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亚湘 2024-01-25 16:04:33
摄影:谭纯武
文/
范亚湘
最近,央视著名节目主持人康辉拍摄了一条短视频,介绍湖南为什么叫“三湘”?康辉在短视频里说,今天湖南的别称当中,最有名的是什么?就是“三湘大地”。“三湘”指的是,潇湘、蒸湘、沅湘。接着,他引证明代陈士元《江汉丛谈》卷二说:“然湘水又有三湘之名。盖湘水发源广西兴安县界,流至永州与潇水合,曰潇湘;至衡阳与蒸水合,曰蒸湘;至沅州与沅水合,曰沅湘。”至此,康辉得出结论,“这‘三湘’,其实就是湘江和另外三条河流汇合在一起,就有了新的名字。”
“三湘”之名的来历并非如康辉所说。这条短视频爆火,刚发出不久便招致一片质疑,争论不休。
位于洞庭湖之南的湖南别称有湘楚、潇湘、湖湘、三湘、三湘四水、芙蓉国等,最有名的不是“三湘大地”,而是“三湘”或者“三湘四水”。“四水”好理解,指的是湖南境内流入洞庭湖的四条最大河流,即湘江、资江、沅江、澧水。不必多言,陈士元所说“三湘”,一是不可匹配“四水”,二是叫人费解。
2015年5月,国务院水利普查办和水利部认定,湘江之源在湖南永州蓝山野狗岭,潇水是湘江主流,湘水则为支流。但在这之前,人们普遍认为湘江之源在广西,《水经注》云:“湘水出零陵始安县阳海山(今广西灵川海洋山)……湘、漓同源,分为二水,南为漓水,北则湘川,东北流。”如果按照《水经注》的说法,湘水是湘江主流,潇水则是支流,且是湘江首条一级支流,亦是最大的支流。说湘水“流至永州与潇水合,曰潇湘”,这个说法当然没问题。陆游诗曰:“挥毫当得江山助,不到潇湘岂有诗?”“潇湘”早已代指湖南。
湘水“至衡阳与蒸水合,曰蒸湘”。尽管衡阳下设有蒸湘区,可湘江流入衡阳,首先接纳的是其第二大支流舂陵水,怎不见“舂(陵)湘”一说?湘江一级支流还有耒水、洣水、渌水、浏阳河、祁水、涓水、涟水、沩水等,且这些支流有的远比蒸水长,流量也比蒸水大,为何没有“耒湘”“洣湘”等之说?把“蒸湘”说成“三湘”之一,理由不足,人们难以接受。
湘水“至沅州与沅水合,曰沅湘”。湘江出衡阳后,经株洲、湘潭、长沙,至岳阳湘阴注入洞庭湖。沅水则发源于贵州都匀,流经怀化、益阳,在常德德山注入洞庭湖,因而,怀化、益阳一带旧时被称为“沅州”。那么,问题来了,湘水何曾“至沅州”?湘江与沅江之间隔着一条资江,怎能“与沅水合”?陈士元对“沅湘”的解读实在错得离谱,似是在说相声,令人没法信服。
不过,“沅湘”一词古已有之。屈原《怀沙》云:“浩浩沅湘,分流汨兮。修路幽蔽,道远忽兮。”《离骚》曰:“济沅湘以南征兮,就重华而陈词。”显然,屈原这里是在分说两条河流,就像今天的人们说“长(沙)益(阳)”一样。同时,因洞庭湖是资江、沅江、澧水和湘江的同一归属地,故有“资湘”“沅湘”之说,因为澧水与湘江相距太远,如若说“澧湘”,人们从情感上较难认同,故而鲜见。
“湘江和另外三条河流(潇、蒸、沅)汇合在一起,就有了新的名字”即“三湘”,这分明就是错误说法,但这个错误说法是陈士元造成的,康辉只是引用资料不当。
“三湘”一说的来历除了陈士元之说法外,还有几个版本。一是指漓(水)湘、潇湘和蒸湘;二是指湘潭、湘乡、湘阴;三是指湘北、湘西、湘南;四是指潇湘、资湘、沅湘;五是指1916年后,湖南下属三个行政区划单位即湘江道、衡阳道和辰沅道。老子《道德经》云:“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周语》云:“人三为众……兽三为群。”因此,“三湘”还有一种说法是,“三”不具指,是多之意,当“三”与湖南简称“湘”结合,称其为“三湘”,类如“三秦”(陕西)“三晋”(山西)等。
仔细分析、斟酌,以上这些说法不是不足以涵盖“三湘”,就是较为偏颇,有些望文生义。
李白有诗云:“昔放三湘去,今还万死馀。”王维诗曰:“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其实,早在六朝时期(222年—589年),“三湘”一词就批量出现在一些诗文之中,如陶潜《赠长沙公族祖并序》云:“遥遥三湘,滔滔九江。山川阻远,行李时通。”颜延之《始安郡还都与张湘州登巴陵城楼作》云:“三湘沦洞庭,七泽蔼荆牧。”庚信《周柱国大将军纥弘神道碑》云:“既而三湘辽远,时遭鹏入。”徐陵《为贞阳侯与太尉王僧辩书》云:“重以三湘放命,七国连从。”这一时期,帝王颁布诏令,亦用“三湘”指称湖南,如南朝宋孝武帝《校猎历阳大赦诏》曰:“方巡三湘而奠衡岳,次九江而检云岱。”南朝陈武帝《尚书下讨周迪符》曰:“西结三湘,南通五岭……”
到底何为“三湘”?
展开湖南地图就会发现,湖南地处云贵高原向江南丘陵和南岭山脉向江汉平原过渡的地带,呈三面环山、朝北开口的马蹄形地貌,洞庭湖就是这个“开口”。原来,无论“三湘”还是“四水”,皆是站在洞庭湖的角度而言其说。洞庭湖平原和丘陵地带即岳阳、长沙、湘潭和常德、益阳、株洲、娄底、邵阳、衡阳等部分地区叫做“湘中”,洞庭湖西部即雪峰山脉一带叫做“湘西”,洞庭湖南部即靠近南岭山脉区域叫做“湘南”,此为“三湘”!同时,洞庭湖地处湖南北部偏东,北为湖北,东抵江西,故而,至少唐宋之时难见“湘北”和“湘东”之说。
“三湘”“四水”,说白了,都是以洞庭湖为参照,用于描述湖南地理特征的专业术语。如此,“三湘”或者“三湘四水”成为湖南别称,再贴切、形象不过了。
摘自《长沙晚报》
责编:罗嘉凌
一审:罗嘉凌
二审:苏露锋
三审:黄柏禹
我要问