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琦 新湘评论杂志社“指点”微信公众号 2023-09-19 22:22:41
9月15日至17日,2023中国美食旅游发展论坛在湖南郴州举行。论坛现场发布了“中国美食旅游十城、十街、十企”以及“中国美食旅游特别案例”。
近年来,湖南在推动文旅事业高质量发展上下大力气、做大文章,产业链建设不断加强,打造美食文化品牌,让美食与文化都玩出了“新花样”。
9月16日,由中国旅游研究院、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郴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美食新动能 · 旅游新生活”2023中国美食旅游发展论坛在郴州举办。现场发布了“大众旅游·美食系列”十城、十街、十企以及特别贡献案例。
其中,长沙上榜“大众旅游·美食系列”十城名单,长沙市天心区坡子街上榜“大众旅游·美食系列”十街名单,长沙饮食集团长沙火宫殿有限公司、湖南文和友文化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湖南新聪厨食品有限公司上榜大众旅游·美食系列十企名单。
“星”旅有为,“湘”当“韵味”。让美食和旅游“双向奔赴”,湖南如何给远道而来的朋友们,呈现一场有“湘”味又有香味的旅行?
文和友融合长沙特色吃喝玩乐于一体,持续创新,让流量变销量。
“湘”当有“品”
人间烟火中品匠心精神
到异地寻求审美和愉悦经历,以享受和体验美食为主体的具有社会和休闲等属性的旅游活动称为美食旅游。
此次中国美食旅游发展论坛紧扣“美食新动能 · 旅游新生活”的主题,为文化和旅游产业“政企学研”提供高端对话与产学研对接平台,以美食为媒介,讲好旅游故事。“如何将美食与文化相结合,使之成为新时代城市旅游的经典与时尚”是与会专家和嘉宾们的重要论点。
美食根植于不同的地理环境和文化传统,呈现了不同地域生活方式,是人类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湖湘饮食深深植根于湖湘大地,带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其用料、配方、工艺、造型、色泽、风味都显示出湖湘文化的烙印。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长沙历史文化独特,是湖湘文化之都。美景、美食,厚重的历史、丰富的人文,“接地气”“烟火气”的星城长沙近年来火爆“出圈”,就是倚仗着其美食同文化的“璧合珠联”。很多人对于“网红长沙”的印象,可能只限于商业街区的年轻、时尚、好吃、好玩。实际上,从步行街往旁边的支巷走,就是白果园、西文庙坪等历史街区。现代商业起到“引流”作用,而历史文化则是“网红”城市的浓厚底蕴。
舌尖上的长沙何以超群出众?说到底,在于舌尖上的工匠精神。是一代又一代深耕湘菜的人和企业对湖南味道的承袭,以及那份精益求精和执着追求。匠心独运,妙手偶得;锦食新样,甘旨久长。这份匠心承载着长沙的文化记忆、是一种精神体现,也是湖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958年4月12日,毛主席视察火宫殿时品尝臭豆腐后赞不绝口:“长沙火宫殿的臭豆腐,闻起来臭,吃起来香。”
“湘”当有“味”
破解湘菜里的“文化密码”
一碗湖南菜,几多是湘情。
湘菜辣香鲜美、回味无穷,五湖四海“圈粉”无数。除了在论坛上获奖的非遗代表“火宫殿”,湖南的美食“老字号”不胜枚举:
玉楼东,始建于1904年,是长沙久负盛名、饮誉三湘的百年老店,享誉中外的“中华餐饮名店”,享有湘菜“黄埔军校”之美誉。
九如斋,创建于1915年,创始人饶菊生先生,原址八角亭,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在市场上“九如斋”享有很高的知名度,令国内外湘籍人士深念不忘。
杨裕兴,已有119年的历史,声名遐迩、红火百年,被国家商务部授予的“中华老字号”称号。
……
玉楼东,这家饮誉三湘、蜚声全国的百年餐饮名店,是正宗湘菜的发源地。
一粒米里乾坤大,一盘菜中岁月长,品味美食,实为品鉴文化之真味。这些从历史深处走来的湘菜名店,端给客人的不仅仅是热气腾腾的美食,还有那份对传统文化的坚守和历史技艺的传承。
一份湘菜,融汇着湘楚大地的智慧,也反映着湘水之畔“风华正茂”“挥斥方遒”的性情风采。湖湘文化是湖湘菜系的精神屋顶和灵感来源,在湘菜的回味悠长中,到底蕴含了怎样的湖湘文化“密码”?又彰显了湖南人怎样的思想文化特质?
有“秋风万里”之“古”。湘菜文化博大精深,早在战国时期,《楚辞》里就有对潇湘美食的记载。汉朝时,湘菜以其“香辣味浓、别具一格”的口味入列中国历史悠久的八大菜系。“湖湘文化”的前身是“楚文化”,2000多年前,对于美食文化,南派代表人物老子说道:“治大国若烹小鲜”。本质就是不操之过急、不马虎懈怠。湘菜即如此,秉持“稳”的态度、“钻”的精神,把“舌尖上的湘味”传播到更多更远的地方。
夜晚的湘江边是吃小龙虾的天堂。
有“敢为人先”之“辣”。“辣味、烈性”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剁椒鱼头”“辣椒炒肉”“口味小龙虾”……湘菜无辣不欢,湖南人借辣椒的冲劲来抒情、寄意、壮怀,从一般的嗜辣发展到大规模种辣、制辣的过程,便不足为怪了。“吾想变,则中国变;吾湘存,则中国存。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湖南仁人志士历来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在中国各省份中极为突出。这种人文特征与辣椒的精神内质相通,因而辣椒与“辣人”一拍即合。
湖南人无辣不欢
有“百舸争流”之“力”。2020年疫情缓和的复工之际,一个湖南“嗦粉节”,将整个城市的平静打破,疫情的阴霾被舌尖的欢动散去。随后,湖南米粉街正式开街迎客,湖南14个地州市最具特色的米粉云集于此,两端入街口的米粉、筷子和大碗等造型一度成为市民、游客争相拍照打卡的新地标。经济低迷时,美食将湖南“一家14口”紧紧团结起来,复工复产、创新创业,凝心聚力再出发。
潇湘烟火,文化入味。饮食是经济现象,也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自然之味、历史之味、人生之味、文化之味,解锁了神秘、神奇的湘菜“密码”,散发出湖湘美食文化独特的精神魅力。
湘菜,正等待着湘人将它们推广到更大更广阔的舞台。
越“夜”越“high”
且看湖南“起飞”的夜经济
点开“夜经济”,打开城市新的可能。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使消费潜力充分释放出来。近年来,在湖南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长沙市依托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东亚文化之都、世界媒体艺术之都等文化名片,打造“网红长沙”消费品牌,助推夜经济蓬勃发展。
中国城市夜间经济发展峰会上发布的《长沙城市夜经济数据分析报告》显示,长沙夜间消费占全天消费比重过半,达到52.6%。今年以来,长沙夜游订单同比增长104%,环比增长332%。
国家“助推”,文旅“加持”,美食“诱惑”,结合湖南人的“夜猫子”特性,长沙夜经济一跃站上全国“C”位。
如今,夜经济已经成为湖南撬动消费、提振经济的重要增长极。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江风徐徐吹来,坐卧于湘江西岸,渔人码头也热闹了起来。
点亮“夜经济”,就是点亮未来。
湖南以文化场景和网红品牌激活夜经济,成效显著。省会长沙连续3年入选“中国城市夜经济十大影响力城市”, 拥有4个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从2019年开始,长沙市就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在黄金地段打造舒适宜人的美食街区。文和友、茶颜悦色、果呀呀等80多个新消费品牌应运而生,坡子街、万家丽、渔人码头等夜经济商圈火爆出圈。
就长沙历史最久、人气最旺的扬帆夜市来说,位于城东的万家丽商圈,500多个摊位,涵盖小吃、水果、服装、百货等品类,被网友称为“长沙美食界的CBD”。每晚,这里会接待4万多人次,节假日客流量超10万人次,年营收达8亿元,扬帆夜市成为湖南夜经济火爆的缩影。
可以说,夜经济点亮了湖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致富灯”。
长沙扬帆夜市,众多市民游客在此“逛吃”。
点燃“夜经济”,燃起文旅勃勃生机。
经济活化城市,激荡无限生机。网红聚集的五一广场,充斥着午夜霓虹的欢脱跳跃;灯火明亮的橘子洲头,弥漫着的湘水余波的文化记忆;熙熙攘攘的太平街口,烟火气里流动着幸福的滋味……人流涌动、流光溢彩、夜色斑斓,映照出这座“不夜城”的生机活力。
长沙夜间消费由夜宵、夜演、夜景、夜购、夜宿组成了五大业态,让长沙的夜生活多姿多彩、韵味无穷。夜经济从业人员约100万,为长沙乃至整个湖南的稳就业做出了杰出贡献。
一座城市的夜经济水平,正成为衡量城市经济实力、商业繁荣程度、居民生活品质等的重要标尺。
五一广场商圈,凌晨也人流如织。
“C位”即“主位”,湖南树立“主人翁”意识,通过打造夜间消费聚集区、延伸公共服务,让游客感受到的不仅是优质的美食旅游产品,优美的文旅体验空间,还有对真实生活的尊重和脚踏实地的幸福。
“顶流”则“引流”,湖南正在引来越来越多的国际高端商贸服务项目、总部经济企业和国内外品牌云集。
大浪淘沙,优者愈优,新者愈新。厚重的历史感、浓浓的烟火气、时尚的都市风,让湖南多元文化形象交相辉映、深度融合。无论是“湖南老字号”,还是“网红新IP”,都已经逐渐演化成湖南美食旅游文化的当家“品牌”,“新”“老”品牌相互成就、“新”“老”文化和谐共生,造就了湖南近悦远来的旺盛人气。
长沙是一座充满活力的城市,在夜晚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责编:王敦果
一审:王敦果
二审:张马良
三审:熊佳斌
来源:新湘评论杂志社“指点”微信公众号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