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建初写曾少祥的那些事

    2024-01-12 16:47:25

曾绍祥先生年近七旬,身患多种严重疾病。可一直在写,做事多多。我几次劝他说:曾老师你实在没必要这么苦干啦!你退休待遇这么好,你实在可以优哉游哉地休休闲啦!——他终于笑笑,这样说到:是啊,感谢党感谢政府感谢组织!——我现在为什么还要这样苦干呢?实在不是为了什么名和利,我也不说什么高大上的豪言壮语,我是由于身上有一种实在改不掉的顽固气息:我青年时是在剧团呆过的。剧团里有一句骂人的话:“你莫到咯里呷冤枉呢!”剧团里是最不好呆的地方,是一个无时无刻不在激烈竞争的地方,是一个毫无什么情面的地方。你没有真本事你不卖力做事,你就被人家看不起,人家就要骂你甚至打你!……这“呷冤枉”是一句骂人的狠话恶话!而又是最能激起人的自尊的一句话!我青年时候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而我又是一个最有自尊心的人,也是一个最求上进又颇有点天才的人,所以我做事就特认真,我心里常常装着一句话:‘我就是扫地,也要比别人扫得好些!’这种在青年时养成的素质,一直保持到以后的工作中,真是根深蒂固一辈子啊!如今退休啦,感谢政府,我还拿着这样好的待遇,我就感到不天天做事,就对不起我的退休金呢!而且,我是在组织的培养下而读过两次大学,我是借助了社会主义的体制优越性,几十年来我才学了那么多,积累了那么多,我的才华是国家给予我的,所以我现在要多多发挥出来,特别是要为培养青年而来多多做点事呢!”——诚哉斯言,信哉斯言!我觉得这的确是绍祥先生的真实心声。

正因为是这样的心声心情心态,所以绍祥先生这些年来做了不少事成功了不少艺术项目。不多说以往,单说今年,绍祥先生就获得了六件喜事:

一 一篇论文有故事

一篇论文算什么!论文太多啦!有千千万万人写了千千万万篇论文!——但这一篇不同:今年是中国大作家大学者人民艺术家王蒙从事创作七十周年。就举行了隆重的纪念活动。人民出版社就出版了一本《王蒙和中国当代文学》。

这可不是一本简单的书!里头文章作者不仅有中国名家王干、张颐武、许子东、严家炎、叶嘉莹、温奉桥、郜元宝……还有前苏联名家托罗普采夫、美国的华裔汉学名家刘年铃、斯洛伐克名家马利安·高利克……曾绍祥先生的一万五千字的长长论文《中国现代小说新形式创造中的郭沫若与王蒙》能够被选中,能够置列其中,的确是不容易不简单啊!

文坛伯乐又是如何发现曾的呢?真是有趣:中国海洋大学王蒙文学研究所所长温奉桥先生负责编辑这本书。他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文艺争鸣》《文史哲》、《当代作家评论》等等名刊中搜寻着,他忽然发现:在《郭沫若研究学刊》中有曾的这样一篇独特论文——曾谈的是王蒙,可是他却是从郭沫若的角度来谈;曾谈郭沫若,却又是从沈从文的角度来谈。从沈从文的角度来谈到郭沫若当年的身边小说,接着就别出心裁指出:几十年后的王蒙意识流小说,却是发源于郭沫若当年这种新风格小说;而王蒙吸收郭的优长而克服郭的不足,又从八个方面来完善和发展,于是就创制出了中国现代小说的一种新形式!

真是新发现新观点新文章!

可是,主编温先生不认得这个曾绍祥啊!于是温就电话给文友湖南省文联主席夏义生先生。夏主席也不认得曾绍祥。于是就电话给湖南省艺术研究院邹清华院长。邹院长立即就和绍祥先生联系。由于邹院长的热心联系和斡旋,绍祥先生的大文就终于登上了高级殿堂而传阅于高级名流之眼,连连好评!

二 小戏《开新锅》获得金奖

1961年4月,当时的国家主席刘少奇遵照毛主席关于加强调查研究的指示,来到湖南农村进行调研。4月12日到30日,少奇在长沙县广福公社天华大队(如今的长沙县青山铺镇天华村)一共调研十八天。这是一个颇有教育意义的党史事件。长沙县决定要用戏剧形式来重现当年情境。找哪一枝笔杆子来写呢?正好由绍祥先生创作的由著名导演王建军导演的《板仓外婆》正在长沙演出,从领导到观众都对此剧连连称赞。于是长沙县文旅广电局领导毅然拍板:请曾老师担纲创作。

绍祥先生是个很敬业也很听得进意见的人。一次又一次的剧本座谈会,一个又一个的既尖锐又诚恳的意见。终于,在长沙县领导和专家的策划和指挥下,绍祥一共写了12稿。最后浓缩成小戏《开新锅》。小戏参加了长沙市的欢乐潇湘艺术节,喜得金奖!接着又参加了湖南省欢乐潇湘群众艺术节,又喜获最佳节目奖!

但,绍祥先生的身体出了毛病!

三 病中有捷报;《板仓外婆》喜获全国田汉剧本奖

改完12稿,把稿子发出去,他觉得有点子不舒服。于是就睡了……第二天起床,忽然天旋地转!他是有经验的,知道事情不好!于是他自己救自己(他的家人都在广东),躺在床上就用手机拨打120——救护车很快来了,把他送到长沙市中心医院——稳定后,医院决定给他做手术。

那个早晨,一个人,颇感寂寞。忽然看到一条信息,是湖南师大文学院副院长岳凯华教授发来的:是一个全国田汉戏剧奖的获奖名单公布。岳教授是绍祥先生的朋友,绍祥讲网课时,还多劳岳教授把本科生召集拢来听绍祥之课。发来这信息,大概是岳教授的论文在全国得奖啦!那一定要祝贺也!——一看下去,竟然是曾绍祥自己的大型剧本《板仓外婆》得到了全国的田汉戏剧奖!

多高兴啊!——竟在这样的时候得到这个消息!此时正是寂寞时候啊!正是一个人在长沙的医院啊!此时却来了获奖消息。这是甘露是灵芝草啊!这个喜讯是师大岳教授带来的啊,多么及时!恰如其分!就记住这贵人这好友这吉祥之星——师大教授岳凯华!

四 看细伢子演绎《中国书法传娃娃》

在湖南师大著名博导郭声健的领导下,教育部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花鼓戏传承基地,终于在师大成功落地。绍祥先生就担任了师大特聘教授,就在基地的剧本创作班担任老师。湖南省宁乡一中紫金中学是师大传承基地的对口辅导单位,是花鼓戏进校园的艺术试验田。由郭声健教授、吴小俐老师、邓蒲生教授、欧阳驹里教授和宁乡一中紫金中学黄春霞副校长共同策划,决定搞一个小戏,参加长沙市2023年中小学生艺术汇演。这个小戏既要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又要和戏曲进校园联系起来。郭教授认为,安化人黄自元不仅是书法家,而且是一个文化符号。让细伢子来扮演黄自元,就是很好的戏曲进校园。

于是,绍祥先生就在原来大戏《字圣黄自元》基础上,而写成了小戏《中国书法传娃娃》。经过师大花鼓戏基地专家和宁乡紫金中学师生的共同努力,此剧参加了汇演,获得了长沙中学生组的第二名,这的确是一个不俗的成绩啦!

绍祥先生高兴,为戏曲的能有人传而高兴!

五 喜看大型花鼓戏《少奇在天华》

手术之后,绍祥先生接着干!在长沙县文旅局领导和专家的指导下,他把大戏《少奇在天华》的剧本给搞出来啦!接着就进行了内彩和试验演出,反响效果不错——绍祥先生近年来经常念叨一句话:“不用写小说的方法写小说,不用写剧本的方法写剧本。”就是说,要创新。他常说:“余秋雨的那个散文,用传统眼光来看,哪有这样写散文的啊!正因为他形式创新,所以就风行天下也!”他又说:“我搞创新,绝不是搞那种看不懂没人看的东东!凡是真正会搞创新的人,都懂得要紧紧抓住传统。舞台效果剧场效果是检验创新的重要标准!一定要让观众坐得住!”我那天到剧场看啦,一口气看下来,不光坐得住,而且感到激动人心!深深感到导演王建军导得好!——不简单啊!这个少奇到天华搞调研的题材,许多人喊了许多年,但那都还是口里的!编剧曾绍祥和导演王建军和主演马建纯、王剑雄,在长沙县领导的巨大支持下(绍祥说:还要深深感谢刘少奇天华蹲点调查陈列馆),终于把口里的变成了台上的!

这是一些干实事的人。向他们致敬!

此剧正在进一步打磨和提升,要争取参加省里的艺术节,并要争取演到北京去!

六 这本《曾老师教你写剧本》会畅销吗?

这些年,绍祥先生就是做两件事:一是写剧本;另一件事就是大剂量的讲课!在师大的大课堂小课堂讲课,也在电脑前大讲网课。反映的确不错。他说:“搞艺术实践的人,一定要搞理论。只有把理论搞通了,才能搞成更多更快更高更好!毛主席就是一个又搞实践又搞理论的人。他是打了仗就要总结经验的人。他是打几仗就要写成论文的人。我最近读了毛主席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写得多好啊!毛不是空谈理论,他是有的放矢,他是地地道道的:问题意识!他是为了打仗写兵书!他遇到的是真实问题绝不是伪问题,是血的问题!毛在阐述这些问题的时候,又是一层一层,层层剥笋,清清楚楚。这些论文,就是毛主席在讲课时的讲稿。毛主席的课,专家听来深深叹服,而文化不高的士兵听来,也是一清二楚,这就是高人啊!我们都要向着毛主席再学习啊!”绍祥先生又说:“当代文化大师余秋雨的文章和思维方法,就受到两个人极大影响:一个是郭沫若,另一个使得秋雨受其更大影响更是由此而受益多多的,就是毛主席!余秋雨那一代青年知识分子,的确是受毛泽东思想影响而成长起来的!”绍祥先生这个观点,的确使我眼前闪起来亮光。

有个美国人罗伯特·麦基,写了一本关于如何编剧的《故事》。绍祥先生很赞成这本书的大方向:把那些繁琐的概论啊理论啊统统推开,就直取心肝而抓住“故事”二字,就可大成也!可绍祥反复研读这本书,觉得还是没有讲清楚,觉得这个美国人还是远远不如中国的余秋雨和谭霈生。余和谭二位,当然没有时间在这方面来新写一本。绍祥于是就开写啦——主要就是他在湖南师大的一系列讲稿。今年他又不断奋力书写,增添内容。这本《曾老师教你写剧本》今年已经修订完成,整整60万字。即将出版啦!他对此书很有信心:“我决不讲口头理论。为着打仗写兵书,而你看了我的兵书,只要你具有中等资质,你就会打仗!”此书的出版是如何操作呢?他说:“第一,我不会买书号出书。第二,我也不去拉赞助。我这本书的出路就是:走市场!中国14亿人口,其中有多少人在做作家梦编剧梦啊,我这书是真书而绝不是假书,这是我几十年流血流汗而出来的真经验真玩艺硬道理!他们不会不要的!出版社老师也很有信心,一定要打造成一本畅销书!”为了这个目的,所以绍祥先生对此书特别认真,最近又在进一步润色——并且,为了对这本书进行检验,他已经将书中的许多内容作为单篇而发在《人文湖湘》这个平台。于是他就接到十几个要买书的电话。绍祥先生说:“我这不是讲假话不是带笼子,例如一个贵州博物馆的唐馆长已经多次电话,还有一个湖南郴州的谭老师也不断来电话,还有一个广东的高德生先生还在我文章后头写了一段文字——”

绍祥先生把那段文字给我看:“曾先生的文章,既简朴,又纯朴,更厚道。其中体现出来的深刻深邃的颇有深度的文化,只要你深深地琢磨进去,这种由浅入深的循序渐进的深思熟虑的语言和文以化人的整体文章,你会觉得越读越有嚼劲,你会感觉到有一种武以化戈的精神遒劲。总之,曾绍祥的文章,他真的是钻进去了,真是把你带到了心旷神怡、醍醐灌顶的地步,更是把你带到了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极致诱惑。所以,曾老师,不愧是老师,更不愧是教授,尤其是不愧是搞文学创作的文学语言之大家。只要读到曾教授的文章,你越读越觉得有来头。这个来头,就是你油然会出现一种远看成岭侧成峰的多样化感觉。随着这种感觉,你就觉得他的深奥是一种循序渐进的具有清晰层次的深奥。而当你真正读懂了他的文章的内在含蓄和底蕴时,于是你自己就成了他的文章里那个真正的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人。当你读懂了他深奥的文化内涵时,于是你自己也就成了一个滔滔不绝而口吐莲花呈芬芳的人,也就成了一个与他一般的同样令人膜拜的人。曾绍祥的每一篇文章,都是犹如一壶老酒,越读越让人陶醉。更还有一种诱惑,那种一日回荡三日绕梁的极致感觉般的诱惑,诱惑得你想要进入写下这段文字的人那种身入十里桃花而去醉春风的境界……”

绍祥根本不认识。只是在网上看到其文。这先生的大名是:——高德生!


本文作者于建初,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作家,长沙市作家协会原主席,湖南省第九届、第十届政协委员,湖南省第十一届、第十二届人大代表,湖南省文史研究馆研究员。

责编:林微微

一审:喻亮

二审:瞿建波

三审:瞿德潘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