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文化如何创新表达?这些小而美的节目有章法

  新湖南客户端   2024-01-13 18:19:31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邓正可

作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湖南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拥有独特的文化传统和人文魅力的地方。湖湘文化的代表是什么?湖湘精神该以什么方式弘扬?新时期的湖湘故事如何讲述?湖南广电《去“湘”当有味的地方》、两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开幕式》《生我养我的地方》《万物友灵》《湘行漫记》等小而美的文化节目、主题晚会探索出了一套活色生香的章法。

“湘”当有味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无论是谁,踏足湖南,吃自然是第一位的。美食文旅节目《去“湘”当有味的地方》辗转14个市州,由“有味探访三人组”汪涵、沈梦辰、吴泽林带领观众打卡最独特的地方风味,探寻一方饮食背后的地理、历史、人文、民俗、方言、戏曲等文化。

“我们在寻访美食的途中,去了衡阳的石鼓书院、永州的浯溪碑林,到郴州听昆曲,看东江湖渔夫撒网,在邵阳武冈走千年城墙,赶辣椒集市,在洞庭湖坐船远眺岳阳楼怀古,沿着《桃花源记》走进桃花源,在吉首乾州古城里吃米豆腐。你会情不自禁地为湖湘文化着迷,为湖湘大地的发展成就骄傲。”节目制片人王琴说。

有味探访三人组汪涵、沈梦辰、吴泽林在街头嗦粉。

每个地方的方言都是一套文化密码,是老乡一听就懂、再听就亲的情感电波。节目中,汪涵每到一处,就用方言和当地人互动。只是一句话的时间,陌生与隔阂便消失得无影无踪。

为此,节目特意做了一个湖南方言版,由汪涵配湘潭篇,万茜配益阳篇,王栎鑫配常德篇,魏哲浩配岳阳篇,马可配株洲篇,郭彪配长沙篇……此版本播出后,反响热烈,外地人听着有味,湖南人听着亲切。

“湘”当有名 各界名人重回来时路

《生我养我的地方》制片人龚丹霞认为,最能代表湖湘文化的就是湖南人。故乡是来处,也是归途。节目以第一个登上国际主播舞台的湖南人徐俐作为邀约人,邀请刘和平、沈伟、雷佳、李自健等“了不起的湖南人”踏上归家之旅,回望奋斗初心。

每期节目开头的嘉宾短片及标题,都带有鲜明的个人特色和湖南烙印。“蓝山有匪”指的是从蓝山走出的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李泽湘,他曾说“创业要有匪气、霸气”,《诗经》也以“有匪君子”形容人德才兼备。

《生我养我的地方》嘉宾刘和平与主持人徐俐。

“翩翩出湖”指的是著名华裔舞蹈家沈伟,他9岁从岳阳来到长沙,从学习湘剧开始,一步一步走出湖南,走向世界舞台。浏阳河边,“凤出浏阳”的前北大校长周其凤回忆起当年他在吉大改革时遭遇的阻力,慷慨激昂地说“不要忘了我是浏阳人,这个地方出过谭嗣同和胡耀邦”。

“我们记录的既是一次湖南人的归家之旅,也是一部湖南人的心灵成长史。也让观众看到了当代湖南人心忧天下的家国情怀、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龚丹霞说。

“湘”当浪漫 城乡漫游中探寻文化根脉

力求走在前面、干在实处、引领方向的精神境界同样是湖湘文化的代表,而当代具有影响力的“湖南作品”是最好的载体,作品背后的故事值得深挖。人文漫游纪录片《湘行漫记》以00后芒果新生郑方一的视角进入叙事,对话10位文学艺术家,带领观众进入一场流行于年轻群体的城市漫游。

芒果新生郑方一与《湘行漫记》嘉宾黎明、夏天在湘江边与橘子洲毛泽东青年艺术雕塑 合影。

节目中的文学家、艺术家,有橘子洲头毛泽东青年艺术雕塑的创作者黎明,有创作浓浓湘味小说《家山》的作家王跃文,有用了十年时间拯救湘东候鸟的艺术家冯放,有让大型歌舞剧《边城》走向世界的作曲家杨天解,将湘楚文化的精神带到全世界的作家韩少功等。

这些“湖南作品”,往往暗藏不为人知的秘密。比如,创作者黎明揭示橘子洲头的毛泽东青年艺术雕塑的脖子处有一根隐藏的“霸蛮筋”,脖子一扭、要干大事的“霸蛮”湖南人有了更具象的表达。

“每件当代湖南作品都有其思想来源,行走漫游就是溯源的过程,是跟随创作者进入作品精神世界的一次观看。我们累积的题材越多,湖湘文化精神就越立体。”《湘行漫记》制片人曹怡佳说。

“湘”当奇妙 青春朝气让文物活起来

不论是湖南的人物,还是湖南的文物,无一不体现湖湘精神。在文化类剧情短综《万物友灵》中,五个性格迥异、因为不同的原因而来到博物院实习的年轻人,遇见能感知文物情绪的文物修复师郭小宇(郭柯宇饰),从而开启了一段探秘各种文物背后故事的实习生涯。每一集三十分钟,涵盖剧情、综艺、古装情景剧、纪录等多种形式。

《万物友灵》嘉宾左溢、叶子淳、 郭柯宇、徐浩、朱元冰、 刘俊麟。

节目在厚重的内容中融入轻松愉悦的综艺效果,用悬念剧情引导观众进入文物世界。而每一件文物的后面都站着它的匠人、使用者、文博工作者,这些人,才是节目真正的核心。

“比如讲长沙窑的那一期,湖南出产的瓷器原料土相比很多地方的土是劣质的,但是湖南人不觉得瓷器非要高贵大气上档次。我们想的是,平民能用得起什么样的瓷器?所以就会生产出平价又结实的瓷器,并在瓷器上留下民间的诗词。”制片人张一蓓认为,湖湘精神是对万物都相对温柔,但湖南人性格又不软弱,恰恰是因为我们自古以来就是扎根泥土,并且崇尚文化,并且具有独立的精神和自由的思想。

“湘”当好看 以文塑旅装点迎客之门

“吃得苦,霸得蛮、耐得烦,是湖湘精神中的性格特征,创新力、创造力、创意力则是追求特征。”两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开幕式总导演杨子扬将这种认知,运用于开幕式晚会的一画一音之中。

在张家界,节目《天梯·云山》将张家界天门洞的999级阶梯变为少数民族服饰的天然走秀舞台,秀出了土家织锦、蜡染、苗绣、挑花、银饰等非遗元素;湖南广电的数字人“小漾”在《迎客鼓》中首次穿着民族服装,创意合奏苗鼓、共跳土家族摆手舞。

在张家界举办的首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开幕式节目《天梯·云山》。

在郴州,导演组将国家级非遗——郴州嘉禾伴嫁歌以钢琴曲《逗》的形式搬上舞台,并融入独具特色的水乐和竹笛,让中西音乐交织共奏;国风歌曲《画卷》融合了周敦颐、徐霞客、韩愈等诗人描写潇湘风景的名篇诗词,以新潮方式再绎文学佳作。

两届旅发大会开幕式都有一个特别的点亮环节,点亮人都是当地人。如张吉怀高铁首趟列车司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馆解说员、天门山高空索道巡检员、土家织锦非遗传承人、郎平及女排队员、“感动中国”女孩江梦南等代表。“一座城市的精神谱系就传承在当地人的血脉中。”杨子扬说。

湖湘文化和精神是什么?我们难以一言以蔽之。但这些精致、轻松、富有灵魂的系列节目,为观众释放了多元的精神入口。它们又像一道道精致的小碟子菜,能让爱好不同、兴趣不同的人,咂摸出最合胃口的湖南味道。而这些小而美的项目,通过创意突破的营销手段以及四两拨千斤的传播方式,都收获了口碑和热度双赢的局面,不仅在社交媒体上掀起了多维度的社会话题,也得到众多主流媒体关注。未来,湖南广电还会有更多展现湖南元素、湖南精神、湖湘文化底蕴的文艺精品与观众见面。

责编:邓正可

一审:邓正可

二审:曹辉

三审:杨又华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