土家语地名群,这些土家语地名都是用汉字记录和传承下来的。随着汉族的迁入,土家族逐渐汉化,八面山麓也留下了许多汉语地名,一些土家语地名被部分翻译成汉语地名,形成了土家语地名与汉语地名相互交杂的区域地名构成状况。所以,保护传承八面山山麓土家族地名文化,必须分析研究其地名语源。
从八面山山麓涉及的8个乡镇级地名来看,酉酬、酉水河是汉语地名,石堤、大溪、可大、咱果、内溪、里耶是土家语地名,土家语地名占的75%。乡镇级地名语源分析如下:
石堤镇因镇政府驻地石堤社区而得名。《秀山县志》(2001年 中华书局):“石堤乡,以石壁形成的天然堤岸而得名。”这种解释显然是望文生义。“石堤”是土家语si21 thi21 的汉字记音,si21 (石)指“肉”,泛指“兽”,thi21 (堤)是“得”或“得到”。“石堤”就是“肉(兽)得”,颠倒土家语结构,即“得肉(兽)”,是指土家人打猎得到猎物的地方。
湖南省永顺县也有一个叫石堤镇的地名,但与重庆市秀山县石堤镇的地名含义不同。永顺县石堤镇因其驻地石堤社区而得名,当地人读音为“石铁西”,永顺县石堤镇和石堤社区都是“石铁西”的误记。土家语“石铁”指“田”,该地地势平坦,田较多,故名。《湖南省行政区划大典.[M]》(湖南省民政厅主编 ):石堤镇原名为土家语石铁西(溪),即溪边有大田坝之意而得名,后简称“石堤”。
大溪乡因下达溪而得名,是土家语“达溪”的音变。《秀山县志》(2001年 中华书局):“大溪乡,以宋、元时期九溪十八洞之酉溪而得名。”此记载是错误的。大溪乡得名于下达溪,而不是得名于酉溪。《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大典·重庆市卷[M]》(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编 中国社会出版社):“大溪乡因宋、元时九溪十八洞之下大溪而得名。”《秀山县志》(清光绪十七年刊本):“小江里 石堤巡检分驻 宋农 庙泉 下达溪”。“下达溪”现在叫“下大溪”,其上方约4公里的地方叫上大溪。上大溪、下大溪是对称性地名,上、下是地名中的方位词,大溪才是核心语词。“大溪”是土家语“ta53 (达)ci53 (西)”的音变,“达”指“互相”,“达西”指互相帮忙或互相转工,即相互帮忙的地方。上大溪、下大溪分别位于酉水河支流梅家河的上、中游。梅家河(原名麦家河)发源于八面山半山腰龙洞沟,流经上大溪、下大溪,注入酉水。以前,梅家河是上大溪、下大溪等地直达酉水河的主要交通通道,因水流百折千回,来往行人需左拐右跳,涉水前行,故当地人又称之为“48道脚不干”。
在八面山西山麓的酉水河边还有一个叫“大溪”的乡镇级地名,即重庆市酉阳县的大溪镇。大溪镇与大溪乡是否含义相同?从字面来看没有差别,但分析大溪镇命名的依据和语源,其含义明显不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大典·重庆市卷[M]》:“大溪镇地处财神沟河与酉水河汇流处,河口较大,故名大溪口,大溪镇因此得名。”古人一般将两条河流交汇处称为溪口,所以,叫溪口的地名很多。显然,“大溪口”是汉语地名,因“大溪口”而得名的大溪镇的“大溪”肯定是汉语地名。
酉水河镇由后溪镇更名而来,镇人民政府驻后溪村,因位于酉水河边而更名为酉水河镇,是汉语地名。但后溪镇、后溪村是土家语地名,“后溪”是土家语“哈乞”的误记,“哈”是“克哈”的简化,指“坪”“平土”,“乞”指“大”,“哈乞”即“大坪”,后溪村位于酉水河边,地势平坦,故名大坪。
酉酬镇政府驻地位于王家坝河与酉水河交汇处的溪口村,“酉酬”因何得名,《酉阳县志》(2001)无记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大典·重庆市卷[M]》:“酉酬镇因酉溪境地旧属酉阳州,酉字加州字得名酉酬。”“酉酬”是汉语地名。
可大乡因乡政府驻地可大湖而得名。《酉阳县志》(2001年 中华书局):“可大乡以可大湖命名。因该地一溪流水量时大时小,山洪暴发时,淹地成湖,故名可大湖。”《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大典·重庆市卷[M]》:旧时,可大乡境内大部分为郭姓人家田产,被称为“郭大户”,后其家道败落,柯家兴起,被易名为“柯大户”;该地居民误认“柯”字为“可”字,久而久之,被沿称为可大。这两种释义是望文生义。“可大”是土家语“kho53 ta53 xu21 (可大湖)”的简称,是土家语地名。土家语kho53 (可)指“金子”,ta53 (大)指“欠”xu21 (湖)指“山谷”或“山沟”,可大湖就是欠金的地方或欠钱的地方。该地位于八面山下,自然条件差,交通不便,以前经济落后,故名。
咱果乡因乡政府驻地咱果坪村而得名,《中国明朝档案总汇(47卷)》将“咱果坪”记为“乍过坪”。“咱果”是土家语汉字记音,“坪”是汉语。土家语“咱果”有三种解释:一是《湖南省龙山县地名录》(1983年版)载:以公社驻地咱果坪村之名命名。该村驻地系一平地,传说开发前,有很多者果树,得名者果坪,后演化为咱果坪。二是《湖南省行政区划大典.[M]》(湖南省民政厅主编,湖南地图出版社)载:咱果乡因土家语“咔阔特巴”意大森林,其间生长一种珍贵的柘果树,“咔阔”与“柘果”音近,“柘”与“咱”谐音而得名。三是“咱果”是土家语“者各”的音变,指黄连木,“咱果坪”即黄连木坪。笔者认为“者各”与《中国明朝档案总汇(47卷)》“乍过坪”的记音相符合,“咱果”是土家语“乍过”或“者各”的音变,“咱果”就是黄连木,“咱果坪”就是黄连木坪。
内溪乡因乡政府驻地内溪棚村而得名,“内溪”是“内溪棚”的简称。《龙山县志》(光绪)将“内溪棚”记为“内夕棚”。《湖南省行政区划大典.[M]》载:内溪乡因古代先民来境地拓荒开发时,在宝塔岩、双风坡、神堂堡、回龙山的溪边搭建了七个茅棚而得名内七棚,后演化为内溪。这种记载显然属于望文生义。内溪棚是指沙湖溪与长潭河交汇处的内溪棚村,而不是“七个茅棚”。“内溪棚”应是土家语地名,是“利夕棚”的音变和误记,“利”指“老虎”,“夕棚”指“青菜”,“利夕棚”即老虎青菜,是青菜的一个古老品种。青菜是土家人的主要蔬菜品种之一,可做成合渣、盐菜、水酸菜、干菜。内溪棚村位于沙湖溪与长潭河交汇处,地势坪坦,土地肥沃,从前,该地老虎青菜种得多且长得好,故名。
里耶是古老的土家语地名。《中国明朝档案总汇(101卷)》记为“李耶寨”,《苗防备览》(严如熤著)记为“里爷”,永顺老司城彭弘海德政碑(康煕五十二年立)记为“里耶”。《里耶镇志》:“里耶”系土家语,即开垦、拓土之意,因土家族先民由渔猎转为农耕牧垦殖,以人力拖犁耕地而得名。这种释义太现代,没有抓住“里耶”命名独特的客观根据。
《“里耶”之辩证》(张伟权著)认为土家语“里”即汉语“土”或“地”, 土家语“耶”是一个多义词,因声调不同含义不同。“里耶”的“耶”不读耶(ye53 )应读“耶(ye21 )”,取“荒芜”之义最合适,所以,土家语“里耶”即汉语“荒芜的土地”。
笔者认为“里耶”是土家族先民对酉水河中游八面山下河谷盆地客观地理环境的主观感知和判断。因酉水河季节性涨落,几千年来,在酉水河两岸淤积了厚厚的泥土,土质疏松肥沃,与盆地周围的山地形成鲜明的对比。土家族先民几千年来在此繁衍生息,就是因为这片土地肥沃。土家语“耶(ye21 )”应是汉语“财富”的引申义即“肥沃”,而不是“荒芜”,是肥沃而值得开垦的土地。土家语称“生地”“生土”为“里哄(li53 xun55 )”,称“土层薄”“贫瘠的土地”为“里奴(li53 lu55 )”或“里奴嘎(li53 lu55 ka53 )”因此,“里耶”解释为“肥沃的土地”最为恰当。现在里耶当地土家族人仍然习惯将未开垦的土地称为“生地”或“生土”,将已开垦且种植时间很长的土地称为“熟地”或“熟土”,习惯将肥沃的土地称为“肥土”,将贫瘠的土地称为“瘦土”。
从上述乡镇级地名语源分析来看,区分汉语地名和土家语地名,关键是看地名专名是汉语还是土家语。由于土家语汉字记音发生音变或是发生记音错误,有的土家语地名专名识别难度较大,但可以按照地名命名规律和方法进行识别。
一是采用地名语音和词义识别法。这是土家语地名识别的最基本方法。有的地名读起来怪怪的,无法从字面上用汉语释义,但土家语读音准确且含义十分清楚,这类地名肯定是土家语地名,如排拉、哪八寨、里耶、月吾、卡撮、哪寨、巴沙湖、西拉布、阿巴科等;二是采用地名语词结构分析法。在运用语音词义识别法的基础上,将专名通名都是土家语和专名是土家语通名是汉语的地名,归类为土家语地名;三是采用地名命名依据和语源分析法。由于音变或误记,有的地名看起来是汉语地名,但通过深入分析其得名依据和语源,还原地名语词的土家语读音和含义,如果名与地相符合(即地名的读音、含义和地名的语源、得名依据相符合),则是土家语地名,如客寨、下大溪、灭贼湖、白家、白窝、土车沟、麦子坪、马鹿坝、石家坡等。按照上述方法初步分析,八面山山麓76个行政村(社区)级地名和480多个自然寨地名,土家语地名约占50%以上。
八面山 周金标 摄
参考资料:
1.《中国土家语地名考订》(叶德书 向熙勤著)
2.《张家界土家语地名诠释》(上中下册)(尚立昆 尚立晰编著)
责编:李孟河
一审:莫成
二审:李寒露
三审:彭业忠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