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3-12-10 21:07:28
文|楚国良
棋梓,湘乡市工业重镇,湖南省特色旅游名镇,位处湘乡市西南部,西邻娄底市,南滨水府庙国家湿地公园,是湖南省“3+5”城市群的结合部。镇域总面积138.9平方公里,辖15个村,3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约5.8万,2007年以来相继被确定为湖南省百强镇、湖南省综合改革试点镇、全国综合改革试点镇、重点镇和湘潭市卫星镇,是新潇湘八景“水府醉月”的所在地,世界地质学“棋梓灰岩”的矿藏区。2010年被正式确定为湘乡市的经济文化次中心。
棋梓是红色革命老区,文化小镇,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英才辈出。有始于唐朝的茶叶种植和贸易,有宋朝民窑遗址,有繁华上千年的水运古渡口瀔水镇旧址,历史底蕴丰厚。这里是1927年毛泽东湘中农民运动考察地、湘中工农革命武装驻地和抗日战争战场旧址等红色文化的教育基地。还有,三国蜀相蒋琬的后裔蒋德钧(清末四川龙安知府)、抗日名将宋希濂都诞生于此。
棋梓诗联协会成立于2021年7月,拥有本级会员46人,其中中华诗词学会员4人,省诗协会员8人。诗社创办历史可追溯到上世纪九十年代,由镇文人前辈们创办的诗刊《水府涛声》,社会影响力巨大,且主要成员们在数十年如一日坚持不懈地努力中卓有成就。有国家级书画家刘秋琼,中华诗词学会员万梅溪,省诗联协会员罗仲珍、周锡光(已故)、李国荣等会员的诗词作品在社会广泛传播。廖志发联墨的书法作品收藏于齐白石画馆和长沙大学。刘向阳、付桂辉的原创散文作品上百篇散见于书、报刊。
12月8日,应湘乡市棋梓镇人民政府邀请,由湘潭市诗词协会党支部书记龚远生,主席陈湘衡带队,湘潭市、湘乡市两级诗词协会会员一行34人前往湘乡市棋梓镇开展采风活动,并就棋梓镇创建"省级诗词之乡"申报工作进行指导。
(一)
早上7点半,我们分别从湘潭市区和湘潭县新县城出发,沿娄邵高速驱车95公里,于9时许到达棋梓镇人民政府办公楼。我们此行第一站参观一一永济桥。
永济桥是一座横跨涟水河上游东西向的四墩三孔石拱桥,由巨石夯拱而成,桥两旁均由巨型条石砌成封闭式桥栏。桥中央有杨泗石庙,庙正中间刻有“永济桥”三字,两旁镌刻两联,其一曰:长资保障;共庆安澜。其二曰:永寿金石;济世津梁。石庙底座雕麒麟,内置水将军像,桥面两端正中嵌圆形石雕云龙图,桥头各立石狮一对,狮憨态可掬,笑迎来客状似稚童,栩栩如生招人喜爱。整座桥的建筑工艺精巧绝伦。
据文字介绍,永济桥始建于1616年,1896年由清光绪朝兵部尚书兼陕甘总督杨石泉主持改造。据传,桥栏上的长条巨石,就是杨公从甘肃贺兰山运回的。此杨石泉,经考据就是杨昌濬。“濬”为多音字,读“jun”(去声)同“浚”字。杨公长相魁梧,膂力过人,为官多地,五督三抚,从仕50余年,经历过大起大落,是一位传奇式人物。杨昌濬乃湘军重将,能臣廉吏。一生坚持“三不忘”,一不忘根本;二不忘糟糠之妻;三不忘民生。杨公在乡间有“薯蔬总督”之美誉。杨公保边疆,固海防,卫京都,效忠朝廷。协助左宗棠从俄英列强手中夺回大片疆土,抗法援台及筹建台湾省、襄置新疆行省呕心沥血,功不可没。因杨公办事可靠,以诚待友,尽忠报国,且文武皆能数担重任,深受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倚重。退职回乡时,左宗棠还担忧他“两袖清风,无以娱老”。杨公是“湘军之父”罗泽南的高徒,与湖湘翘楚曾国藩、曾国荃、易良干、罗信东、罗镇南、李续宾、罗信北、易良翰、刘蓉、左宗棠、郭嵩焘、刘典、丁叙忠、王錱、魏光焘多有交集。杨昌濬与王錱是儿女亲家,其长子杨鸿度与左宗棠的四子左孝同是鸳鸯亲家。
据《湘乡桐瑞台杨氏五修族谱》记载:杨昌濬字镜函号石泉,别号壶天老人,行一,一品荫生,清赠太子太傅,陕甘总督、兵部尚书,清道光六年(1826年)生,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卒。生三子二女:长子显模(字彦规,名晓渡,此公妻妾成群,一配二继五副,育有九子七女),次子显楷(子端,名瀚檀,一配一继三副,育有四子),三子显桢(字闰生,号任辛,一配三继,十子四女),杨公长女适太学生成三峰,次适江苏候补知县朱务实。杨公1897年8月16日“病逝于家”,享年71岁,葬西阳乡高桥村雷公桥(又称画桥山),其山形点曰“美女梳头”。建有专祠和神道碑。文革时坟墓被毁,后来湘黔铁路从中穿过,连坟山也荡然无存。神道碑由清末著名学者王闿运撰文,著名书画大师何绍基之孙何维朴所书,碑文“皇赠太子太傅故陕甘总督兼甘肃巡抚太子太保杨公神道碑”,据说保存到了娄底市博物馆。神道碑所著,杨公“先世自浮梁来徙,称桐瑞杨氏,曾祖世鼎爰居谷水,祖代庆迁今涧山,父讳荣琥并以公官,赠光禄大夫仍世田功,谨身育德。”浮梁即今江西景德镇浮梁县。王闿运盛赞杨公“东渐于海,西被流沙,越肥秦瘠,并养以和。纯儒处静,良吏无华。”浙江巡抚廖寿丰、甘肃总督魏光焘、湖南巡抚俞廉三先后据绅民呈请奏准浙江、陕甘、湖南建立专祠,春秋遣官致祭。杨公文治武功,工诗能画,广受后世称颂。其后裔分布娄底、长沙、武汉、江浙及台湾等多地。手植垂杨三万株,春来新绿满西湖。他年若过双堤路,漫道棠阴继白苏。这是杨公任浙江巡抚时亲栽杨柳题诗为记,如今西湖绿杨荫里,几人识得杨公柳?叹乎?惜乎?愿留永济桥,长记杨宫保。
(二)
我们此行的第二站是考察湘乡宋窑遗址。
湘乡瓦砾山古窑址位于湖南省湘乡市棋梓镇大富、向阳两个村的交界处。这里群山环抱、水质清澈,地方文化底蕴深厚,地处湘中地区,远离战区,百姓安居乐业,东晋以后,饮茶之风盛行,使之成为了手工业品交易的集散地,是手工业发展的理想之地。
在庙山和塘湾两座大山夹峙的涟水古道旁有十几座瓦片子堆满的山包,全是黑褐色釉彩的陶瓷碎片,而这些黑褐色釉彩陶瓷碎片组成的古窑,1999 年经专家发掘考证已确认为宋代古窑,距今已有 800 多年的历史。窑址地处涟水河畔,规模大,分布面积广,文化层深厚,保存也较为完整,且现已发现的两处古窑址相距不过 500米。除个别局部小范围有盗挖痕迹外,绝大部分保存完好,其遗存待开发面积达2万平方米,文化层厚达1~3米。与同时代的汝、官、哥、均、定和景德镇六大名窑相比都相差无几。堪称迄今为止发现的中国最大民间古窑址,这一庞大民间古窑的发现填补了中国古代无大规模民窑的历史空白。
湘乡宋代古窑址仅在已发掘的一个窑中,就清理出各种器物千余件,其中上釉瓷约占95%,素胎约占5%,而且上釉瓷中彩釉瓷约占整个器物的 40%左右。
在挖掘出土的器物中,各种器形多种多样,有盘、碗、碟、盏、杯、壶、瓶、坛、罐、支座、筒座、三足炉等,还有水盂、笔架等文房四宝用具,而且每种器物又有大小、形状变化之分。
古窑址中器物素胎质地坚硬,敲之发出金属声,且瓷土一般不带砂,胎色为瓦灰、赭灰和褐红。器物釉色中有绿、蓝、褐三种,以绿、褐色为主,绿色内又有草绿、豆绿;褐色内有油黄、浅棕、栗壳色或酱色、黑色等,器物施釉又有内釉、外釉、内外釉之分,其中又以窑变釉最为突出,可与“哥窑”“弟窑”比美。“窑变釉”是一种变化最多,色彩最丰富,形态最复杂的釉。“窑变釉”的出现最初是偶然的,是当地人们按一定的配方、比例制成釉料,施于制品人窑焙烧后,产生了人们意料之外的晶莹剔透的五彩颜色变化,因此称为“窑变”。瓦砾山出土的“窑变蒜头执壶”“窑变梅瓶”“窑变釉碗”都是难得的古窑之宝。出土的陶瓷器物装饰很多,纹饰常见于壶、瓶、罐、坛上,主要装饰纹饰为草叶纹、牵牛花纹、稻穗纹、牡丹纹、月季纹及几何梳纹等。另外陶瓷印花也多见于碗、碟内壁,主要有圆形满花图案,其内容包括莲花、菊花、梅花、鸳鸯、游鱼和吉祥语“金玉满堂”“福寿喜庆”等。
湘乡瓦砾山宋代古窑址经湖南省文物鉴定委员会鉴定,其中不少器物属于国家一级、二级珍贵文物,还有的器物从造型到釉色都很有特色,如长柄瓜楞短流罐,窑变玳瑁梅花瓶等,釉色熠熠生辉,光彩夺目,是宋瓷中难得一见的珍品。
(三)
我们此行的第三站是考察原湘乡县瀔水老街。
这个满载乡愁的故事,要从一个生僻的汉字“瀔”讲起。
即使是见多识广的人,遇到“瀔”,恐怕也很难从脑海里搜罗出一个容易理解的词语来。查阅典籍发现,这个被人们简写成“谷”并与之同音的汉字,有两项极其简单的释义。一是作水名,在中国河南省,入洛河。而另一个作地名,位于湘乡市棋梓镇水府庙库区。
60余年前,为了支持湘乡水府庙库区的修建,有一群人永远离开了那个名叫“瀔水”的故乡。“瀔水”,这个繁华了千年的古镇,如今成了一群古稀老人日夜思念却再也回不去的故土。从此,乡愁化作一汪烟波浩渺的碧水,故乡永远沉没在水波里,徒留故人在岸边痴痴遥望……
地处今湘乡市棋梓镇境内,与湘乡市毛田镇、翻江镇、壶天镇及娄底市娄星区等地交界的瀔水镇,当年隶属于湘乡县八区。一弯涟水由西向东去,瀔水老街拥有了南通邵阳、北走宁乡、西至新化、东达湘乡湘潭等地的优越地理位置。
早在北宋时期,瀔水镇就已负盛名,这里的宋窑遗址就是最好的证明。瀔水逐渐成为湘乡的三大古镇之一,号称“人口逾四千,店铺过六百,委蛇三四里,商贾八方来”。据说,因税收曾占到整个湘乡的60%,其风头甚至盖过了另外的城关镇(今湘乡市区)和永丰镇(今双峰县城)。至新中国成立之初,瀔水镇依然蔚为大观,成为湘乡仅次于县治之所龙城的大镇。
瀔水是水陆交通的重要码头。南杂百货从长沙湘潭运回到瀔水,食盐上岸要用箩筐挑,食糖袋装二人抬,煤油鼓桶四人抬,还有布匹百货、日常用品、生产物资等都在此转运。宁乡的稻米用大轮土车运来瀔水镇面粉厂,在瀔水码头装船运送到湘潭长沙。涟钢建设初期,不通铁路,也没有公路,机械设备用两艘船相连增加载重量,顺涟水河运输过去。船行至瀔水时,街市居民联组摇铃沿街发通知,动员各户义务到涟水河拉纤护送出分配地段……
(四)
最后一站,游览水府庙。
湖南水府旅游区位于娄底、双峰、湘乡三地交界处。是韶山、南岳、湄江三大旅游区之中心,南临南岳山,北接韶山,西靠张家界。是以水府库区为主的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水府庙电站位于曾国藩故居的双峰县境内,大坝高约40米,长200多米,路宽4米,顶部为观光廊桥。是一座以防洪、灌溉为主,兼顾发电、供水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该工程主要为韶山灌区的湘潭、韶山等七县近百万亩农田灌溉和上、下游的防洪而修建。
水库水如明镜,水质优良,碧波荡漾。库面冬春多雾,夏秋多云,朝晖夕阳,气象万千。沿岸半岛鳌突,港湾纵横,岸柳成行,花木繁茂,稻谷飘香,茶园泛绿,桔柚流芳,充满了淳朴、恬静、闲适的田园情调。岛似青螺,环境幽雅。黛山倒映,景致无穷。有“天下水府、人间瑶池”的美名。是中国湖泊型顶级生态休闲度假旅游胜地。世人皆知西湖美,桂林山水甲天下,却不知有水府山水胜桂林之说!
难得遇上冬至这么灿烂的阳光,和一群志趣相投的好友尽情游览湘中地区有名的山水迷宫——水府庙。不亦乐乎!
责编:蔡矜宜
一审:蔡矜宜
二审:易禹琳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