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润九峰山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3-12-04 11:32:12

文|蒋集政

九峰山村位于望城区湘江之东,茶亭镇东北边缘,由原南冲、九峰、官冲三村合并而成,与湘阴、汨罗两县交界。2023年11月,因调研特色村庄建设,第一次来到九峰山村。

九峰山惜字塔

塔树共生惜字重

九峰山村惜字塔因塔树共生而闻名遐迩。

据介绍,惜字塔建于道光十八年(1838年),花岗石砌筑,塔高12米,塔基直径4.23米,正六边形,五层,塔身内空,底层设一拱门,门楣阴刻楷书“惜字墖”,二至五层设二门对开,各层方向不一。塔内有石阶旋至第三层,内壁刻有“道光十八年戊戌秋起建”字样。塔檐短促上翘,每檐角附一只鸟形石雕,凡30只,状如仙鹤。昔日檐角曾挂有风铃,迎风叮当作响,声音清脆,声闻数里。惜字塔布局完整,结构稳固,对于研究清代石塔建筑形制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惜字塔修建的由来众说纷纭,有保当地风水和清时建塔风气盛行等说法流传,但以敬天惜字、倡导文风、尊重知识为主流说法。敬惜字纸的风俗兴起于宋元,盛行于明清。明代著名的池莲师太在《自知录》中有曰:“拾路边字纸火化,百字为一善;遗弃字纸不顾,十字为一过!”惜字塔因此亦称惜字楼、焚字库、焚纸楼,是用于烧毁书有文字纸张的地方,是古人“敬惜字纸”理念的体现,所谓“片文只字,皆仙佛之经书;寸楮微言,悉圣贤之名讳”。

惜字塔地处仙姑岭山咀。据考证,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因雷击惜字塔尖被毁,顶部形成一凹形盆地,能积雨水,后来塔顶长出一株朴树,因结籽似胡椒,当地人讹为“野胡椒树”。经年岁月,小朴树渐渐长大,现树高约7米,如一把绿色巨伞覆盖石塔上空,枝繁叶茂,成为塔树共生的奇特景观。茶亭镇党委副书记周征伟说,此奇特景观目前全国仅有,全世界也只两例。因塔上生树,备受当地人推崇,奉为神塔、神树。

令人惊奇的是,塔顶上的朴树生长茂盛,而塔内塔外却看不到任何树根盘绕,这不由引发人们许多猜测。后经专家多次考察,发现惜字塔壁是双层结构,中间有空隙,建塔时里面填了许多泥土,树根顺着塔壁夹层的泥土一路向下穿过塔身,直扎到塔底土壤深处。如此,造就了朴树有根不见根的神奇景象。

据悉,九峰山方圆数十里都不见朴树,为何惜字塔顶独长出一棵朴树呢?有人推测,惜字塔尖被雷电击毁后,偶尔有飞鸟在塔顶栖息时拉下粪便,鸟粪中有残留的朴树种子。朴树属于异花植物,生命力极强,根须长伸,能抗风雨,耐寒耐旱,寿命长久。而茶亭范围内没有其他朴树给塔顶朴树授粉,即使所结果实落到地里也不发芽生长。

惜字塔一层门楣上刻有“惜字塔”,“塔”字的写法十分奇特,由“土、合、田”三部分合并而成。望城区副区长吴南军说,这里的“土和田”代表当时的农耕文化,“合”则象征着村民们崇尚自然之道、天地人合的理念。可见惜字塔承载着九峰山厚重的人文情怀,这种情怀不断传承弘扬,便滋长出如今九峰山村惜字、惜时、惜缘、惜景、惜物的“五惜文化”。

所谓惜字,就是珍惜、传承传统文化,以历史遗迹为底蕴,倡导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之风,“以学益智,以学修身”;惜时,就是珍惜时间,珍惜时机,把握机遇,促进发展,建设美丽家园,创造美好生活;惜缘,就是珍惜家庭之缘、邻里之缘、国家民族之缘,提倡热爱国家、友爱邻里,关爱亲人,形成文明风尚;惜景,就是珍惜当地自然环境,牢记“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保护风景名胜,一草一木;惜物,就是要珍惜当前美好物质生活,勤俭节约,爱惜粮食,爱护古迹文物,保护公共财物。

美丽宜居惜花妍

九峰山村自然生态环境优良,山清水秀,景色宜人。全村总面积7.8平方公里,一半以上为山区,森林覆盖率较高,有3600余亩市级生态公益林保护区,被评为国家森林乡村。村域内有九峰、南冲两座小型水库,“茶亭八景”中独占“惜字儒风”“九峰夕照”“飞凤朝阳”三景,九峰水库与临近的谭家园村的茶亭水库、寺冲水库共同构成“三湖镜月”景观。

得天独厚的条件,让九峰山村具有建设美丽宜居村庄的独特优势,目前已建成惜字塔、高峰、振兴、小汉口等8个美丽宜居村庄,被评为湖南省美丽乡村示范村、湖南省卫生村。惜字塔美丽宜居村庄集群以“传承惜字文化”为主题,涉及官冲、妙冲、先锋、洞庭、新正宫等8个村民组150户500余人。还有花海片区美丽宜居村庄,涉及蛇山、冷水、黄土、小汉口、黄土、向公堂等6个村民组100余户300余人。

初冬的油菜田

九峰山村将美丽宜居村庄建设与打造“茶亭花海”“最美庭院”结合起来。茶亭镇镇长周志红介绍,近年来,茶亭镇着力打造“四季花海、五彩茶亭”,九峰山村是“茶亭花海”的核心区,目前九峰山村种植油菜2000余亩,每当阳春三月,九峰如黛,绿水成碧,金色的油菜花海游人如织,浓郁的花香沁人心脾,真是“满目金黄香十里,一方春色醉九峰”。此时不是油菜花开时节,秋收后的田野已经满眼嫩绿,是播种不久长出的油菜幼苗,看着田野中立着的“鲜花和坦途/来日与方长”“茶亭有花海/浪漫有晴天”的宣传标语,我们完全可以期待来年九峰山花海的美丽与壮观。

我们来到花海片区美丽宜居屋场。这里竖立着“茶亭花海”石雕,只见民居蓝瓦白墙庭院整洁,道路两旁树木摇曳生姿,心正宫广场标示牌旁写着“五彩茶亭/芳香小镇/欢迎您!”广场大屏幕两旁有对联“九峰拥翠塔树传奇花海聚游人时代小康歌懿范,万众连心村支合力宏图凝睿智长沙大美载风流”。九峰山村党总支书记谭铁刚说,为推进美丽屋场建设,花海片区村民共筹资200万余元,投工投劳3000余个。党员们带头无偿将自家空置土砖房、水塘和菜地等闲置资源流转至村级经济合作社,共无偿提供鱼塘、水田设施用地等120余亩,流转核心区内24栋土砖房至村级经济合作社。

为了四季见花影,处处闻花香,九峰山村结合望城区妇联开展的“美家美妇美庭院”活动,积极开展“最美庭院”评比,鼓励村民尤其妇女发挥“爱美、护美”之心,积极“美化”“花化”庭院,掀起庭院整治和庭院花草种植浪潮,让“院内整洁,庭有花草”成为亮丽风景。谭铁刚说,开展“最美庭院”评比活动中,谁家的花种得好,村妇委会就组织大伙到谁家参观学习,有的村民自种的花草可以移栽了,会主动送给邻居一起养护,久而久之,村民们庭院养花种草的兴致更高了。如今村民们屋里屋外干净整洁,庭前庭后郁郁葱葱,开窗能见绿,听得到鸟语,闻得到花香……

心正宫广场大屏

产业发展惜时忙

九峰山村经济结构原以种养业为主,素有水稻种植和畜禽养殖的传统,外出务工收入为当地经济重要支撑。近年来,九峰山村趁乡村旅游热的兴起,深耕本地资源,借势“茶亭花海”,积极发展特色经济作物种植和乡村旅游,实现一三产业融合发展。目前全村种植油菜2000余亩,种植其他特色作物和花卉1000余亩,引进培育润恒蔬菜种植、九合生态农业、去野民宿、九峰山桃李蹊生态农庄、九峰山矿石粉、九峰山矿泉水等企业,2022年接待旅客30万余人次,餐饮民宿、农副产品销售、各项劳务收入400多万元。

谭新龙是九峰山村种植大户,也是最早进行稻油、稻稻油轮作的人,并带头探索进行油菜移栽种植试点。他种植油菜已经十个年头,如今油菜种植技术逐渐成熟,种植面积越来越大。“如今有更多人知道了‘茶亭花海’品牌,欢迎大家明年春天来看油菜花海!”临别时,谭新龙对我们发出邀请。

“茶亭花海”以“红色、绿色、黄色、蓝色、紫色”为主色调,九峰山村以“黄色”为主打色。谭铁刚介绍,别小看稻油、稻稻油轮作,以前秋收后除少数稻田栽种一点蔬菜外,基本上是荒废等第二年春插,现在稻田秋收后村民们便播撒油菜花籽,等到春天油菜花田恣意绽放,化身一片片黄色花海,吸引大批游客前来赏玩。“油菜花季,这里游客络绎不绝,数以万计,路上挤满了车子,有时不得不请交警来指挥。” 2023年春天花海艺术节,来九峰山村的游客超过10万人次。等到油菜籽成熟,收获油菜籽又是一笔收入。

如此盛景,让在外面打工的村民看到了商机,纷纷返乡创业。两年前,陶金华回到老家开设了九峰农庄。春暖花开的四月,每天有上百桌客人,到他农庄里就餐。一个油菜花季,九峰农庄收入就达十几万元。而九合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谭海波,更是早在2017年就返乡创业从事生态农业种植。

1988年出生的谭海波,18岁外出打工,2017年踏上返乡创业之路。在九合生态农业辣椒大棚见到谭海波时,看着他敦实的身材、微黑的肤色,我说一看他就像个做事的人,谭海波说:“我本来就是做事的,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呆在基地里。”茶亭镇党委副书记周征伟对谭海波很是了解,说谭海波一步一个脚印,用双手和勤奋把小辣椒做成了大产业,目前辣椒基地流转村民土地208亩,其中大棚种植140亩,带动当地村民过上越来越“火辣”的日子。

“九峰青”辣椒

其实谭海波的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他最先种植50多亩丝瓜,整地、起垄、覆膜、施肥、浇水都是亲力亲为,但由于丝瓜出产时正值高温,导致丝瓜减产,收益不好。经过市场调查,想到湖南人爱吃辣椒,于是改种辣椒。没想到一改成功,辣椒口感好,很是畅销。谭海波便乘势而上,成立湖南九合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扩大种植规模,并打造“九峰青”辣椒品牌。

为了让人们冬春季节能吃上新鲜辣椒,谭海波学习引进大棚种植技术,实行错时生产,夏天播种育苗,初秋移栽种植,霜降节气后辣椒上市,直到春节后都有“九峰青”辣椒供应。2022年尽管天气干旱,由于高标准钢架大棚保证了辣椒正常生产,产量达30多万斤。因为与本地辣椒错峰上市,“九峰青”辣椒很快打开市场,产品销往省内外,2022年产值达300万元。

对于未来,谭海波满怀憧憬,他表示,基地将引进全自动卷膜系统、田间气象站、无人巡航机等高新农业设备,打造完整的数字辣椒全产业链综合服务平台,推动辣椒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走高精发展路线,让“九峰青”品牌带动乡亲们一起创收致富……   

(作者系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

责编:蔡矜宜

一审:蔡矜宜

二审:易禹琳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