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底市:党建+河长制 共护水清岸绿

  中国水利报   2024-01-25 09:48:27

湖南省娄底市地处湘中,辖区内河网密布、水系纵横。近年来,娄底市委、市政府探索推行“党建引领、党员示范、全民参与”的“党建+河长制”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推动基层河湖管护走深走实。娄底全市20个国考、省考断面地表水水质全部达Ⅱ类标准,居湖南省A类地区第一位。2022年至今,共解决基层河湖“脏、乱、差”等难题1311个,有效保障了辖区“河畅、水清、岸绿、景美”。

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

构建河湖管护“共同体”

娄底市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强化阵地意识,变基层河长“单兵作战”为“集团作战”,有效解决辖区河流多、里程长、分布广所带来的河流管护难题。

建立三级巡河体系,2022年,娄底市在市县乡村四级河长全覆盖基础上,以河流为经线,以沿河乡镇边界为纬线,分段设立“碧水支部”,由乡镇河流党员河长担任支部书记,在村一级设立“巡河护河”党小组和党员巡河护河示范岗,构建“党支部+党小组+党员”三级巡河护河体系,做到“河长吹哨,党员报到”。全市115条河流共设立“碧水支部”249个,参与党员7138名,设立党员示范岗862个。

健全四项管理制度,娄底市建立“碧水支部”包片责任、议事决策、问题清单、评先评优等4项制度,明确“碧水支部”、党小组、党员三级责任。同时,把乡镇河长制工作融入“碧水支部”建设,以“碧水支部”星级创建为抓手,示范带动基层河长制落实落细。

落实六项常态活动,娄底市按照“一切工作到支部”的工作要求,通过制订支部学习培训、巡河巡查、问题整治、环境保护、环保宣传、文明劝导等“六个一”任务清单,将巡河护河融入支部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的组织生活中。

一支队伍就是一种力量

打好一江碧水“保卫战”

娄底市坚持做好“联”字文章,通过“党建+河长制”凝聚强大合力。

做到上下联动,13名市级河长联系13条河流和13个“碧水支部”,市级河长把“碧水支部”建设作为巡河调研的重要内容,基层党员深度参与“流域划分+属地管理”“政府主导+社会协同”的河长制网格化管理,对河湖管理过程中的矛盾纠纷,采取“碧水支部”牵头、业务部门主抓、党员带头参与的联合调解机制,实现上下贯通、层层负责、高效落实。娄星区高灯河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县项目实施期间,市县乡村四级河长联动,沿河“碧水支部”“听令”,做到小问题不出村,大问题不出乡,实现项目施工“零上访”,有力保障了施工进度。该项目区2022年被评为省级水利风景区,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地。

坚持支部联建,35个市级河委会成员单位机关党支部对口帮扶“碧水支部”,开展河流管护工作。涟水双峰县杏子铺镇碧水支部协调市县对口联建单位解决资金6000余万元,在涟水河江口、石塘塅等地段进行河堤修复,在水府庙水库和涟水河流域开展网箱取缔、拦库退养、钓鱼船拆除、僵尸船拆解、畜禽粪污治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等专项整治,当地水环境、水生态明显改善。

抓好部门联治,夯实“河长+部门”工作体系,建立“碧水支部”河湖问题发现、报告、处置及责任清单,利用“卫星图斑+无人机航拍+视频监控”等技术手段,加大河湖问题发现力度,部门配合抓好问题整治,全力提升河湖管护效能。强化“碧水支部”与“五长共治”的同频共振,市县两级有关部门与“碧水支部”开展联建共管,协同作战。冷水江市水利局联合相关部门,协同麻溪沙塘湾街道碧水支部,以“重塑麻溪古镇,建设梦里水乡,推动旅游发展,促进村民致富”为思路,通过党建引领,改善人居环境,发展产业和乡村治理,全力推进乡村振兴工作,麻溪村先后被评为“全国生态文化村”“国家森林乡村”“娄底市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

画出党群合力“同心圆”

娄底市充分发挥党员在河长制工作的先锋模范作用,党员主动认领责任河段,带头巡河护河,争当“母亲河”的“扫描眼”和“铁脚板”。

娄底市将水生态文明建设和河长制工作纳入各级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和各级党校主体班培训内容,增强党员领导干部巡河护河的政治责任。把“碧水支部”建设作为政治建设考核、河长制工作考核内容,作为支部和党员评先评优、年度考核的重要指标,营造比学赶超浓厚氛围。以“碧水支部”党员为骨干,组建“我是河小青”党员志愿服务队、防汛抗旱巡河党员突击队,联合团市委组建12支“河小青”队伍,组织净滩行动147次,清理河道垃圾1700余吨。通过党员示范引领,累计带动全市4.5万余人次参与巡河护水行动。

娄底市将河流划分为若干段,设置责任党员信息公示牌。把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开到河边,让“守护幸福河流”成为常态化党建主题。2023年,涟水河涟源市石马山街道“碧水支部”党员带头,发动群众组织开展净滩行动。孙水河涟源市杨市镇“碧水支部”针对孙水河杨市镇段河流多、下雨后漂浮物多的状况,多次开展专项行动,分段包干负责,并组织各支流段党小组党员设置拦污索,有效解决县市区交界断面漂浮物由上游无序排放到下游的“老大难”问题。(李智斌)

责编:潘文秀

一审:潘文秀

二审:甄荣

三审:熊佳斌

来源:中国水利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