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3-12-25 18:16:04
蒋集政
习惯性思维,农村城镇称为社区的所在一般是镇政府驻地,虽然处于全镇中心位置,但所辖区域一般不会很大,没想到宁乡市道林镇道林社区竟然区域面积达约16平方公里、人口过万人。道林社区党总支书记杨红军介绍,2005年,原道林、石壁垅、天龙、居委会四村合并成道林社区,港口、成德、西塘三村合并为盘龙村,2016年区划调整,盘龙村并入道林社区,道林社区实际上由原来7个村合并而成。这是目前为止,我接触过人口最多的农村社区(村),闻名遐迩的道林古镇景区就坐落在道林社区。
此次到道林,正赶上“大雪”节气后的气温骤降,在不到5℃的凛冽寒风里,我们漫步道林社区的村落屋场、老街古巷,参观河道田园、景区剧场,聆听道林的历史传说、古今故事,感受道林的昔日繁华、现代生活——
人文荟萃彰显悠久历史
道林之名,缘于宋处士谢英“以林抱道”。同治《宁乡县志》载:“道林,宋处士谢英隐居于此,卒即葬焉,以林抱道。遂地以人名,道林名传至今。”谢英(1103 —1192年),闻讯岳飞被害后,悲叹“时不可为矣”,从此隐居道林,几度拒绝出仕,专心读书著述,教授弟子,著有《志伊录》《白云养素稿》《循吏龟鉴》等著作。后人为纪念谢英,在麒麟山修有谢英墓,建有谢处士祠。
麒麟山乃道林名山。嘉靖《长沙府志》:“麒麟山在治东南七十里,山层稜如麒麟然。”嘉庆《宁乡县志》:“山石壁立状,似麒麟头角雄耸,俯瞰靳江,高数十丈,与隔江狮子山对峙,为上游关键。上有灵慧寺。”民国《宁乡县志》:“凡山峰纯黑,石高十余丈,遥望如火初然,黑焰滕涌。与靳南岸狮子山相对,形家命为道林水口山势。……山边有宋处士谢英墓。”
△天下道林门楼
其实,道林的历史比谢英所处时代要早很多。有专家认为:道林,因春秋古国——道国公元前529年被楚国亡,道国一部分人南迁至此,因“道人之林”而得名。若依此论,道林的历史更是久远。唐代诗圣杜甫(712—770年)流寓长沙时,曾留下“玉泉之南麓山殊,道林林壑争盘纡”的千古名句,以此赞美道林山川秀美,胜景如画。仅以此论,道林之名,已有1200多年历史。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人灵地杰的道林,人文荟萃,英才辈出。宋处士谢英,清代名将、学者周家树,清代大学者黄本骥,清太常寺卿唐鉴,湘军名将周达武,民国“三省主席”鲁涤平及其族兄抗日名将鲁渭平,革命志士成邦杰、许闻道、许抱凡,著名湘剧艺术家罗裕庭,还有近代哲学大师李泽厚,著名作家崔合美,著名学者蒋沛昌……这些,都是道林人物的杰出代表。
△道林靳江河衅
在《千年铁魂·湖南人》实景剧场,道林镇镇长贺虎介绍,《千年铁魂·湖南人》是享誉国内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铁花”表演,一般是每周五、周六夜晚演出。演出之时,夜空中,当匠人扬起1600℃以上的铁水,击打出绚烂无比的铁花,霎时间,流火似金,溅星如电,与天地同辉,如星辰闪耀,巍巍壮观。铁花明灭之中,湖湘历史上一位位仁人志士缓缓走来,与观众进行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让家国情怀激荡在现场每个人心中……这其实也是千百年来道林人家国情怀的真实写照。
走过“天下道林”城楼大门,冷风吹来,顿觉寒意,贺虎提议到“城下居”喝一杯热茶。步入“城下居”,一行人“围炉煮茶”,有姜茶、桂圆枸杞茶,几杯热茶入肚,全身便热乎起来。贺虎、杨红军便为我们介绍源远流长的悠久历史、灿若群星的杰出人物,为道林留下诸多名胜古迹、灿烂文化,仅史志记载的庙、寺、殿、祠、坊、庵,还有古书楼、读书堂、老宅、大屋,以及石桥、船埠、滩渡、码头等景点与遗址就有数十处。在道林诸多庙、寺、殿等古迹记载中,尤以宗师庙、灵慧寺、祖师殿为代表。
遗憾的是,这诸多的名胜古迹,或因为年代久远自然损毁,或因为天灾人祸遭到破坏,许多早已不存在了。伫立靳江河桥上,看桥下清清河水悠悠远去,追古思今,令人产生无限怀想与遐思……
三条老街见证古镇辉煌
时光进入21世纪,道林建设发展日新月异。特别是随着长芷高速的全线开通,许广、长芷两大高速纵横交错,道林的交通区位优势全面凸显。2015年8月,宁乡提出把“道林古镇建设”作为旅游开发龙头项目,拉开了古镇复旧的序幕,“明清街”“民国街”“建国街”三条老街顺势而生。
靳江河是道林的母亲河,自西向东如玉带般穿越道林古镇,伴水而居、枕水而眠的独特风韵,道林自古便是“宁乡铺市”之一、靳水河重要物资集散地。同治《宁乡县志》载:“道林市,水陆俱通湘潭,贸易较盛他处,出曲酒甚佳。”道林倚山傍河,街区呈带状分布,商铺云集,庙宇众多,香火鼎盛。
民国时期,虽然军阀割据,民不聊生,但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水陆运输优势,道林依然商铺云集,生意兴隆。民国《宁乡县志》载:“道林市,在靳江北,分上节、下节,半边各街,全市商店百余家。”抗日战争时期,“文夕大火”将古城长沙付之一炬,八十里外的道林便成为长沙城内许多达官贵人和平民百姓的避难之地,道林一时风光无二,热闹繁华至极,人称“小南京”。
新中国成立后,道林行政区划虽几经变迁,但一直是区公所、乡镇政府(人民公社)驻地,是周边区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特别是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农林牧副渔业的不断增长,生产资料的供销流通日益增多,道林始终是方圆十里八乡的物资集散中心、交易中心,特别是赶集的日子,人流物流不息……
从演艺景区跨过孙中山先生题写的“博爱同仁”门,来到古镇商业街区,仿佛时空穿越,一街一景、一屋一瓦、一文一物,让人真切感受到道林历史与文明的变迁,油然置身“民国时代”:街道两旁的招牌大多是竖挂着的繁体字,有新福胜古董行、聚锦祥绸布庄、典当行、珠宝店、亨得利钟表店、怡丰商场、顺得利大饭店等店铺;有美丽化妆品产业公司、福安贸易公司、恩林国际储蓄会、道林书局、南新书局等机构,以及铁炉湾、泽厚里、文山巷等街巷;国立图书馆门柱上有对联“万口流传新教育,千秋根柢大文章”……
△道林古镇明清街
从“民国街”右转,便见“靳水回环”的弧形拱门,拱门两旁有对联“衣冠文物之区道林扬节义,日月精华所在靳水壮湖湘”。看字体,像是我老朋友谭小平所书,忙问贺虎,果真不假。走过弧形拱门,便是“明清街”,拱门上有“明清印象”牌匾,拱门两旁对联为“明德惟馨万姓和谐遵坦道,清风何畅九衢歌舞振芳林”,令人感觉“明清街”比“民国街”更有文化底蕴。仿佛为了印证这种感觉似的,我发现每家店铺门口都有对联,聚生泰门口“本店只此一家别无分店在外,货真不言二价如假包管回换”,道林东栈门口“窗明几净客如云,饭热菜香春满店”……裕兴巷里还藏着湖南国学院,门口有楹联“玉尺量才多学士,峰峦耸秀尽文人”……
作为20世纪六十年代生人,我对“建国街”更感亲切。这条街呈现的是建国三十年时期的景致。“为人民服务”牌楼下,“中华儿女多奇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楹联,顿感回到了那个年代。街旁国营茶叶公司、人民商场、人民电影院、人民理发店、道林革命委员会、工农兵招待所等,是那个时代的“专利”;建筑上“高举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旗帜奋勇前进!”“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等大红标语,令人心情激荡;“为人民服务”,是不能忘却的初心;“认真看书学习弄通马克思主义”,是共产党人的终生功课;“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那代人的励志名言;“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是那代人的自豪与幸福;“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我们现在还是这样教育后辈……
美丽村庄映衬幸福道林
这是我第三次到访道林。首次道林行是在春夏之交山花烂漫的季节,四月的道林草长莺飞,到处是一片片一簇簇金黄色的油菜花,漫天遍野的油菜花田,有蝴蝶飞舞、蜜蜂歌唱,微风吹过泛起金色波浪,美不胜收。漫步在麻石铺成的通道或木制的栈道,两边绿水似镜,波光粼粼,远处树木苍翠,郁郁葱葱。行走在青绿与金黄间杂的田野,泥土的清香和油菜花的芳香弥漫着,偶有鸡群悠然在花丛觅食,宛如一幅灵动的田园风景画……
第二次道林行是深秋时节,在开心农场,由四大院落和中央广场组成的“田园牧歌”,似村、似院、似大屋,可居、可赏、可游玩的梦幻农庄;“道林人家”对原有建筑风貌适度进行改造,展现出道林原住民恬静自在的美好生活,让人“悠然见道林”;“时尚风情”将原住民安置区与商业地产相融合,打造集田舍、酒吧、度假、娱乐于一体的田园风格乡村基地和风情小区;“乡土中国”主轴线上荷塘映月、仿古廊桥、仿古牌坊、古吊桥、传统民居等景点映入眼帘,让人欣赏散落在田野中的土砖房屋,重现逐河而居、傍水而依的乡村生活,再现出古道林的风土人情和生活场景……我以为这就是最美丽宜居村庄。
此次到道林,我们首先来到皮家冲美丽宜居村庄。皮家冲村民组紧邻道林古镇,是进出古镇古街的必经之路,有古镇“后花园”之称。皮家冲美丽宜居村庄涵盖农户44户149人,主要以G354公路约1500米沿线进行绿化、小微水体改造、庭院整治、荒地治理,目前已硬化黑化公路1200米,全部安装太阳能路灯照明设备,新建一个健身娱乐广场,配套兴建4家民宿,全部住户通过“厕所革命”更新为水冲式厕所。如今的皮家冲,公路沿线绿化成荫,景点错落有致,成为集休闲观光、养生度假的好去处,游客流连忘返。
△道林窑岭美丽屋场
G354公路道林社区段还有一条远近闻名的吉下田烟叶产业路。吉下田烟叶产业路属道林社区西塘片区,全长约1500米,沿线有农户143户。烟叶是西塘片区的主要经济作物,烟叶种植近450亩,实行烟稻轮作,并建有一座烤烟房。吉下田产业路是送售烟叶、提升农民收入的“致富路”,2023年产值达400余万元。烟叶成熟季节,连片的烟田黄澄澄、金灿灿,吉下田产业路成为道林一道独特的亮丽风景。目前道林社区正在此规划建设休闲度假村项目,构建集旅游观光与休闲娱乐于一体,宜居、宜游、宜业的乡村度假胜地。
窑岭美丽屋场位于靳江河畔西岸,紧邻古镇核心景区“建国街”,辐射和受益周边群众287户,共1396人。1925年毛泽东回韶山开展农民运动,返回长沙时途径道林,留宿于窑岭曾凤琪家中,与当地群众一起共话家国日常,这一红色历史是窑岭美丽画卷中最亮丽的“中国红”。
2021年,道林社区按照“党建引领融进去,基层治理活起来”的工作思路,以这一抹亮丽的“中国红”渲染引导,实现镇村主导、群众主体,户户参与,建设窑岭美丽屋场。屋场群众主动捐资捐料45万余元,投工投劳300余个,历时半年建设完成,实现“看铁花演艺,尝农家美食,住乡村民宿,听红色故事,享乡村乐趣”的沉浸式党建文旅体验,成为道林独具特色的美丽名片。我们漫步在窑岭美丽屋场,只见碧草如茵的绿化带、干净整洁的农家庭院、宽阔的马路和微波荡漾的一池碧水……
离别道林,不由想起古镇街区西门入口广场两边的巨大梯形雕塑,浮雕正面分别雕刻着:“我们革命的目的/就是要打造一片新天地/让我们的下一代/能过上幸福的生活”“时刻准备着不忘初心/青春朝气永在,志在千秋/百年仍是少年,奋斗正青春”,这不正是千年道林的写照吗?
(蒋集政,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
责编:刘瀚潞
一审:刘瀚潞
二审:曹辉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