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沙治沙,湖南夺得两个全国先进——勇战石漠化

彭雅惠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3-11-16 00:02:17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彭雅惠 通讯员 郭尧

11月15日,省林业局发布消息,全国绿化委员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联合表彰全国防沙治沙英雄群体、先进集体、标兵及先进个人,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林业局获评为“全国防沙治沙先进集体”,邵阳市隆回县林业事务中心高级工程师王丁伟荣获“全国防沙治沙先进个人”。

防沙治沙,湖南何以得到两个全国“先进”?

(宁远县冷水镇山脚村油茶产业发展作为治理石漠化荒山、绿化国土的主抓手。 乐水旺 骆华军 摄)

石漠化治理,湖南的重任

“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最大、受影响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石漠化防治是防沙治沙、治理荒漠化的重要内容。”省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荒漠化在北方表现为沙漠化,在南方岩溶地区表现为石漠化。

湖南有83个县(市、区)分布有成规模石漠化土地,石漠化土地面积居全国第四位。在全国防沙治沙、治理荒漠化进程中,应对石漠化挑战成为湖南必须挑起的重任。

20世纪50年代开始,祁东县财宏农业社尝试在紫色岩山地上开山凿石、修筑梯土、客土造林,这是我省治理石漠化的最初探索。

20世纪90年代末,在消灭宜林荒山的基础上,省委、省政府发出了向紫色页岩山地、钙质页岩山地、石灰岩山地等“三难地”绿化进军的号召。

到2014年,全省共有32个县(市、区)先后被纳入国家重点综合治理范围。截至2020年底,这32个重点综合治理县(市、区)累计完成营造林17.79万公顷,人工种草1837公顷,草地改良1947公顷。

多年来,林业工作者接续努力,不断创新石漠化地区林业建设模式。开展了石漠化地区常绿阔叶树造林专题研究,筛选出林药、林果、林油、林纸等造林模式,积极探索林下种植养殖模式……

宜章县赤石国家石漠公园。 省林业局供图

“目前,我省已建成国家石漠公园15个,数量和面积均居全国第一。”省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并重的石漠化治理模式,是湖南对全国防治荒漠化作出的有效探索。

石头缝栽树,不毛之地变林海

“茅山坡,一年一把火,满山白岩裸,无田无水无老婆。”56岁的向双林住在永顺县青坪国有林场边,他说出的顺口溜曾经是青坪国有林场最贴切的“画像”。

而今,走进青坪国有林场,满眼青山叠翠。过去50多年间,当地林业工作者带领民众采用劈石造壕、水平沟埂、撩壕整地等措施,选用126种乡土树种和10余种外来树种展开造林试验,终在386公顷严重石漠化山坡上成功培育出一大片人工林。

青坪国有林场是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过去数十年来努力将石漠荒山变成绿水青山的一个缩影。

“石漠化是导致武陵山区经济贫困、生态恶化的主要因素。”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林业局负责人介绍,湘西地区曾是全省石漠化最严重地区之一,已发生石漠化的山地面积达2084平方公里。

2009年起,全州大力实施绿色湘西工程,全面铺开石漠化综合治理,累计投入资金3.3亿元,通过持续不断“在石头缝里栽树”,对山体进行森林植被恢复试验,实现人工造林11.32万亩、封山育林43.77万亩。

(青坪国有林场“在石头缝里种树”。 省林业局供图)

目前,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石漠化趋势已得到有效遏制,有林地面积达到1347.84万亩,活立木蓄积量超过4800万立方米,空气质量连续多年排名全省第一。

生态得绿,林农得利。2022年,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162.5亿元,全州近300万各族群众分享到“绿色福利”。以龙山县为例,通过石漠化治理新增4353公顷有林地,为全县新增木材储备价值15658万元,预计该县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全部实施生效后,每年可增加粮食产量65.2万公斤,帮助当地农户增加收入204.73万元。

绿了荒山,白了头发

“石漠化被称作‘土地癌症’,用一般方法在其上种树、种农作物都难以存活。”省绿委办负责人告诉记者,给石漠化土地披上绿装,需要技术人员研究出对应技术。

30年前,隆回境内有岩石裸露度50%以上的重度石漠化土地30万亩,分布在全县15个乡镇,绵亘50多公里。人们也曾不断尝试在这些石头山上种栽树种庄稼,到头来总是以失败告终。

隆回县林业事务中心高级工程师王丁伟不信这个邪,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他投身于给石头山“戴帽子”事业。王丁伟花费十多年,采集上万个数据,试验上百个树种,通过不断摸索,研究出了4项“石头山种树”的技术,从石山地力状况、适宜石山造林的主要树种、石山造林关键技术、育苗新技术等四个方面论证了石山上适宜造林。他的研究成果在我国南方丘陵地区得到广泛推广应用。

(王丁伟(右一)在指导在隆回县石漠化山地种树。 省林业局供图)

2005年以来,王丁伟牵头组织开展了隆回县第1至4次石漠化监测工作,分期摸清了全县当期石漠化土地现状,并据此相继实施了长江防护林一、二、三期项目以及退耕还林工程、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工程、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等项目,在石漠化地区成功造林30多万亩,让300平方公里石漠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

王丁伟把石山造林的过程分为作业设计、定点放样、大穴整地、换土填穴、苗木调运、认真栽植和抚育管护7道工序,如今,这7道工序已经成为我省确保石漠化土地造林质量的“标准”。

在王丁伟的技术支持下,隆回县重度以上石漠化面积由30万亩下降到3万亩,县域南部岩溶地区森林覆盖率由26.2%上升到55.2%,昔日怪石嶙峋的荒山正在不断拓展绿色。

荒山绿了,王丁伟却已是满头白发。


责编:彭雅惠

一审:周月桂

二审:李志林

三审:李伟锋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