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露锋 2023-11-07 16:59:40
文/苏露锋
在中国古代,宗教不像西方那样在政治生活中占有优势,而是匍匐在权力之下。皇权与宗教的关系,有两种极端情形:或把宗教奉为国教,当作官方意识形态,如唐朝崇道;或视宗教为异端邪说,极力打压,如周武帝禁佛。而只把宗教当工具,出入宫门与佛门,周旋辗转于佛道之间的,大概只有女皇武则天了。
武则天原本是唐太宗李世民之妾。唐高宗还是太子时,就垂涎于她。高宗登基不久便将被迫出家的武则天接回来。从佛门到宫门,从尼姑到皇后,武则天实现了华丽转身。在高宗的宠幸下,武则天掌握了朝政实权。武则天当过尼姑,在信仰上似乎倾向于佛教;但在初期,她是追随李唐皇帝尊崇道教的。
道教因其始祖老子姓李,而被李唐王朝奉为国教。高宗时期,武则天作为皇后,积极参与崇道活动。她建议文武百官及天下举子一律学习老子的《道德经》。于是,上自王公,下至百官,人人都学《道德经》。武则天为了追悼死去的母亲,让女儿太平公主做道士当女冠。
武则天还利用道教进行皇室政治斗争。她为了让自己的儿子李弘继承皇位,命道士抄写《洞渊神咒经》,意在利用经中“李弘当王”的谶言。武则天拿这个谶言,作为李弘继位合乎“天意”的证据,并随后杀掉原太子李忠。
高宗死后,武则天独揽大权,急于称帝,但感到道教是个障碍。经过唐初六十余年的崇奉和宣扬,道教教主老子作为唐王朝的“护国神”形象,已深入民心,人们利用老子来反对武则天的篡权阴谋。武则天便想方设法削弱道教的地位,贬低老子的形象,以打击唐王朝。同时,武则天编织一套新的政治神话来神化自己。
当时佛教在社会上已有广泛的影响,僧尼对朝廷崇道抑佛也有所不满,这成为武则天可以利用的社会力量。武则天暗中指使武承嗣等人伪造刻有“圣母临人,永昌帝业”的所谓瑞石,对外宣称是从洛水获得的。武则天把这块瑞石称为“天授圣图”,也自封为“圣母神皇”。不久,又在汜水得到一块瑞石,铭文暗示武则天是“化佛空中来”,应当取代李唐为女主。僧人法明等伪撰《大云经》四卷,称武后“乃弥勒佛下生”,当为人世之主。武则天向天下颁发《大云经》,命令各州设置大云寺。在武则天的授意下,这些编造的符瑞和神话,都为她代唐称帝做了舆论准备。
武则天建周称帝后,在全国大力崇奉佛教,推翻自己从前的“建议”,命令天下举子停止学习《道德经》,取消老子“玄元皇帝”的封号,恢复“老君”的称谓。
尽管武则天出于政治原因,对尊奉老子的道教不感兴趣;但对擅长方术、研究长生的道士,她私底下是欢迎的。她召道士入宫,当面求教养身长生之道,并委以炼制丹药进呈宫内的特殊任务。她甚至向道教神祇祈祷,求福免祸,保佑长命百岁。
佛教主张禁欲戒色,武则天却以佛教作掩护,来满足自己的私欲。薛怀义原是一个市井无赖,因生得英俊挺拔,被盛年寡居的武则天看中。为了掩人耳目,武则天安排薛怀义到白马寺出家为僧,并对外谎称是驸马的叔父。这样,薛怀义便以僧人和名门的身份,堂而皇之地出入后宫,充当武则天的男宠。武则天也常以拜佛为名,来白马寺私会薛怀义。这真是一个莫大讽刺。
无论是道教还是佛教,武则天都不是真正地信仰,她信仰的是权力。早年崇道是为讨得高宗欢心,以提高自己的地位;后来抑道崇佛,是为了编织自己称帝的合法性。
武则天对宗教采取实用主义的态度,有用则用,无用则弃,归根到底是为其政治意图服务。武则天通往女皇的道路,既是一条杀人之路,也是一条操弄宗教、编造神话之路。一些研究者往往把注意力放在前者而忽略了后者。
摘自《士人风骨》,北岳文艺出版社2023年版
责编:罗嘉凌
一审:罗嘉凌
二审:尹慧
三审:黄柏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