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磁悬浮心脏”,心衰患者的福音?

  潮新闻   2023-08-30 10:38:37

“中国心”开跳!

最近,国内多家医院开展人工心脏移植手术:山东首例超小型“人工心”植入成功,仅90g重、核桃大小;福建47岁患者装上“人工心”,五个多小时后重新听到自己的心跳;浙江为12岁的心衰儿童植入“人工心”,创下国内年纪最小、体重最轻的记录……

“人工心”移植手术逐渐推广普及,得益于我国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国产化全磁悬浮人工心脏。

企业供图

被称为“医疗器械皇冠上的宝石”,人工心脏是终末期心衰患者等待心脏移植过渡期的治疗手段,随着产品技术成熟,人工心脏有助于患者心脏功能恢复,甚至最终无需再移植。目前,全国近40家医院应用并开展此类手术,其中浙江省内医院5家。

国产“人工心”有哪些特点?哪些病人能安装?戴上“人工心”如何生活?潮新闻记者对话研发团队、医院专家及患者多方解答。

“国产心脏”长啥样?

图钉形状,像一个小小的泵阀,边上还有一个电缆线。这是国产全磁悬浮人工心脏的模样。

同心医疗的全磁悬浮人工心脏。受访者供图

在我国,苏州同心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最早研发全磁悬浮式人工心脏,该公司展示的“国产心脏”,重186克,大小相当于一个乒乓球。

该公司主要负责人接受潮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全磁悬浮式人工心脏又名植入式左心室辅助装置,被称作“全磁悬浮”,是因为该人工心脏植入后,通过磁悬浮技术实现了血泵在旋转时零机械摩擦,也意味着更少的并发症,“就像一个‘永动机’一样悬浮在患者胸口。”

人的心脏拳头大小,每时每刻跳动,主要功能就是为血液流动提供动力,把血液运行至身体各个部分。该负责人介绍,人工心脏模拟心脏运行功能,由血泵、驱动装置、监控系统、能源四部分构成,和心脏移植不同,“人工心脏”植入并不需要摘除患者原先的心脏,实际上是在心脏旁边加了一个“机械泵”,代替心脏的泵血功能,从而维持人体的血液循环。

人工心脏发挥血泵功能

在国际上,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最早启动人工心脏研究。从最早上世纪60年代模拟心脏收缩与舒张原理打造的搏动泵装置,再到80年代研发的旋转泵装置,又研发出机械接触轴承、液力悬浮技术和全磁悬浮技术等技术路径。目前,全磁悬浮技术成为全球人工心脏的主流技术。

为了降低植入并发症的危险,全球科研团队“死磕”技术,尽可能在保护血液的情况下,将全磁悬浮人工心脏做薄、做小。

2008年,全磁悬浮人工心脏研究引入我国。2017年国产全磁悬浮式人工心脏获批准入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开展了我国首例人工心脏植入术。

据介绍,首例携带“国产心脏”的患者40多岁,是一名终末期的心衰男性患者,将近七年时间,医院复诊回访患者状态良好,首例“国产心脏”持续有效运转。

戴上“人工心”后的生

戴上“人工心”,患者的生活是怎么样的?

浙南首例人工心脏植入患者陈先生今年49岁,去年查出心脏瓣膜疾病,出现心力衰竭,今年1月在温州开展了全磁悬浮人工心脏植入手术。

携带“国产心脏”半年多时间里,陈先生表示,除了不能盆浴、游泳、不能剧烈运动外,与正常人的生活没太大差异。

人工心脏就像血泵,可提供动力,替代自己左心室泵血的功能。陈先生说,“人工心”脏植入后,几乎感觉不到重量,血泵正常运转时,边上的人也听不到血泵的运转声音,但在安静的环境下,自己可能会感受到血泵轻微振动。

人工心脏装置

要说区别,植入的“人工心”导管连接体外充电装置,患者需要随身携带大约三瓶500毫升矿泉水重量的电池和控制器。陈先生将电池装在腰包里,平常要格外小心电源接口,还要定期给电池充电、护理泵缆口。

不只是能救命,植入“人工心”还让更多患者体面、有尊严地回归正常生活。

国内首批植入全磁悬浮人工心脏的患者王十七(化名),现在活跃在荧屏,向更多的心衰患者传递力量。可他说,在开展“人工心”植入前,他已经“看见濒死的光”。

王十七在舞台上展示自己的人工心脏。受访者供图

得知患有心衰且无法手术,王十七开始自暴自弃,喝酒、打球、停止治疗。2019年我国开始全磁悬浮人工心脏临床试验。“手术成功概率85%,但不做手术死亡率是100%。”他选择了手术,接受治疗后,“仿佛换了个人”。

人工心脏一块电池储电量维持8小时运转,王十七规律自己一天“三个8小时”生活,“每天睡眠充足8小时。”磁场会干扰磁悬浮血泵运转,他小心地远离电磁炉、不敢乘坐飞机,更加珍惜生命。参加脱口秀,他勇敢分享“人工心”植入经历,“让更多人知道这项技术,能够有机会活下来,这件事带来的满足感比凭借脱口秀挣钱要高得多。”

像王十七一样,国产“人工心”让更多心衰患者看到活着的希望。根据业内数据,我国至今完成约150例国产全磁悬浮人工心脏植入手术,生存率超过90%。

“心”技术能让我们走多远

虽然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心”技术也面临新挑战。

潮新闻记者对比一行数据发现, 目前我国终末期心衰患者约130万,采取“人工心”治疗方法的心衰患者比例极低。

“由于‘人工心’手术治疗在国内近几年才出现,仍处于早期阶段,广大患者、业界从业人员对此知晓率较低。”浙江省人民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崔勇接受潮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遗憾”,“一般心衰患者看病首先会到心脏内科,配药吃药,但大部分心脏内科医生对新设备新技术的出现还缺乏认识了解,对‘人工心’治疗的最佳时机也把握不准,导致很多病人被推荐到外科做手术时,病情偏重、治疗偏晚。”

崔勇团队在开展人工心脏手术。受访者供图

人工心脏确实可以救命,但对医院的技术水平也提出更高要求。

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院长胡盛寿院士看来,人工心脏植入并不仅仅是一个技术,而是团队协同作战,从术前病人筛选和手术,再到术后管理和出院后的管理,需要包括内科、外科、营养、社会支持和心理等多学科的支持。另外,部分终末期心衰患者家中经济压力比较大,植入后如果没有合理的照护,不会有预期的获益。

浙江省人民医院去年已专门针对“人工心”项目组建工作群,心脏外科、心内科、重症医学科、麻醉科、超声科、手术室、康复科、营养科及心理科等参与其中。针对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医院为每例患者成立由医生、专科护士组建的工作群,对术后病人长期跟踪回访,帮助病人回归正常生活。

逐步接受人工心脏的同时,不少患者对治疗费用也格外关注。目前国内多款“人工心”设备获批上市,国内各家医院采用的“人工心”设备不一。

业内人士透露,国产“人工心”价格不菲,在40至100万元区间,人工心脏植入手术花费较大,也成为人工心脏普及的一大阻碍。活体心脏移植已被纳入医保报销范畴,报销之后的费用在15万左右。因为成本较高,人工心脏这一创新医疗器械纳入医保的可能性较低。

任何技术的发展都需要经历过程,国产“人工心”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需要更长的时间来验证,可以期待的是,通过价格降低、认知率上升以及国内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心衰患者将获益。

未来的“人工心”,我们也在期待。

责编:邓玉娇

一审:姚茜琼

二审:唐能

三审:文凤雏

来源:潮新闻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