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先枢 2023-12-20 10:53:52
△清嘉庆《长沙县志》载谷山图
文/陈先枢
谷山位于长沙湘江西岸,跨岳麓区和望城区。原名云母山,又名橞山。传说山上原有祭祀谷神的道观,因明朝谷王朱橞隐居此山而定名谷山。
谷山与鹅羊山隔江而峙,峰峦起伏,蜿蜒20千米。主峰谷王峰,海拔362米,面积约15平方千米。谷山相传因明代谷王入山为僧而得名。《明史》载:“谷王橞,太祖庶十九子,洪武二十四年封,二十八年(1395)就藩宣府(今河北宣化),成祖即位,移长沙府,永乐十五年(1417)坐谋逆,削为庶人。”宣府古属上谷,故称谷王。
谷山地势险要,道路崎岖,藤萝攀附,古木参天。清诗人杨世安《登谷山》诗云:
谷山与岳争空地,
耸入青天势未已。
盘旋鸟道登山尖,
一碧遥看洞庭水。
苍茫独立翠微间,
此身不信在人寰。
长啸一声下山去,
芒鞋带着白云还。
然而,谷山之名在明代谷王以前即已有之。当地传说,远古先民信奉的农业神——谷神在此山显灵,谷山寺的前身即是祭祀谷神的道观。到唐代名宝宁寺,唐代三藏禅师所建。唐末诗僧齐己作有《游谷山寺》诗:
城里寻常见碧棱,
水边朝暮送归僧。
数峰云脚垂平地,
一径松声彻上层。
寒涧不生浮世物,
阴崖犹积去年冰。
此身有底难抛事,
时复携筇信步登。
另说,认为开山祖师是五代马楚保宁勇禅师。保宁修建开福寺后,发心朝拜各地名山大寺,云游30年之久,其间曾来到河西谷山冲立愿在这里再建一寺,以方便云游僧众。于是又找楚王马殷为施主,修建寺院,敕封为“宝宁禅寺”。明谷王朱橞披锱入山,遂更名谷山寺。寺有四十八庵,石鼎焚香,云烟缭绕,附近有龙潭,旁建龙王殿,传说祷雨辄应。寺内悬晚清同乡秀才喻果民所题对联:
了世间不了之缘,便成上乘;
凡天下非凡之客,始到名山。
民国知名学者、李淑一之父李肖聃亦为谷山寺撰联:
谷口应书声,看牧童坐诵,樵子行吟,任他角挂肩挑,英雄偶尔皆千古;
山林成物色,记玉版参时,懒残煨处,当此笋香芋熟,宰相依然领十年。
1927年长沙郊区农民协会会址曾设此,滕代远、孔福生等常在寺内召集会议。民国时期,谷山寺为“长沙八大丛林”之一,1933年寺内住僧37人,并设有初级小学。抗日战争时期,湖南佛教慈儿院一度迁驻该寺。20世纪50年代,香火依旧,“文革”中被拆毁。后建为林场,尚存古桂数株,虬枝盘叠,参天耸立,为古寺仅存之物。2015年重建,复名宝宁寺。
谷山上有灵谷,深邃莫测,名梓木洞;其下有龙潭,盛产青纹花石,可制砚,扣之无声,发墨有光。其砚石开采遗址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其制砚工艺列入长沙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山上自然景观有壁上挂灯、烈马回头、罗汉肚、风门坳、刀背脊、仙人坡、一字涧、青龙嘴、黄狮岭、金鳅井、白虎排、观阵台、将军坳等。旧时谷山还有龙王庙、灵官殿、谷王宫等道教宫观,今荡然无存,仅留下乾隆间重修龙王庙的碑刻一座。
摘自《长沙市历史地名故事》,湖南地图出版社
责编:罗嘉凌
一审:罗嘉凌
二审:苏露锋
三审:黄柏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