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3-11-02 07:19:34
核心提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和人才链问题发表重要论述,有力推动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深化。推动“四链融合”是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程中,为适应新形势、应对新挑战、解决新问题提出的重要理论创新,为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提供了新的方向、思路和路径选择。
周跃辉
“四链融合”的实质,是知识、技术、能力、资金、人才、政策等要素的加快集聚并实现共享互联,形成相互促进相互作用的良性循环。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教育、科技、人才”单列一章,突出科教兴国战略,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并要求必须“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营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的良好环境,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湖南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提出,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湖南实践,奋力闯出新时代湖南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实现这一战略任务,正需要在“四链融合”上下功夫、出成绩,以此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具有湖南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更好地助推湖南“三高四新”美好蓝图的实现。
近年来,湖南不断完善体制机制,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对接融合、产业链和资金链良性循环、人才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四链融合”机制相互支撑,“四链融合”的态势越来越好。然而,由于地处中部,尽管高校众多,但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和科技发展还存在一定的脱节现象,“孔雀东南飞”的状况还没有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人才与产业、项目、平台、资金、政策的协同联动不足,人才要素、创新要素和资金要素在区域间流动不畅,对高水平的产业资源集聚力度还不够强。客观地讲,各级干部和企业家对如何运用好金融工具等方面,较之沿海地区,还有较大的差距。如何进一步鼓励发展风险投资等金融主体,如何让更多的湖南企业登陆资本市场等,依然是湖南未来推动“四链融合”必须破解的一道难题。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四链融合”推动改革赋能、创新增效,方能展现湖南高质量发展的万千气象。
完善产业部门主导的“四链融合”整合机制。湖南省委、省政府树立鲜明的产业发展导向,坚持以产业比实力、以项目论英雄,构建行之有效抓产业的机制和队伍,持续围绕产业链优化营商环境,以精准的政策和贴心的服务护航企业发展,从机制上理顺了“四链融合”的痛点堵点。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提升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的意见》政策升级版,制定支持航空航天、信息安全、移动互联网等专项支持计划,综合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方面的政策。“四链融合”是一个系统工程,非一个部门能够独立实现,应该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更加完善“四链融合”系统机制。由产业部门主导整合机制,深入落实“链长”制度。发挥党管人才制度优势,建立起行业领域分管省领导挂帅、主管部门牵头、工信发改教育科技人社等保障部门支撑的顶格推进机制。通过建立以人才链为核心,加速企业、创新平台、重点项目、领军人才的一体布局、一体发展。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清除体制机制障碍,发挥市场主体作用,探索建立科研项目攻关动态竞争机制,提高创新资源利用效率,丰富创新成果。
以先进装备制造业倍增计划助推“四链融合”实现。近年来,湖南坚持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为产业发展提供创新动力,抓住“补短板”机遇在国家战略中贡献湖南力量。比如,湖南组织参与国家工业“四基”攻关,“神经网络芯片”等项目列入工信部揭榜攻关重点任务名单。在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等优势产业领域,湖南组织创新力量集中攻关,突破了IGBT、中低速磁悬浮列车、永磁同步电机传动系统等“卡脖子”技术,并形成了产业化能力。这些产业、科研优势为“四链融合”的落地提供强有力的抓手。以先进装备制造业倍增计划助推“四链融合”实现,通过重点发展工程机械、轨道交通、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信息创新、5G装备、新一代半导体、智能装备制造、智能终端、航空发动机等产业,促进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的深度融合,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装备制造业基地。通过实施先进材料提升工程,深耕先进钢铁、有色、石化等材料领域,形成全国一流先进材料生产基地。通过实施食品医药轻纺创优行动,打造全国一流的绿色安全食品、先进医疗装备、特色轻纺民品规模生产的聚集地。实施制造业就近配套专项行动,加快补齐核心技术、基础元器件等领域短板,为“四链融合”落地提供有力载体。
发挥区域比较优势突破“四链融合”痛点堵点。湖南作为经济大省,在装备制造、新材料、集成电路装备等领域具有很强的产业链优势;与此同时,湖南高校和科研院所众多,拥有国防科技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大学等一批高水平创新基地,能够有效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的深度融合。湖南在产业基础、科技教育、人才储备等方面,都有良好而厚实的基础。建议下一步湖南可实施领先科技创新深化行动,继续保持工程机械、轨道交通、新材料、优质良种等领域技术优势,聚焦新型显示器件、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应用等领域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深入实施高等院校强基计划,提升重点领域基础研究和应用能力。加大全社会研发投入,发挥国防科技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大学等优势,以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湘江新区、岳麓山大学科技城、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等为平台,创建长株潭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完善成果转化和激励机制。在人才引培方面,可将重点放在塑造宜居宜业的环境上,留住一批湖南高校毕业的优秀人才,吸引一批在外的湘籍人才;探索在职称评审中破除“四唯”,把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纳入评价标准,为特别优秀的产业链人才探索职称评定绿色通道,有力激发各类人才的积极性。
深化财税金融等改革打通“四链融合”资金链。金融是现代市场经济的核心。美国硅谷、广东深圳等地高科技产业发展的历程表明,以风险投资等为代表的现代化金融体系,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发展方面贡献巨大。近年来,湖南不断探索银企对接模式,想方设法破解企业融资难题,推动产业链和资金链形成良性互动循环,建立制造业企业“白名单”制度,破解尽职调查难问题等取得显著成效。深化财税金融改革,迫切需要在政策方面进行引导、支持。既要减税降费放水养鱼,又要发挥政府采购的引导作用,在党政机关加大自主可控计算机等国产信息技术和产品的推广应用,在能源、通信、金融、交通、制造业等领域开展应用试点示范,培育和撬动应用市场。要更加积极地为有融资需求的中小企业合理授信,加快培育天使投资等多层次的投融资支撑体系,助力更多湖南实体企业登陆资本市场。
着眼全球价值链高端布局推动“四链融合”走深走实。长沙正加快构建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着眼于“功能布局基于全球、研发任务源自全球、研发资源来自全球、研发成果用于全球”。这一标志性工程的定位可谓为“四链融合”提供了样本和方向。“四链融合”从来不是单打独斗,也不是闭门造车。湖南在推动“四链融合”的过程中,应瞄准全球产业创新前沿,加快布局重大战略项目和前沿技术,提升技术“原创力”和成果“转化力”,积极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抢占未来产业先机。可借鉴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的经验,更好地服务于“四链融合”的战略任务。与此同时,要加强国际化人才的精准引进和全方位培养工作,实现人才开发与产业发展深度对接、融合聚变,促进产业链、创新链与人才链的耦合匹配和精准对接。在普惠性政策保障的基础上,可围绕重点产业领域、重大功能平台及急需紧缺国际化人才的发展需求创新“特色专项政策”,做到精准靶向施策。
【作者系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研究员】
责编:姚懿轩
一审:周杨
二审:唐能
三审:赵雨杉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