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历史地名故事:韶山路

    2024-01-11 16:43:04

△1986年袁家岭“中心点”地图

文/陈先枢

韶山路,长沙南北主干道,北起湖南省委大院南门,南止井湾子。始建于1931年,初名东大路。1959年至1963年,东大路向南拓展至井湾子,连接长潭公路,被统一命名为韶山路。韶山是毛泽东主席的故乡,位于湘潭县。长沙民歌《浏阳河》歌词云:“浏阳河弯过了九道弯,五十里水路到湘江,江边有个湘潭县哪,出了个毛主席,领导人民得解放。”出于对毛主席的无比尊敬,加之此路又直通湘潭,因此将该路命名为韶山路。

韶山路,原长6.692千米。八一路至东塘广场段3.26千米,于1959至1962年修建,宽40米,中央3米宽,分车带,沥青路面。其中长岭至东塘段系民国时所建的东大路,9米宽,泥石路面。东塘广场亦在此时建成,为直径120米的圆型分叉,中央为直径45米的环岛花坛,面积4182平方米。

△20世纪80年代东塘广场东塘百货商店  图源:《老照片中的长沙》

东塘至井湾子3.43千米,原系民国时修建的长潭(长沙—湘潭)军路的一段,砂石路面,宽7—9米。1959—1960年拓改至20米,沥青路面,明沟。长潭军路又叫长潭公路,是中国最早的公路之一。始建于1913年春,由湖南都督谭延闿按汽车通行标准主持修筑。同年10月,继任督军汤芗铭下令停修。1916年谭延闿第二次督湘,促成复工。1919年4月张敬尧上台后,因经费拮据停工。1920年6月谭延闿第三次督湘,又继续修筑,至1921年11月全线竣工通车,总计全路完成基土石56.6万立方米,修成大小桥梁31座,涵洞86座。尽管这条仅50千米的公路从开工到竣工,四兴三辍,历时9年,但它毕竟是中国第一条标准汽车公路,在我国公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从2003年起,韶山路不断拓改。2003年3月,韶山路省委南大门至东塘白沙立交桥拓改工程(含白沙立交桥)动工,全长3600米。同年4月,韶山路东塘至李洞路8.4千米路段拓宽工程东半幅工程动工,于2004年7月1日竣工。同年6月16日,省委南大门至八一路拓改竣工,该路段原为1958年修建的省委路,长0.414千米,拓改后并入韶山路。

△今日袁家岭立交桥

韶山路与五一大道交会的地片名为袁家岭。1933年长沙设市,首任市长何元文主持制定的《长沙新市区计划》将此地规划为新市区的“中心点”。中心点遂成为袁家岭又一个流行一时的地名。中心点的规划,当时由于历史原因并没有实现。今日芙蓉区《袁家岭中央文化区产业发展规划》的制定使这一片区真正成为老城区的中心点。

△20世纪80年代袁家岭长沙友谊商店  图源:《老照片中的长沙》

△20世纪80年代袁家岭韶山路百货商场  图源:《老照片中的长沙》

袁家岭是湖南省政治行政中心,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政府二院、湖南省军区都位于这一区域,“蓉园”“九所”曾是党和国家领导人来湘考察的下榻之地,留下许多红色故事。20世纪80年代后期,长沙商界曾出现“五虎闹长沙”的局面,其中“三虎”——“友谊商店”“韶山路百货商场”“晓园百货大楼”集中于此。韶山路两侧众多大型楼宇和金融机构助推了芙蓉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韶山路沿线有十余家省直文化单位,是一大批省级“文化艺术院团”的聚集地。新华书店、湖南省图书馆等均创造过文化地标传奇,湖南大剧院、湘绣研究所、花鼓戏剧院、湘剧院、京剧院体现了传统文脉传承底蕴之深厚。

摘自《长沙市历史地名故事》,湖南地图出版社

责编:罗嘉凌

一审:罗嘉凌

二审:苏露锋

三审:黄柏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