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珍稀濒危野生动物林麝在湖南多地现身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4-01-24 14:52:29

新湖南客户端1月24日讯(记者 陈龙 通讯员 朱晋梅 姚艳)“呦呦鹿鸣,食野之苹。”今日,记者从省林业局获悉,根据全省县域生物多样性资源本底调查统计数据显示,近期,全球性濒危物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林麝在桃源、石门、桑植、城步、宜章等多个县市区现身。其中,石门县本次调查发现林麝33只;宜章县工作人员在整理红外相机拍摄的影像资料时,再次发现雄性成年林麝的踪迹;城步县调查人员拍摄到正在进食的雄性林麝个体。

省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心工作人员表示,从各保护区近几年的红外相机影像监测情况来看,林麝的种群数量大致保持稳定,说明其生境区有丰富的食物来源,生活环境良好。该物种在《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和 IUCN红色名录中的濒危等级分别为极危(CR)、濒危(EN),已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Ⅱ,属于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其分布地被多个保护区覆盖,野外种群得到了一定的保护。林麝以分泌麝香而闻名,其在许多原分布区已经绝迹,目前全国范围内的野生林麝数量已经非常稀少。

为做好我省林麝资源保护和种群恢复,近年来,省林业局逐步增加生态修复资金投入力度,着力生态廊道连通,持续开展全省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监测研究,掌握全省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分布和遗传多样性特征等方面信息,评估种群生存力和未来预期变化。

此外,加强现有林麝栖息地保护,根据林麝家域需要,划定其重要栖息地范围,进行严格保护与控制人为干扰;建立多部门协助、区域联动的机制,强化执法管理,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利用种群扩繁促进种群恢复。为搭建林麝种群繁育迁地保护体系,目前,已在省青羊湖国有林场设立林麝驯养繁育项目试点,探索种源迁地保育、半散放饲养模式、麝香药用产业的科研平台,从四川、陕西和湖南本地引入林麝种源,开展近自然人工繁育,计划用三年时间逐步建成湖南省林麝种源繁育基地,从不同层面开展林麝繁育技术研发,为后期林麝野化放归和野生种群复壮打下基础。

据悉,我省长期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已在全省建立完善的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体系,通过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划定就地保护、重点珍稀濒危物种种群逐步恢复,建立了动植物引种资料卡档案和动植物资源数据库以及植物园、野生动物园等野生动植物迁地保育场所共18 家,除此之外,通过对药用等资源可利用的野生动植物种源繁育和迁地保护,上千种动植物资源得到有效保存。

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偶蹄目,麝科。雌雄个体均没有角,耳长直立,端部稍圆,成年体重6-9公斤,体长63-80厘米,俗名叫“獐子”,是典型的晨昏活动型动物,每天有两个活动高峰,分别为清晨天明前后和黄昏天黑前后。常栖息于海拔800~2500米的高山针阔叶混交林或阔叶落叶林中,国内广泛分布于河南、陕西、青海、湖南等地。

责编:陈龙

一审:陈龙

二审:喻志科

三审:熊佳斌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